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21-06-04刘晋芳苗宇船郭继龙
刘晋芳,刘 杨 ,苗宇船 *,郭继龙
(1.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它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不能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多数病理学教师未运用多维度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医学知识,这使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逐渐下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显著降低,因此改变过去传统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通过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病理学各个疾病基本病理变化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临床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使学生从本质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认识病理学势在必行[1]。
1 “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及其在病理学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一平三端”教学模式依靠超星泛雅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教室端的智慧课堂系统、移动端的学习通App、管理端的智慧教务,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创建智慧教学环境,构建了集网络课堂和数字化资源于一体的智慧教学模式,见图1。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建立了一个高效实用的网络学习空间,保证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实时调用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教师教学与学情分析的平台,学校教务处可随时随地掌握教师的授课进度、效果,了解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及反馈,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本文初步探讨“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为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新思维和新观念[2-4]。
图1 “一平三端”教学模式
2 “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1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病理学课前准备中的应用——备课
由于病理学课程的前沿性、复杂性、广泛性和应用性,给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充分整合并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资源,成为教师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如病理学精品课程、病理学慕课、病理学优秀教学示范包、病理学智慧切片库、大体标本库等,解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难题,使教师开阔视野,精准教学,为病理学线上及线下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2.2 移动端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课、学课
“一平三端”中移动端使用超星学习通App,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大数据资源相衔接,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并督促其完成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互动式教学。教师可利用学习通App的建课功能实现病理学课程的自主建课,亦可使用平台课程资源中的病理学教学示范包建课,这两种形式均可按年级或班级分别建立病理学课程,并根据所建课程产生的班级二维码邀请学生通过移动端加入班级。在建好课的同时,教师可将超星泛雅平台中的数字化资源,如病理学数字切片、大体标本、临床病例等多种与病理学课堂教学相关的拓展性知识通过学习通的云盘上传学生移动端可见的课程资料中,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病理学的课前预习,并满足多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课完成后,教师设计并编辑病理学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每一章节的各级标题,对应上传课前准备好的直播或录播视频、教学PPT及章节测试题,并在每一章节内容后设置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在移动端App接收教师下达的任务,按时按章节学习总论和各论内容,实时完成每一章节的测试题,同时教师在各班级学习群里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更好地完成病理学教学。
2.3 教室端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用课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堂的“PPT、投影、计算机”已逐渐取代传统课堂模式中的“粉笔、教鞭、黑板”,多媒体课堂也已日渐创新和完善,悄然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一平三端”中的教室端便是当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工具,它以课程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维度、全方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师端借助多媒体,双向连接移动端的学习通App,选择投屏功能,发起签到、选人、抢答、投票、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并将互动结果投屏于多媒体大屏幕上,实现师生实时互动,生生灵活互动。如教师可将病理学各论中各个系统所出现不同疾病的病理数字切片或大体标本、病案进行投屏,通过上述多种互动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实时掌握其学习动态及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与泛雅平台全面对接,做到线上教学及资源的实时调用,将传统课堂变为智慧课堂,学会充分用课,引领病理学课堂教学革新。
2.4 管理端在病理学课后反馈及评价中的应用——管课
“一平三端”管理端的智慧教务主要涉及三大环节:大数据分析、评教评学和管理应用,通过教学大数据分析(教学内容与活动的统计与分析),针对教与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最后进行实时管理,随时查看学生学习数据,教师完成授课计划与教学日志情况,使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课后反馈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可充分发挥智慧教务这一管理端的优势,教师可通过平台管理端后台的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学生到课、看课、参与抢答讨论次数、调查问卷、发表话题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统计等。教师通过实时收集这些评价及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学生对病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不断更新“一平三端”教学模式所提供的库存标本资源及网络资源,做到随堂评教评学,移动评教评学,从而满足网络科技时代下便捷、高校的学情分析需求。最后,在管理应用环节,学校教务系统可根据评教评学实施效果,随时查看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案或者讲稿,把每一位教师变成信息化教学人才,把每一位学生变成信息化学习达人,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3 结语
“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凭借其“深、准、快”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病理学课堂教学的限制,受到学生欢迎。将“一平三端”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使教师充分运用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准确、及时地掌握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实现精准化教学,并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和学生思维兴奋度,锻炼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合作能力,促使学生自主、自动学习。这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均较强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为今后基础医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