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针刺治疗帕金森病黑质致密带改变的评价
2021-06-05魏易琼赖丽莎薛丹成秋生
魏易琼 赖丽莎 薛丹 成秋生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神经内科,2影像科,3中医科(广州510180)
帕金森病以一种以黑质纹状体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大量研究证实[1-2],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中有铁代谢紊乱、脑内铁含量增加的现象,特别是在黑质区显著增加。相关数据也显示[3-5],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的铁较正常人高25% ~100%,且黑质铁水平增加与帕金森病程抑制,故铁的异常沉积可视作为本病病变指征。近年,随着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学者发现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主要是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来判断疗效,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证实针刺疗法是否能够促进帕金森患者黑质病理改变[6]。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基于不同组织之间磁敏感性差异的MRI 检查技术,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脑铁沉积部位以及相关信号、相位变化,用于客观评价治疗前后颅内病理变化以及成为可能[7-8]。本研究拟通过应用SWI 技术测量经针刺治疗后不同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致密带(SNc)变化情况,以探索针刺疗法是否具有影响SNc 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12月在我院行针刺治疗的50 例帕金森病患者,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8 ~85岁,平均(70.48±7.21)岁,病程1 ~20年,平均(9.90±4.65)年;病情严重程度:Ⅰ~Ⅱ级31 例,Ⅲ~Ⅳ级19 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6 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标准[9],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2)年龄在18 岁以上;(3)入组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现自愿进行针刺治疗;(4)自愿接受MRI 检查,签订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脑血管疾病、药物、颅脑外伤等其他原因所致帕金森综合征;(2)伴有脑肿瘤、颅脑手术史、颅脑动静脉畸形;(3)存有义齿、心脏起搏器等可能影响MRI 检测结果因素。
1.2 针刺治疗采用头、体针针刺治疗。头针取患侧对侧或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采用1.5寸毫针,与头皮呈30°快速进针至帽状腱膜下层,捻转进针,针体进2/3,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得气后,加连续波电针仪刺激,频率为60 ~80 次/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体针均取双侧,风池刺向鼻尖,进针1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泻法,行手法1 min;合谷、太冲直刺1 寸,平补平泻法,行手法1 min;太溪直刺1寸,补法,行手法1 min。针灸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3 d,3 个疗程为1 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3 治疗效果判断3个疗程后,参考《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内容,从患者的手部动作灵活性、姿势平衡感、肢体震颤、步态、颈肩部僵直度、肢体拘痉、上肢协调功能、言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9 项症状体征进行评价,每项按照0 ~3 级评分,总积分为各项症候积分之和。疗效指数=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差值/治疗前症候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达到100.0%;缓解:疗效指数20%~99%;无效:疗效指数<20%。将本研究50 例患者分为治愈组(n=6)、缓解组(n=34)、无效组(n=10)。
1.4 MRI 检查三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均采用德国西门子Verio 3.0 T 磁共振扫描仪,配套头部正交线圈进行MRI 检测。(1)常规序列:包括轴位T2WI⁃PROPELLER、轴位T1WI⁃BRAVO 和轴位DWI,以排除出血或梗塞等脑内器质性病变。扫描参数如下:T2WI⁃PROPELLER(TR/TE=6 000/15,层厚6 mm,间隔1.5 mm,NEX 1.5,FOV 24 cm,矩阵352 × 352)、轴位T1WIBRAVO(TR/TE=8.4/3.3 ms,FA 13°,层厚1 mm,无间隔扫描,NEXl,FOV 24 cm,矩 阵228 × 256)、DWI(TR/TE=10 000/80 ms,矩阵128 × 128,NEX 1,FOV 24 cm,层厚6 mm,间隔1.5 mm)。(2)SWI 序列:以矢状位图像为参考,以丘脑为层块中心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线,采用3D 梯度回波序列行SWI 扫描,扫描参数为:TR/TE=32/20 ms,FA 20°,层厚2 mm,无间隔扫描,NEX 0.75,FOV 24 mm,矩阵448×384,带宽41.67,连续获取64 层横轴位图像覆盖全脑。(3)相位校正图:SWI 扫描得到的是反映脑区间质子自旋频率差异的原始相位图。由于主磁场不均匀或空气。组织界面所致的低频成分对相位的干扰效应,必须对原始相位图进行空间滤波。在原始K 空间数据上施加一个低通滤波,滤波器大小为32 × 32 个像素,得到校正相位图。(4)数据测量:在校正相位图上手工勾画各感兴趣区(ROI),测量黑质(SN)的宽度、SN 面积、SN 与红核(RN)两个低信号之间的高信号区宽度即为黑质致密带(SNc)宽度,并在同一层面测量中脑直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WI 技术检测的SN 面积、SNc 宽度、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SWI 结果比较三组针刺治疗前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组、缓解组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愈组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明显优于缓解组和无效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一般资料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ree groups ±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ree groups ±s
