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致陈乃乾书信考释
2021-05-31□黄凰
□ 黄 凰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于第42期拍品展览中展出了著名文献学、校勘学家陈乃乾留存的与当时多位友人的书札。在这批存札中,有多位南社友人的书信,而姚光即是南社友人中存札最多的一位。此次整理的姚光致陈乃乾札,据考证时间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信札内含丰富,涉及《观堂遗墨》《测海楼旧本书目》《松江府属旧志两种》等数部重要书籍的形成与流传信息,以及“中国学会”的酝酿及诞生,《国学》月刊的创刊与发展,家庭与社会之迁变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人,高吹万①之甥。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第二任主政者。姚光一生著作不断,著有文集《总角文存》《复庐文稿》《金山卫佚史》《倚剑吹箫楼诗话》等。其著作、编辑、校勘、刊行的书籍亦多为乡邦文献,为地方文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乃乾(1896-1971),浙江海宁人,精于目录及版本之学。曾先后任职于进步书局、上海市通志馆、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处。其一生精力主要于刊布、校理、考订,为保存传播传统文化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主持过《永乐大典》等约80种古籍的影印出版,参与过《二十五史》中的《三国志》《旧唐书》的点校,独立编撰的《清代碑传文通检》《室名别号索引》等大型工具书,时至今日,依然嘉惠学林。
信札中无法识读或缺损之字,用“口”表示,现根据所掌握资料,将所能考出的信札按年月顺序排列,并作简要考释。
一、
乃乾我兄大鉴:
昨得手书,承示书目,即将目录上圈识数种先行寄上,托为留出,度已台洽。兹尚需王氏《说文》三种,王氏四种《西汉年纪文选集释》,望一并留存为荷。时局如此,蒙招来沪,至感。惟当今之世究以何地为乐土?不若家居之得过且过也。《钓璜堂存稿》板片送在尊处,辱代付印,甚善甚善。拟印赛连纸暨连史纸各八十部如何?遗文及年谱尚有修改,其板片不知并已送上否?岁聿云暮,开印之期(纸片或今岁购出如何)索至明正可也,《国学》三期出后乞即赐阅。《怀葆楼丛录续稿》及《钓璜堂存稿》跋当即钞上以供采录。
此颂年釐
弟光顿首(1926年)二月五日
查《姚光全集》,《〈钓璜堂存稿〉跋》作于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姚光在跋文中记:“余乃以怀瀚所录为原本,依其序次,约略厘为二十卷。与上海王君培孙(植善)相校录而付之梓。仍附以交行摘稿,冠以林霍原序。海宁陈君乃乾、江浦陈君珠泉(洙)又纂辑先生年谱一卷。其历任敕命及祭文书稿等,皆编入而附录之。”其当是《钓璜堂存稿》所含之内容。据《姚光年谱》记:1930年姚氏结识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查《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1930年7月1日仓石记:“赴中国学会,见姚石子、陈乃乾。石子送《钓璜堂存稿》。”并在《仓石文库临时目录》中记录了存稿所含内容及所刊时间,即民国十五年(1926),而存稿内容与姚光跋文所述一致。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一)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二)
再,姚光信中所提《国学》,此刊物是由胡朴安②、陈乃乾等编辑的国学学术刊物,该刊为月刊。1926年10月创刊于上海,1927年1月第四期停刊。三期出版故当在1926年。综合各信息,考证此信应作于1926年。
二、
乃乾我兄大鉴:
岁首承招饮,未及来沪,旋即兵事猝发,遂亦未通笺候。敝镇于夏正十九突来联军驻扎,为数甚众,地方供应浩繁。至上月之望,党军大队进攻,激战四五小时,即行占领。联军败走时尚无勒索抢劫情事,战时虽炮火甚烈,而人民竟无死亡,屋宇受损亦微。真侥天之幸也。弟等当军队到后,即避往乡间,敝庐完全无恙,兹早迁回安居矣。知注以闻,沪上戒严殊甚,贵寓附近得无扰否?我兄近状如何?不胜系念。《国学》月刊四期已出板否?自后能继续否?《钓璜堂存稿》已印若干,装订时,望先以草订次序见示。此布。
