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视野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
2021-06-08黑晟斌
黑晟斌
〔摘要〕校企协同视野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以提升中职学生策略认知、生涯规划、决策管理、反思调适四大核心能力为内容,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本文阐述了校企协同视野下职业生涯教育具有的现实意义、应遵循的教育基本原则,并从统一人才培育目标、融通教育全过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校企协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新时代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要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则明确,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随着这些文件的相继出台并逐步落实,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前,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主体平等、双向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双主体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采用[3]。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必须突出职教特色,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因此探索“校企协同”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职业生涯教育校企协同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克服人才培养的失衡性与片面性倾向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顺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办学模式,其本质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4]。校企双方应在“目标统一、内容贯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背景下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不能将教师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唯一考核目标,而是要求教师树立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意识,在教学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价值取向、就业创业观,培养学生科学规划、决策管理等能力,纠正学生重技能轻品德、重理论轻实践的失衡性现象。另一方面,企业不能一味追求短时的经济效益,只顾及员工的技术培训,而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人才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长远发展机制,注重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纠正员工培训的片面性。
(二)有利于缓解学生需求“长期性”与课程“终结性”的矛盾
校企协同视野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为根本出发点,把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与岗位履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鉴于中职学生发展任务与身心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生涯发展诉求也不尽相同,学生在成长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是终身的、长期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职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一样,也是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目前,中职职业生涯教育存在“课程结业即教育终结”的短视现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终结后,对学生的后续跟踪指导与教学不够,导致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被“断点”熔断,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校企协同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调查、职业体验、目标调整等学习过程的情况,能有效缓解学生需求“长期性”与课程“终结性”的矛盾。
(三)有利于打破教育力量单薄与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
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学校、企业双方的教育力量及资源能有效整合起来,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同步,达到1+1>2的效果。校企双方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况下,遵循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分段分层分主次地参与学生成长,深化职业生涯教育改革。职业生涯授课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调研,收集学生真实的案例,主动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丰富并优化课程资源,提升个人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教学能力,从而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企业及时公布行业发展动向,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场地,参与教育活动和人才评价,企业员工向教师学习育人理念与方法,从而构建起观念贯通、知识融通、人才流通的教育模式,实现职业生涯教育效益最大化。
(四)有利于解决教育形式单一与教育场所闭锁性的问题
“校企协同”视野下的职业生涯教育,学校和企业都是重要的育人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整个过程需要彼此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社会化、企业化的学习场景和氛围,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校内课堂,而是在企业提供的培训、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中,置身在真实的职场中,感受企业文化,切实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时作出完善的个人发展措施。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时空的延展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化,将学生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延伸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空间。
二、校企协同视野下职业生涯教育基本原则
(一)独立性与协同性相结合
学校和企业性质不同,价值追求也不同,彼此都有独立的工作体系和社会责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双方要坚持主体独立、工作协同的原则,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场域里,分工协作,互通互助。学校不仅要定期为企业输送人才,还要持续为企业提供人才咨询与服务;企业需主动为学校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学校人才质量的提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二)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中职学生正处于职业认知与探索的重要阶段,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是他们共同的需求,但由于中职学生个人特质、专业类别、外在资源等存在差异,职业生涯教育除为学生提供普适性的理论教育外,还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个体的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空间,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導,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差异化发展。
(三)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互动性的特点,这要求校企双方从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角度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设计,既要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诉求,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分主题的方式进行生涯教育,又要懂得使用有效手段将各阶段任务有机串联起来,并让其互为铺垫互为条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螺旋上升发展。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职业生涯教育是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校企协同视野下的职业生涯教育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其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人才竞争的激烈,明确个人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达到思而知、知而行、行而远的育人效果。
三、校企协同视野下中职学校生涯教育实施建议
(一)统一人才培育目标,夯实合作基础
校企协同视野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主体平等、互利互惠为合作基础,统一的人才培育目标应符合双方利益要求,既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培育目标,注重人才的长效发展,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高尚的人格、强烈的求知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要充分对接企业需求,注重人才实用性,培养其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工作思路如图所示(见图1)。
在“目标统一、内容贯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下,学校和企业以培育出“品德好、技能强、吃得苦、稳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合作起点及终点,以识别对方的诉求、满足对方的需要为合作前提,达成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识,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协同教育过程中的职责,共同协商制订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教育方案,并积极开展组建教学团队、重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评价机制四项具体工作。企业根据职业生涯教学安排提供相应涵盖人力、物力、场地等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以此推动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切实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中职学校办学要凸显为企业服务的导向,制定课程体系要依据企业岗位生产实际,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5],不断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回馈企业,持续分享人才红利,形成方案共商、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局面,促进双方持续合作。
(二)融通教育全过程,增强合作实效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根本任务是提升中职学生策略认知、生涯规划、决策管理、反思调适四大核心能力[6],这绝非凭借学校一己之力就能顺利完成,也不能只是以某一特定“事件”为载体,进行突击性的合作。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真实价值,就要将合作融通于中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积极进行深化职业生涯教育改革,打造中职学校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见图2),切实增强育人效果,有序开展互动活动,促进学生四大核心能力螺旋上升。
1.共建教学团队
职业生涯规划已纳为中职学校德育必修课程,课堂教学已然成为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担任此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多为学校专职思政教师,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但普遍缺乏在行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时难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活动参与不积极,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企业虽充满行动和实践的机会,但由于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引和梳理,在帮助中职学生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和强硬,致使人才留不住,用工缺口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双方可集合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共建一支“质素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促使职业生涯教育朝专业化、稳定化方向发展。通过开展专任教师“下”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的方式,进行“角色互换”,以此增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一方面,专任教师可通过参与企业调研、企业培训、带队实习实训等方式,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收集教学素材,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除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质量考核,供企业文化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和实践锻炼外,还可调动学校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利用业务淡季对员工进行员工培训,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情绪与压力管理、有效沟通等专题培训,提高人才质量,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2.实施分段教育
为满足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长期性”需求,实现职业生涯教育连续性、整体性、全程性的特点,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打破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结业即终结”的局面,校企协同视野下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将重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实施分段、分层教育,实现校企协同全程化职业教育模式。
(1)识岗阶段——职场试探,初拟规划。识岗阶段侧重于职业探索,重点是做好新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和环境分析的方法,采用企业调研、实地参观、优秀企业人物访谈等方式,让学生认识专业及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典型岗位的入职要求,以此激发中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初步确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初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初步掌握策略认知、生涯规划能力。
(2)跟岗阶段——职业体验,优化规划。跟岗阶段侧重职业定向,重点是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明确个人与心仪岗位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主要是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划系列 “主题职业体验”实践活动来达成目标,通过企业研学、岗位体验、企业培训、走访企业等方式,同时要注重引进接近企业实际的培训项目,实现教学实践与企业运作的有效嫁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素质要求和职位晋级路线,通过近距离地体验职场,强化人职匹配的意识,引导学生适时调整优化职业目标,学会反思、规范和调整行为,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進一步强化生涯规划能力、反思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