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2021-06-10张鹏齐涛

健康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张鹏 齐涛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行去骨瓣减压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療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部微循环,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因为长时间保持高血压状态,加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损伤小动脉,发生破裂出血,并且导致局部血肿形成,升高颅内压,对临近神经、组织产生压迫,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死亡[1]。当前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开颅清除血肿方案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去骨瓣减压术可以对颅内压升高进行抑制,使脑部微循环功能得到改善,使神经功能损伤减轻,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本文旨在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4,女15例;血肿量62~89 ml,平均(76.4±6.7)ml;年龄47~75岁,平均(61.2±8.4)岁。观察组女16例,男23例;血肿量63~90 ml,平均(76.5±6.8)ml;年龄48~76岁,平均(61.3±8.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具有高血压病史;(2)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颅内MRI、CT检查确诊;(3)符合手术要求;(4)发病时间<12h;(5)临床资料完善;(6)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同意参与研究者;(2)临床资料不完善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者;(4)手术禁忌证;(5)中途退出研究或者死亡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选择额颞弧形位置为手术入路,做一个纵向切口,游离骨瓣后,从前下咬蝶骨嵴,分离颞叶和额叶,充分暴露岛叶;然后运用脑穿刺针穿刺无血管区域,控制好进针深度,一般为0.8 cm,将陈旧性液体从血肿腔内引出后,将岛叶切开,在血肿腔中置入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抽吸;完成后,反复运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留置引流管,关闭缝合,结束手术。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术中与对照组的麻醉方式、体位相同,采用翼行点入路,于额颞部行去骨瓣减压术,将蝶骨嵴部分咬除,骨瓣为10 cm×8 cm,然后将脑硬膜切开,在显微镜的辅助下,从颞中直到岛叶清除血肿。需要注意的是,入路期间,要保护侧裂内血管,电凝血肿壁和深部出血点,压迫渗血位置,达到止血目的。同时,血肿清除后,使血压维持在144/90 mmHg左右,若未见出血,将14号导管留置在血肿腔内,在硬膜外放置引流管,将骨瓣摘除。术后两组均运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必要的情况下,可切开气管,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并且给予营养支持。

1.4 观察指标

(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经过预处理后,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验;(2)运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评分与生活能力呈正比关系。同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总分为0~42分,得分越低,则神经功能损伤越轻[3];(3)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优:NIHSS评分下降>90%,且临床体征、症状消失;良:NIHSS评分减少75%~90%,且体征症状改善明显;可:NIHSS评分减少30%~75%,且体征症状部分改善;差: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4]。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MMP-9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MMP-9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P-9水平下降更显著,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是首选的一种方法,其治疗目的在于解决血肿占位,使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减轻。虽然及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将血肿彻底清除,使压迫减轻,降低血肿分解产物的神经毒性,但是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脑组织水肿,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脑疝[5]。研究发现,通过行去骨瓣减压术,可以使颅内压降低,对水肿脑组织膨胀至开窗位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脑组织水肿对间脑、中脑以及脑室的压迫减轻,并且可以开放侧支循环,使颅内血压灌注得到改善,使神经损伤减轻,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6~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部微循环,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自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1):3444-3445.

[2]李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9):70-73.

[3]梁广.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66-2067.

[4]匡德利,许西海,符艳松.神经内镜辅助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5):106-111.

[5]李文忠,唐丽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运用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56-57.

[6]殷会咏.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去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4):96-97.

[7]高长彬.评价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J].系统医学,2020,5(8):25-27.

[8]官春城,郭铭,梁晓华,等.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劣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269-272.96C5FCB6-CE12-44AB-9D94-AC78CD7D62F7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