即颂道安
弟姚光顿首(1927年)四月八日
按: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初,孙传芳兵变,浦南一路以张堰镇为据点。姚光携家人避居横港教堂,后又到五区祖母何太夫人母家,至3月下旬归。姚光于信中言“岁首承招饮,未及来沪,旋即兵事猝发,遂亦未通笺候。”当指此事。
又《国学》于1927年1月第四期停刊。姚光此信写于4月,当因兵事猝发,久不通函,未知后续进展,来信询问详情。此信所问《国学》四期的出版、《钓璜堂存稿》所印情况皆与上函内容相承,故应作于1927年。
三、
乃乾我兄大鉴: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三)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四)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五)
来教欣悉。中国书店来《说文段注考证》四十部,已转交吹万先生矣。集股印书诸事,最好兄先有具体办法,然后再约同志斟酌也。《观堂遗墨》之印甚难得可贵。至《蜜韵楼藏书志》,亦能怂恿蒋孟翁③速公诸于世否?曷胜企祷。《越缦堂读书记》是否全由日记中辑出?乞示及。《鲒埼亭集》徐积老④已允见借,欣感之至。《幼学堂稿》弟所得者,为“文六、七、八卷”“诗十一至十七卷”。其“诗·上”有总目,亦署“卷十一至卷十七”,则诗当全。十一卷起者度系接文而言,然文之八卷末有附录,亦似终了,则所缺之九、十两卷为何耶?又,“书目答问·上”称“诗十七卷”,当系连文之误,而文亦仅称八卷,中间总缺失两卷,不完全书,终疑莫能明耳,兄如有所见,乞即告之。吴校《逸周书》、沈校《读史方舆纪要》已驰函中国书店索阅,尊藏年谱及笔记、文集目录,编成后乞以赐阅。我兄卖旧印新之想,实足以流通古书而大有功于传播文化也。弟颇思印《清代朴学家集》,分辑出板。如前某君印《清代学术丛书》例,先以难得者付印。兄能为我张目否?缕缕不尽。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28年)八月三日晚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2月上旬,集股影印的冯氏《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印刷完毕。7月中旬,陈乃乾致信姚光,谈及将与友人合力影印异本书籍及组织中国学会事。此与信中所述均合(均见于《陈乃乾文集》下册)。
信中谈及《观堂遗墨》,按:1927年6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之昆明湖。赵万里自北京寄书陈乃乾,并寄来王国维遗著及校本书目,商谈能否影印问题。而《密韵楼藏书志》亦是由王国维所编,共二十卷,惜未刻印。蒋汝藻后因家道中落,藏书络续转让他人,但大部分归商务印馆的东方图书馆,成为涵芬楼的藏书。“一·二八”淞沪抗日,东方图书馆惨遭焚毁,所幸善本书早已转移到安全地带,故未损失。解放初, 商务印书馆经营萧条,将这批幸存的图书转售给中央文化部, 藏于北京图书馆。而陈乃乾准备从李莼客《越缦堂日记》中摘出有关读书内容,作《越缦堂读书记》。此想法定与姚光信中互通,故姚氏来信询问。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六)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七)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八)
四、
乃乾我兄大鉴:
一周前奉来书敬悉。惟所有《幼学堂稿》等书迄未收到,不知是否寄出,为念。《读史方舆纪要》价百元,俟稍缓到沪面奉不误。承嘱起草合股印书条约,当可写上。北京大可一去,倘果成行,乞先期见告。北京图书馆近发行月刊,该馆已收购李莼客藏书,录其批校为各种札记,陆续在月刊中印行,殊堪珍视,不知兄已见之否?近君定⑤到沪,当即晤及。匆此。
顺颂道安
弟光顿首(1928年)九月四日
此信与上函内容相继,上函言“《幼学堂稿》弟所得者,为文六、七、八卷诗十一至十七卷。其诗上有总目,亦署‘卷十一至卷十七’,则诗当全。十一卷起者度系接文而言,然文之八卷,末有附录,亦似终了,则所缺之九、十两卷,为何耶?”即承此函“一周前奉来书敬悉。惟所有《幼学堂稿》等书迄未收到,不知是否寄出,为念。”上函问书之所缺,此函等书未到。又因上函“集股印书诸事,最好兄先有具体办法,然后再约同志斟酌也”。至一周前收到陈乃乾回信,故此信言“承嘱起草合股印书条约,当可写上”。
