APP下载

把握语文要素,发展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2021-06-15顾丹王晓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

顾丹 王晓春

[摘 要]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 ”这个概念,同时每个单元有不同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教学目标和凭借。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要素,对语文要素进行深入梳理、全面整合、情境实践等,使学生阅读力的培养有目标、有层次、有抓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能力,全面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阅读力;实践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46-02

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能力,它既是语文基本素养,也是满足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关系到儿童关键能力的发展甚至是他们的终身发展。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谈一谈如何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深入梳理,让发展阅读能力有目标

深入解读教材,是保证知识要素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基础与关键。相比第二、第三学段,第一学段的教材没有单元导语提示,语文要素没有明显呈现。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一般在课后习题和泡泡提示语中体现。在教学前,教师应对一个单元、一册教材甚至是一个学段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目标。通过分析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要素,我们会发现这一册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明显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说明理由等”“借助图画阅读”四个方面。具体如下表:

通过梳理语文要素,教师对本册教材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明确了“教什么”“需要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方向。

二、注重整合,让发展阅读能力有层次

众所周知,统编教材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其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横向关系密切,纵向层次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要素的整合,关注语文要素的逐层落实。

(一)关注层递性,逐层落实

语文要素在教材中是有层次的、是递进的、是螺旋上升的。如,“提取信息”这一要素,一年级上册的要求是“获取最基本的、最明显的信息”,而到一年级下册则是“根据明显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说明理由”。这就是一个螺旋递进的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已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达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敏锐地抓住語文要素的前后联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 “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这一练习对阅读的要求正是从“提取信息”上升到了“提取信息后进行简单的推断”的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首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寻找树和喜鹊的变化。树变多了,喜鹊变多了;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快乐了,喜鹊也快乐了。通过关键信息的提取,前后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推断出树和喜鹊快乐的原因。接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阅读训练,已经从提取单个明显的信息到提取多个复杂的信息,使学生初步形成整合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见,语文要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能力目标的层递性,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关注整体性,有序推进

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不会有一样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起单元整组意识,关注单元的整体性,并思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在哪里?分别在几篇课文的哪些地方?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课文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材中,虽然只有《树和喜鹊》一文有明确的泡泡提示:“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孤单”一词的意思。这提示我们,要从整个单元课文的前后联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这一单元时,笔者在教学第一课《小公鸡和小鸭子》中就渗透了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这一方法。在教学“偷偷地”这一词语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

出示:“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的后面,也下了水。”

1.小朋友们,从“偷偷地”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

看到了小公鸡轻手轻脚地跟在小鸭子后面的样子,看到了小公鸡走两步躲一躲、走两步躲一躲的样子。

2.你真有想象力。小朋友们,原来加上了“偷偷地”这个词更让句子跟形象,更有画面感。

3.小朋友们,你有没有偷偷地做过什么事情呢?你能用“偷偷地”说一句话吗?(学生说)

4.是呀,我们偷偷地做一件事情,就是不想让人发现。小公鸡也不想让小鸭子发现,所以偷偷地跟,真是一只调皮、淘气地小公鸡。

通过结合生活想象、联系生活体会,学生理解了“偷偷地”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到加上了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接着,在教学《树和喜鹊》这一课,引导学生用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单”一词;在学习《怎么都快乐》这一课中,让学生巩固运用这一方法。这样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要素能有序推进、稳步落实,逐渐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境实践,让发展阅读能力有抓手

语文要素是静态的,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活”起来。实践是实现要素转化为学生能力的不二途径。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充分实践、体验、历练和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来说,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是十分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情境,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更容易让低年级学生接受。

(一)情境创设

低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他们与文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识字量小、阅读量少,对语言文字不够敏感,不能较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更别说触摸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对语言文字有所理解。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公鸡与小鸭子》一课,有这样一句:“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这里的“吃得很欢”“急得直哭”能把学生带进两只小动物的内心。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小公鸡一边吃一边想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两只小动物不同的心情,从而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二)关联生活

如果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那么知识就难以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只有把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语文知识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转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抽象的词语。如,在教学“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时,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个关联词并不理解,出现了“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烧飯”这样有逻辑问题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这样的情况是否合理。学生联系生活想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与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是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前后进行的。

同时,低年级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也有联系生活进行回答的要求。如,《一个接一个》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表达。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诗歌内容的环环相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呈现,让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与设计活动时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什么”的老大难问题。只有准确把握语文要素,注重整合,关注要素的整体性、能力提升的层次性,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思考、体验、表达,才能让阅读要素真正落地,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沙乐.关注“四种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力提升——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为例[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06).

[3] 张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甘肃教育, 2019(23).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双线并进”主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浅谈小学语文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