组别治愈组缓解组无效组F/χ2值P 值例数6 34 10性别(例)男 2 18 4 1.106 0.575女 4 16 6年龄(岁)69.50±7.06 70.29±7.53 71.70±6.75 0.203 0.817病程(年)12.83±2.93 9.82±4.41 8.40±5.80 1.771 0.181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分)14.33±2.34 17.47±4.69 15.50±4.28 1.745 0.186病情严重程度(例)Ⅰ~Ⅱ级6 20 5 4.434 0.109Ⅲ~Ⅳ级0 14 5
表2 三组治疗前后SWI 结果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WI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SWI 结果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WI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F*值、P*值为三组治疗前比较;F 值、P 值为三组治疗后比较
数SNc 宽度(mm)SN 面积(mm2) 中脑直径(mm)SNc/中脑直径比值1.44±0.66101.88±10.5542.12±3.060.034±0.016 3.90±0.73108.26±8.3645.01±2.700.087±0.013 6.2724.4123.6936.607 0.0020.0070.014<0.001组别治愈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缓解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F*值P*值F 值P 值例6 34 10 1.98±1.11 2.76±1.15 4.938<0.001 1.58±0.51 1.57±0.50 0.232 0.821 1.250 0.296 10.306<0.001 96.66±8.56 101.49±6.85 6.047<0.001 95.29±2.30 96.53±5.06 1.019 0.335 1.371 0.264 3.907 0.027 40.57±3.88 41.86±3.46 4.042<0.001 39.02±2.65 39.13±2.62 0.747 0.474 1.455 0.244 6.326 0.004 0.049±0.028 0.066±0.029 4.195<0.001 0.040±0.013 0.040±0.012 0.384 0.710 1.245 0.297 7.337 0.002
3 讨论
3.1 SWI 技术对帕金森黑质致密带的检查原理帕金森病为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异常、肌肉强直、肢体静止性震颤等。目前已有大量研究[10-11]表明,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学特点是黑质致密带中含有黑色素的多巴胺神经元发现变性坏死,致使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因此,临床普遍认为黑质致密带铁含量异常增加为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故有学者认为[12]通过观察帕金森患者黑质致密带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判断其病情转归。
SWI 是一种新型的MRI 检查技术,其与常规MRI 检查不同,主要是根据物质之间的磁化率不同形成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其成像基础为梯度回波序列T2*WI[13]。SWI 技术在检查过程中会采集受检者的相位数据和强度数据,然后对其处理以将相位的数据叠加到强度数据以获得SWI 影像,能够清晰呈现出组织之间的磁敏感性高低。机体某些组织物质的磁化率是相对较高的,例如:铁含量较高的脑内核团、含有去氧血红蛋白静脉血等[14]。而SWI 技术对铁物质沉积的敏感性高,呈低信号,故在SWI 检查中可清晰地识别出铁含量丰富的神经核团,图像分辨率高[15]。而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致密带内细胞会发生变性、坏死,致使大量铁物质沉积,故有学者应用SWI 检查诊断帕金森,也证实其诊断效果良好。
3.2 针刺治疗帕金森在中医学中,帕金森病归纳到“震颤”的范畴,认为其发生主要是机体肝肾亏虚,气血俱虚,风邪乘虚而入。本病病位在脑,与肾、肝、脾相关。肾精亏虚髓少,再加上脾虚不能濡养脑髓而致病。因此,补肾益脾,濡养脑髓为本病治疗方法。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体征,但其多是对症处理,难以延缓病情进展,而且长时间服用西药也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临床越来越多学者应用中医药手段治疗帕金森。有文献报道[16],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和病情程度。但大多数研究均是从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疗效判断,缺乏客观依据[17]。现为明确针刺治疗帕金森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行针刺治疗的帕金森患者予以SWI 检查,结果显示治疗3 个疗程后,治愈组、缓解组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愈组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明显优于缓解组,而无效组治疗前后的SNc 宽度、SN 面积、中脑直径、SNc/中脑直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的穴位选择主要是震颤控制区,其能够清楚病灶处神经受损因素,修复缓解,致使中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增加,利于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进而有助于提高多巴胺含量,减少铁沉积,使黑质致密带变宽[8]。因此,SWI 技术能够清楚判断帕金森治疗有效者黑质致密带宽度变化,其能够以无创、客观的方式为临床疗效判断提供依据。但本研究只是对SWI 判断针刺治疗的疗效作定性评价,其具体定量评价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清楚显示帕金森病患者黑质致密带大小变化,其应用于针刺治疗帕金森患者治疗效果判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其疗效判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