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意中行走的语文课堂

2021-06-03袁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诗意

袁琴

摘 要: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语文课堂灵动自在,别具一格,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笔者聚焦诗意,探微肖培东的语言教学艺术,从教学预设、课堂生成、文本朗读、语言建构、人文关怀等方面探寻肖培东诗意语文课堂的智慧与精彩。

关键词:诗意 肖培东 教学艺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30

学技巧,他仰望教育的美好姿态,他行走于诗意中的自在惬意……无不凝练成了他独特的诗意语文教学艺术。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走进肖培东的课堂,你会感觉春意飘荡眼前,诗意盈满心头,舒畅而自在,惬意而美好。看似浅浅的文字,看似浅显的话语,温暖而雅致,轻盈而灵动,将美好洒向每一个学生,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语文人的心中,使人如沐春风,深深折服。

一、诗意的教学预设,打造灵动课堂

肖培东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浅浅地教语文,但这个“浅”字意蕴却非常深刻,如钱梦龙教师对他的评价:他的课看起来似乎浅,但正是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肖培东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蕴含诗意,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之后深深折服。

肖培东的校本教学写作课堂《山水永嘉,飞翔语文》,紧扣“行者”这一主题,分为我要飞翔、我爱永嘉、我爱语文三部曲,将艺术、本土和语文紧密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领悟山水之美、家乡之美、语文之美,他着力于学生诗心、诗歌、诗情的培养,整堂课诗意飞扬,妙趣横生。每个人都有一片热恋的故土,语文学习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向家乡的更深处,向山水的更深处。作为永嘉人,肖培东深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这片山水。将语文和山水和故乡紧紧聚起,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飞翔,做一个行者,阅读永嘉,阅读山水。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家乡。这种对故乡对山水的诗意情结,也形成了肖培东独特的课堂艺术。

年少正是读诗时,但一颗诗心需要适时的引导。满地秋叶系诗心,肖培东带着学生读诗写诗,诗意的教学设计拨动每一个听者的心,唤醒学生们的诗意和灵性。“坡上,坡下,洒落一地。”不言不语的秋叶悠然飘落,学生的心也随之怦动,美妙的诗句潺潺流出。秋天的烟火,秋天的诗句、时光的碎片、淡淡的忧愁……在诗意的教学环节的引导下,课堂诗意的进展,充满灵动之感,学生们的心灵纯洁而美好,课内课外飘荡着诗意的空气。

二、诗意的课堂生成,彰显深浅功力

有效的课堂生成,能引领学生发展思维,启迪智慧。有效的课堂生成,是教师教学功力的充分展现。肖培东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意外,诗意的引导,而使即使相对尴尬的课堂生成惊喜。学生们软软的耷拉着,看着这课堂似乎难以推进,肖培东将目光上移,看到一期迎接中秋为主题的黑板报,左边一幅画,画中硕大的一轮圆月,醒目的写着望月远怀四个大字。望月远怀,为什么要以月亮为主题?为什么把望月远怀写得那么大?怀念远方的什么?望月为什么可以远怀?一连串的课堂追问让课堂诗意的推进。月亮在,我就在。透过月亮寻找自我,找到我们最具诗意的位置,学生的眼睛纯净而透明。肖培东的这一波诗意的课堂启发实在是妙到极致,诗意的课堂生成实在让人惊叹。

又如《桥,去哪儿啦》,学生们大部分写的都是桥去了哪里?桥为什么没有了?肖培东巡堂时无意中瞥见学生一句“以前,这里没有桥”,顺势引出问题“大家猜猜看,他的最后一段会是怎样的?”顿时,课堂上涟漪泛起,学生们思绪飞扬,村庄、桥、故事、少年、我们……课堂上架起了一座诗意的美丽的桥。精彩而诗意的课堂生成源于肖培东高超的现场调控艺术和思维启发艺术,看似浅浅,实则深刻。

三、诗意的文本朗读,闪烁思维光辉

肖培东上《紫藤萝瀑布》这堂课时,从“我在开花”四个字漫溯开去,提问:如果是你来读这句话,你会把哪个字作为重音来读?为什么?简单的问题带来诗意的课堂。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重读“我”的,强调自我,有重读“在”的,强调时态,有重读“开花”的,强调状态。不管哪一种读法,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诗意解读。简单而灵动,朴素而有深度。肖培东细细聆听,循循诱导,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开满了花,让花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又如在上《春酒》的课堂中,肖培东问学生:标题只有两个字,该怎么读啊?为什么要读得这么悠长?为什么又要读得平淡?在肖培东的引导下,思乡、自豪、香甜、美好、悲伤、陶醉、惆怅等情味潺潺而出,由酒引出人,由人及情。教师说得入心,学生读得用心,听得专心,整个课堂充满了诗意,也闪烁着思维与理性的光辉。

四、诗意的语言构建,提升语言素养

语言建构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能力与素养,肖培东的教学语言灵动而有诗意,总能在适当的时机对文本、对课堂进行精炼而诗意的内容概括、主题升华。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飘飞的雪,我们记住了苍茫的西湖,记住了静默成点的亭,更让人感动的是浩渺天地间那颗孤独寂寞、卓尔不群,而又高雅脱俗、萦绕着淡淡愁绪的心。”这是肖培东上《湖心亭看雪》的结束语。虽然是寒冬的西湖,但他凝练而优美的语言把每一个读者带进唯美的诗意中,仿佛置身于漫天的飞雪中,看到张岱那落寞而又飘然的身影,和张岱一起走入那风华绝代的明朝。痴痴地凝视,慢慢地等待,等待远处深處一只温暖的手。天地静寂,时光回转,只有那场雪,那个西湖、那个亭子,还有那个人。

一如他的《因为有你,春风十里》的结束语: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抹色彩,从没走远,他给予你的,你可否看到,请记住,因为有你,春风十里。又如《菩萨蛮》的结束语:这首诗,初读是一种欢乐美好,再读是一种悲伤沉郁,再读是一种无奈沧桑,最后读,读成了内心解不去一种乡愁。肖培东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让他的语言建构充满诗意和智慧。一段话就是一首诗,一节课就是一首诗。教师诗意的语文建构,必然积极推动学生语言组织和建构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诗意的人文关怀,对话生命语文

“写作,是我们对自身记忆世界的唤醒与发现”,“有一个学生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肖培东的作文课堂尤其善于引导学生凝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注重对学生生命状体的唤醒,让学生回归自我、寻找自我。他的经典作文课《好久不见》《凝视》《春天的美好姿态》《我找到了春天》都是激发学生去凝视生活,关注自然,唤醒生命。鸟儿好久不见天空,小鱼好久不见清澈的河流,麦子好久不见雪花,猫儿好久不见奶奶的笑容。我们,好久不见,这么美丽、这么诗意的语文课堂。

“你猜,贾平凹会用‘一颗小桃树来写什么?”,上《车来车往》作文课时,肖培东这样开篇。他有一颗小桃树的生命历程引发学生对车的关注,对人的关注。环境、自然、人心、灵魂、生命……学生们发问自然,思考生命。树如此,车也如此,关乎自然,更关乎生命。肖培东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对话生命语文,充满对生命的诗意唤醒和思考。

在诗意中行走,在美好中生长,在语文中建瓴。“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浅浅之处见真功,浅浅之处显深刻,浅浅之处有深情,浅浅之处有诗意。肖培东教师,是语文的诗意存在,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参考文献:

[1] 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

[2] 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王崧舟《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诗意的麦子(外二首)
被耽搁的诗意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