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学生自伤(残)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1-06-08林甲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应对策略

林甲针

〔摘要〕当前,青春期学生自伤(残)行为越来越严重。自伤(残)学生往往生活在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安全感极度缺失,看似是因为遭遇了人际失败、考试失败而引发负面情绪及自伤行为,但其背后都与家庭特质有一定的关联。学生是带着父母人際互动的创伤进行家庭之外的人际互动的,这种互动缺乏弹性,形成无法摆脱的困境,这与学生无法解决家庭矛盾的无助和无奈的情境是类似的。学校、家庭应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伤痛,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内心。

〔关键词〕自伤(残);家庭因素;应对策略

疫情后期,我的工作室接待了13位自残(自伤)学生,女生九位,男生四位。现在把典型的个案整理成文,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三个自残(自伤)的案例

(一)父母闹离婚的高一女生

端午节那天,小菱(化名)如约来到我的工作室。她看上去内向、文静,穿着整洁的校服,人很清秀,身高中等偏上,显得亭亭玉立。她从乡下的一个初中考到某校的重点班,努力、上进。她坐下来以后与我交流,我感觉她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表达能力很好,但说什么事都是平稳的、淡淡的,情绪没有起伏。

她说她爸爸妈妈一直关系不好,妈妈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少。爸爸话挺多的,自我感觉很能干,其实这么多年没有赚到什么钱;家庭条件不太好;有一个妹妹在读小学四年级。小菱长期住在大姨家。

她说自己初一上学期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初二的时候挣扎在痛苦的泥涡里,成绩更是退步得很快,再也不是班里的尖子生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她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便偷偷地去了温州市区看心理医师,开了很多的药。看医生和买药都是用的压岁钱,她没有告诉大姨,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一个人撑着。

从初二开始,她开始自残,用锋利的美工刀把自己的左手臂刻得千疮百孔,看着血液缓缓流出,她感觉心里特别欢快。她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欺负者,享受着快感,另一个是被欺负者,承受着痛苦。她说自己很矛盾,一直在挣扎,没有放弃活着的念头。

她感觉家里特别不温暖,像冰窖,常常担心爸爸妈妈吵架,甚至会担心妈妈想不开自寻短路。她说自己感到特别痛苦,无助,无奈。知心朋友少,只有其他学校的一个女孩子偶尔跟她聊聊,她是她唯一的支持,也是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我用焦点解决的刻度技术提问:“如果最痛苦是10分,最舒服的状态是0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她说:“8分。”

“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8分变成6分、5分呢?”

“自己也努力了,第一个办法是看电影,把自己代入到电影情景中去,忘掉身边的一些事情,把自己想象成电影里面最快乐的那个角色;第二个办法,就是看看抖音、微信,找朋友聊天。 如果找不到人倾诉,我就用美工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刻下记号,让血流出来,血流出来以后,感觉自己的痛苦也会‘流出来。”

事后我与她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发现她妈妈脸色非常难看,不暖,看不到一点温情,缺少能量。小菱的父亲说,夫妻俩分开有一年半了,之前分分合合,可能对孩子有影响,前天晚上接到郑老师的电话,说女儿又自残了。小菱现在住在大姨家,父母在乡下。她对父母两个很反感,她大姨在陪她。

(二)禅房里长大的女生

初一女生小玉(化名)个子高挑,长相清秀,是个孤儿,她是被寺院的尼姑养育大的。平时她与同学交流很少,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学校里她成绩一般,其他同学有点歧视她,她与个别女生有严重的冲突。

在咨询室,小玉拉起袖子,左手臂上的28道伤痕触目惊心,最深的那一道是昨天割的,隐隐还有血迹可见。我问她当时割下去的感觉怎么样?她说自己右手拿美工刀割自己左手臂的时候像是征服了别人一样,看着血缓缓地流出来,疼痛像欢乐的小兔子一样在心里蹿,感觉特别爽。夜深人静,她一个人住在山间禅房,非常孤单,控制不住自己就拿起美工刀……

(三)家庭情况复杂的初一男生

初一男生小青(化名),用美工刀将自己左腮割了三刀,缝了18针。这三刀是疫情后复学的第三天下午放学,在家里当着后妈的面割的,所幸没有割到颈动脉。

当天学校复学考试分数公布后,他发现自己的排名又靠后了三名。他原来对自己期待挺高的,心情跌落到谷底,本来认真学习的他,几经努力却看不到进步的希望。回到家里,天色已暗,雨滴敲窗,他很想念远方的妈妈。妈妈是贵州人,爸爸是江西人,离异几年了。之后父亲与一个江西的阿姨同居,生了一个妹妹。小青内向,没有朋友,成绩中等偏下,期中考又是倒数几名,有同学议论他退步了。

自残的孩子频繁伤害自己的身体,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同时体验着受虐与施虐、痛苦与愤怒。

