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说情节 提升记叙能力

2021-06-03姚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写作冲突

姚意

摘 要:2019年新出版的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关键词:拖延 冲突 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09

在我们当前的记叙性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记叙的情节缺少张力,也没有细腻的描写手法,往往是平铺直叙、泛泛而谈,这些一直是记叙文写作的通病。如何通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从小说教学着手,从情节的设置和细节的刻画来讲解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王荣生教授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中指出,小说的教学内容研讨中说:“第一,从关注小说四要素到关注小说的叙述。也就是说小说不仅要關注小说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小说是怎么写的,即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第二,从关注小说的艺术效果到关注艺术效果的达成。从关注铺垫手法到关注铺垫手法得以实现的前提。第三,从关注故事情节到关注小说情节,即关注故事本身情节发展与小说家呈现的叙述方式的差异,通过让学生领略小说的情节,进而领略小说的情节艺术。”

如何让学生习得情节起伏的方法,可从学习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入手。

一般说来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更像是爬坡和下坡,就是有一个人物或场景开始,发展一小段时间后,一些事情发生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故事开始向上坡发展,当到达山顶,你就得找到一条下坡的路,也就是作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故事由此下坡,回到一开始出发的地方。这个上坡和下坡就是一个说明情节线索的简单方式。

一、关注小说的“拖延”的艺术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在记叙文写作上的主要问题就是上坡太快太顺利,缺少一定的铺垫。而语文教学里提到的小说的“拖延”的艺术,给我们指出了一种方向。

思考《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为什么让我们等待这么久才出场,其实就是关于小说的情节安排上如何设置悬念,中年闰土的出现是在结束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后,追问中年闰土的近况后才姗姗出场的,这其实就是展现“我”理想中的闰土和现实中闰土的巨大反差而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的强烈冲突。

在写作上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例如笔者对作家王鼎钧的《下课十分钟》课例进行这样的梳理——

师:下课十分钟,你在干什么?

生:数学题做不出来,一转眼时间过去了。

师:你看了见什么,听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听见篮球在操场上扑通扑通的响,发现阳光很明亮……

师:那你去玩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想解题。

师:对,想解题是你的目标,而所见所闻所想就是干扰,我们也有可能受到干扰而放弃解题。但是如果你有自己的目标,当干扰出现时你就能越过它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小小的写作课例中呈现的干扰实际上就是一种“拖延”艺术,让短短的十分钟也有一定的起伏,让学生通过小小的片段训练初步习得“爬坡”技术。其实这种“拖延”也暗含冲突,所以适当训练为后面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作铺垫。

二、学习小说故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冲突

小说家福克纳提出冲突不单是内心本身,也存在于角色之间。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我”的父亲,为什么不认自己的亲弟弟?从内心亲情角度出发和现实物质角度考虑,这就出现了冲突。笔者教材第二单元有关扩写的写作训练,进行尝试。

(一)先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二)如何进行扩写呢

1.首先阅读文本,抓住文中人物的形神特点,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材料的中心——展现主人公重耳在逃亡路上的遭遇,从急躁易怒到磕头致谢转变的原因,表明他愿意听取狐偃的劝解,意识到土块是土地和国家的象征,从而转化了危机。这是他日后成为杰出政治家的重要转折点。所以改写要忠于原作。

明晰人物的形象——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有大局观,日臻成熟。

2.其次是要找准扩写点

(1)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扩写点呢

提示:记叙类文章的扩写点,就是情节起伏或者矛盾激化突出的地方,或是材料中最富有戏剧化的内容。

明确:扩写点即晋公子重耳从大怒到磕头致谢的转变。

(2)具体如何体现这个矛盾冲突呢

情节重点该放在因果关系上。也就是我们需要扩充这个转变的原因。

明确:我们的扩写点补充哪些情节的冲突。

从而梳理出重耳面对的矛盾冲突:

——重耳遭遇生存危机与他遭遇的乡下人的嘲讽(外在矛盾)

——重耳强烈的自尊心与重耳身上肩负的使命矛盾(内在矛盾)

也就说我们扩写的部分是要能交代清楚重耳转变的原因,也就是讲清因果关系。

3.用什么具体的方法进行扩写呢

具体方法就是补充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如何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刻画?

明确:直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外貌描写。

(1)好的对话描写出了除了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故事的主题

思考探究(一)看示例,思考补充语言描写起到的作用。

示例:当遭到重耳拒绝后,他忍饥挨饿地走了一段时间,有几个随从实在忍不住了,大胆地说道:“公子,我们总要吃一点啊,要活下来才能重振国家大业啊!”

明确:通过随从的语言描写展现重耳面临的生存危机。

思考探究(二)还可增加哪些语言描写来凸显矛盾。

如增加重耳遭遇乡下人的嘲讽,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表现人物特征——心理活动

一个人最终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是有关联的,但这心理又不是单一的。

思考探究:重耳由愤怒到致谢的变化,原因是否可以让主人公自己来说呢?

示例:重耳想舅舅说得对,他在提醒我什么是最重要的,土地乃国家之根本,而且舅舅这样说是为了息事宁人,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己是逃难者的身份,便也跟着磕头致谢,并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学法小结:人物心理的矛盾冲突,能够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突显人物的个性和作品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扩写的重点,同时结合主人公结尾的表现来推断他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心理活动助推结果的作用,这样的心理活动就非常自然。

(3)适当增加动作和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

外貌描写——扩充对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重耳这个片段的扩写部分,在情节上,起初重耳之所以能够向乡下人乞讨是因为他面对外在生存危机战胜他内心的自尊,而后来重耳之所以能够由愤怒到磕头致谢转变是因为他核心内心的需求战胜了外在的自尊心,通过我们的扩写,就是告诉学生写记叙文的情节要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情节上一定要有起伏和矛盾。

通过这样的扩写训练,让学生学会将矛盾冲突用在我们的记叙文写作上,就是情节的打开速度稍微慢一点,从外在和内在的冲突上入手让文章显得有波澜。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可以在矛盾冲突上下功夫,从而提升学生记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沪龄《培养学生记叙能力的一点做法》,《河南教育》2002年第10期。

[2] 刘孝学、崔龙弟《“复杂记叙能力”训练题设计——高中作文训练体系设计之一》,《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

[3] 李烂辉《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湖南教育》2002年第15期。

[4] 吴琪《叙事学视野下的小说情节》,四川大学,2003年。

猜你喜欢

写作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也谈医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