五、
乃乾我兄大鉴:
弟与君定大约一星期后来沪。中国学会即于国历元旦开会如何?沈道非⑥来书,愿加入发起之列,其通信处为“南京娃娃桥七号”也。近兄如与张鹏一⑦通信,望托其就近代觅陕甘味经书院校刻之《史记》及《五代史记》(须连校勘札记)为幸。匆此。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28年)十二月廿一日
姚光此信写于“中国学会”成立前几天。姚氏与妹婿君定一周后来沪,即是参加《中国学会》召开的成立大会。1929年1月1日大会召开,姚光此信所署12月21日,故书札时间当为1928年。
六、
乃乾我兄足下:
别来已逾……会简章及入会书已收到。道非、君定、迪前⑧诸处有直接寄去否?凡发起人入会书□一律填写,惟于介绍栏空去,或径注发起□是否。发行所已筹备就绪否?其试办简章乞寄下数份,弟不常住沪,于会务无能尽力,于讲演部事更不胜任,一切惟有偏劳兄与朴安兄矣。手此。
敬叩道安
弟光顿首(1929年)一月廿四夕
1929年1月1日,经过多月筹备,“中国学会”于是日在上海耙子路俭德会召开成立大会,并推选胡朴安为编辑部主任、姚光为演讲部主任、陈乃乾为会务部主任。列名发起者有丁仲祜、于右任、王伯祥、王云五、王培孙等84人。学会是月成立,而姚光又多居故里金山张堰,信函内容即是与陈氏沟通学会情况,加以拜托。
七、
乃乾我兄大鉴:
弟近以故乡不靖,又为小儿就医,暂寓松江。昨由舍间转到惠片敬悉,我兄新得莫氏书大宗,闻之亟思一阅,且俟小儿痛稍间,即当来沪。兄知弟者,凡兄看去为弟所要之书,先望留之可也。世乱如斯,实已觉书多为累,然非此又无以为遣耳。弟前介杨以明⑨入学会,《会员题名录》上似未登出。如即惠复,可寄“松江西门外秀南桥西王斗槎先生”⑩转致。匆此,不尽。
顺颂道安
弟光顿首(1930年)二月廿八日
查《姚光全集》,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家乡不靖,家遭盗窃。是年姚光岳父王斗槎逝世,姚光与王夫人携子女赴松江奔丧。王夫人于去年6月21日产一男,名志祖,1930年4月16日于松江夭折。信中言为小儿就医,当指此儿。4月末姚光携家暂住上海,沪寓初赁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仁和里,6月初又迁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升平街鸿远里18号,与君宾妹婿一家同住。在此期间,姚光与张元济、王培孙、陈乃乾、徐乃昌等交往甚密。姚光信中言介杨以明入学会,当指去年创办的“中国学会”。
八、
乃乾我兄大鉴:
湖上归来,读上月廿七日片示,此又由杭垣转到十五手函均悉。小儿□□五岁患肿病,几及二载,百方医治,总不见□。今遽沉重,竟殇于客次。弟生平抱丧明之痛至多,真不堪回首也。《测海楼旧本书目》将脱稿,甚快。承委一言,比以心绪恶劣,容徐思之。我兄过眼书籍极富,弟常以未见记录为憾,惜今杨氏所藏非可媲美缪莫诸家耳。《世经堂集》翻刊本中少乐府六首,能为补钞否?《鹤□□二集》可代留之。弟日间须再一至杭,如□?□复仍寄“平海路十九号高寓”。匆此。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30年11月)十一日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10月26日,姚光偕王夫人及昆群、昆铻去杭州,为昆铻治肾病,但次月11日,仍不治而殇,存仅五岁。是年4月,幼子志祖亦因病医治无效,于松江夭折。姚光一年丧两儿,故于信中悲叹:“弟生平抱丧明之痛至多,真不堪回首也。”姚氏曾在1933年12月31日作文纪念亡妻,在《先室王粲君行略》一文中言:“我妇归余二十五年,共产八男六女。长男昭明,读书能通大义,既十岁而殇。六男怀祖,亦魁梧幼慧,五岁而殇。此两儿之殇,最伤我妇之心。今存者仅四人。”而信末回信地址“平海路十九号高寓”指妹夫高君宾寓所,系此行寄住之地。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九)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