二、高中生自残(自伤)情况调查

我随机调研了四所高级中学(民办2所,公办2所)共计424名高中生,其中女生236名,男生188名。

调查结果显示:有过自伤念头的占42%,其中女生占53%,男生为28%;自伤方式有殴打自己(16%),用头撞墙(10%),咬自己手臂(5%),用美工刀割手臂(60%),用笔尖刺自己等(9%)。

自伤部位:手腕和手臂(74%),大腿(44%),腹部(25%),脑袋(23%),胸部(18%)。

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自卑、有过心理创伤、家庭内部存在不可调解的矛盾、遭受校园欺凌、学业和人际关系长期失败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自伤行为多发生在考试分数公布时、与最好的同学闹矛盾时、父母吵架后、亲子冲突后。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有有问题的家庭教育。病根在家里,病症显露于学校,恶化于社会。

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到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家庭弹性不足会导致学生采取比较极端的、不被认可的重复性的自伤行为来调解矛盾。学生的自伤行为是家庭模式没有弹性的外在体现。

学生看似是因遭遇了人际失败、考试失败而引发负面情绪及自伤行为,但其背后都与家庭特质有一定的关联。学生是带着父母人际互动的创伤进行家庭之外的人际互动的,这种互动同样缺乏弹性,形成无法摆脱的困境,這与学生无法解决家庭矛盾的无助和无奈的情境是类似的。

三、如何应对学生的自残(自伤)行为

(一)学校层面

学校应该明确学校、家长、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负起哪些责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建议给家长发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告知书”。学生要到学校就读,让家长签订“心理问题安全责任承诺书”。为约束学生的自残(自伤)行为,让学生签订“不自残契约书”。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您的孩子 在就学期间,因发现其有 行为。学校已启动心理干预的三级预防系统(学生陪同、教师关注、辅导老师疏导、学校通知监护人)。在本阶段尽到了相应的监管职责,在该生未消除自杀(抑郁、躁狂等)意念及行为企图前,如果该生坚持在学校继续学习,其风险程度升高。本着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态度,建议监护人陪同该生前往专业医院心理科做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看其是否适合继续学业。医院的评估对于学校后续给该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敬请家长重视该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就医,并在就医后向学校心理老师反馈结果。如您有就医或转介至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建议的需求,学校会给予相应的建议。

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如诊断后有抑郁状态等类似评估,为保障学生安全,不建议留校住宿。

您好!我是贵校 年级 班 同学的家长。由于孩子出现心理状况,学校已对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辅导,后转介给心理专科医生,经医院诊断为×××,医生建议复诊,持续服药,家长陪伴并同时做心理治疗,由于在治疗期间需要家长配合做好监督用药、调整剂量、反馈副作用等工作,学校建议该生休学在家,由家长陪同监护,并定期带该生做心理治疗,辅以药物治疗,直至康复。由于孩子希望继续在校正常学习,本人特作如下承诺:

一、每周与班主任沟通学生心理状况,每周定时进行心理治疗,家长负责其个人安全问题;

二、承诺将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三、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现较大情绪及行为波动,本人立即到校接回并继续治疗直至状态稳定。

承诺人将严格守约,希望贵校给予批准。谢谢!

学校的专职老师可首先自省一下,对待这样的群体,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力量去面对他们的伤口,对于自伤自己是否有偏见,是否掌握一些能帮助这个人群的技术。对于自伤自残行为的个案,自己是否愿意尝试启动家庭治疗,是否会向这些既渴望关注又不会用更好的途径来表达的学生开展有效的团体治疗。 想帮助这些学生,必须和学校老师、学生的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形成治疗联盟。

(二)家长层面

1.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自残的孩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同理,会为了反抗与释放压力而采取极端行为。自伤者通常感到孤独,人一旦孤独,想的不是吃的穿的,而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们通常不善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或排解情绪,自残自伤带来的身体层面的“痛”能够让他们暂时化解内心的痛苦、孤独、愤怒。他们对这种“简单明快的”办法一旦上瘾,便会在下一次负面情绪袭来时重复使用。

很多家长把“控制”当成了“陪伴”。控制欲望强的父母,先是担心一些小的事情,比如担心孩子吃不够,孩子不想吃了还强喂他;担心孩子冻着,孩子不冷了还强加衣服;担心孩子学坏,当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酒,和“坏孩子”说一句话,穿了一条打洞的牛仔裤,他们都会暴跳如雷。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患得患失,而孩子也失去了成长的乐趣,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个人意志被父母压制,要么叛逆成为父母惧怕的样子。

所以,父母应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必要时刻都知道孩子在做什么。北大才女赵婕曾说:“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在童年时感到缺爱,又不能让孩子在青春期到来时感到窒息。

2.家长要自我成长

自伤者的人际关系缺乏依赖与满足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极其敏感并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从小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与家人分离、经历父母离婚、丧亲等分离或丧失体验,使得他们安全感不足。

自残的孩子往往懂事,整天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做事情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如果孩子比较叛逆,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听话的孩子却容易将愤怒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

因此,父母要有成长性思维,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长型的父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产生过度恐惧或过分的焦虑,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此外,父母还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孩子从“宠”到“懂”,让爱流动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温州,3258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应对策略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