信中言:“《测海楼旧本书目》将脱稿,甚快。”按:1930年,古旧书界一桩大事,即测海楼藏书收购风波。陈乃乾在1930年5月7日的日记中写到:“去年王锡生冒无锡图书馆名往购,拟价未成。今年一月为浩廷购定,计价三万四千元。锡生怀恨,因以该书多宋元旧刻将出售于日本等词,朦请教育局扣留,浩廷乃请董授经撰状呈民政、教育两厅,并挽余来此代为疏通。”是月18日又记“晨起往慕尔鸣路访蔡孑民,知已迁居。夜十时,访孑民于极司非而路新居,请其作札致教厅陈厅长。”并于日记中记录了蔡元培致信的全部内容。经陈乃乾努力斡旋下事情终于取得了成效。而陈氏在书出之际,又检阅旧本,条其序跋款识,录为一目,故名《测海楼旧本书目》。陈乃乾在其文《上海书林梦忆录》中亦详记了此事时间与经过。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一)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二)
九、有割爱,幸先示及,或可代藏一二日后,兄仍需之则尽供索阅耳。前借之《春酒堂集》本拟钞出诗话一卷,乃碌碌未果,未知能荷即以原书相让否?有人要朴安所印之《国学汇编》第三集一部,兄可就近向其家代索否?南洋校刊《□□□善本书目》,弟曾得二期,如有续出,望即惠寄。《禁书目录汇编》《越缦堂读书记》《求是堂文集》等将付印否?《观堂遗墨》《测海楼旧本书目》等将出版否?诸希弗灰初心,进行不怠,此吾辈安身立命之地也。欲言不尽。
乃乾我兄大鉴:
即颂道安
弟姚光顿首(1931年)四月二日
1930年,陈乃乾因生计日拙,致信胡朴安,请求代为介绍工作。不久应邀至江苏省民政厅任秘书。但当时上海方面仍然事务纷繁,《中国学会周刊》需按时发稿,又民政厅之事亦非陈乃乾所长,故之后辞职离任,回到上海。1931年,陈乃乾于是年2月12日在日记中录:“至南洋中学,培孙约余孤身住校,任图书馆事。”此是陈乃乾第二次出任南洋中学图书馆主任。故姚光于信中言:“南洋中学图书馆收罗宏富,而整理未甚完备,今得我兄主持其间,在兄亦得所,而该馆藉以不朽矣。”
又上函谈及《测海楼旧本书目》的脱稿,查《陈乃乾日记》,《测海楼旧本书目》正式脱稿于1931年1月13日,陈氏当天记:“《测海楼书目》《禁书总录》两种皆脱稿。终日未出门。”而此函问及《测海楼旧本书目》与《观堂遗墨》的出版,上下函内容相承。故书札时间考为1931年。
十、
上月廿九日手书敬悉。南洋中学图书馆收罗宏富,而整理未甚完备。今得我兄主持其间,在兄亦得所,而该馆藉以不朽矣。来□语气萧索,尚祈□□之达观,自寻乐趣为慰。尊存中□□□之书,弟拟索取《积古斋钟鼎款识》及《苏子美集》,弟之意,专取兄之手笔也。□闻《款识》已售脱矣,倘续
乃乾我兄大鉴:
别来常以为念,曾两次寄上学会入会书,度均詧入也。顷君定转示手书,藉悉一切。合股购买宁波之书,弟与君定拟合任三千之数,其详当由君定再行具复。蒋氏出售之书,其全目并价格能钞示否?严九能手钞《仪礼疏》亦肯相让否?莫楚生所校《鲒埼亭集》已有着落否?如能让到,甚企盼也。兄所辑《思适斋题跋》等将自印,亦愿付弟汇入小丛书乎?学会大会开否?周刊今后将如何发行?手此。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31年)六月二日
按:浙江南浔蒋氏传书堂,又号密韵楼,为清末民初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密韵楼藏书经蒋氏祖孙三代辛勤所得,共计有宋版书83种,元版书102种,明版书863种。其中,仅善本书就有2666部,其中宋本563册,元本2097册,明本6753册,抄本3808册,《永乐大典》20册。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1925年前后,蒋汝藻财力殆尽,无力支撑,藏书陆续转让他人。据信中“蒋氏出售之书,其全目并价格能钞示否?”一词,查《姚光全集》,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末),姚光由陈乃乾介绍购得吴兴蒋氏密韵楼所藏明人集部原版及明版志书数十种。因价格高达二万七千元,故与高吹万舅父、君定妹婿及闵瑞芝分购。其中,崇祯刻本《松江府志》为极其难得之书,得知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打算用重金收购,姚氏“抢先买下,不使其流失异邦”。
十一、
乃乾我兄大鉴:
奉书敬悉。凡所规划,甚善甚善。惟与股者必须志同道合之友,否则恐多掣肘也。弟拟影印《清人文集》,尽当归入学会办理,惟意在先印其少见者。而少见之本,篇幅必不多,故尽当印其原书。至摘钞之举非不善,弟亦常有此意,惟不能局于一隅,须将一代文集大部包举,故系另一问题也。《越缦堂读书记》虽全从日记摘出,然得此可免翻检之繁,亦有益于学者。惟日记尚有数册未出,又其藏书上眉注至多,倘皆得而辑录之,则尤可贵矣。吴校《逸周书》及沈校《读史方舆纪要》皆已嘱中国书店寄阅。《逸周书》似大部过录卢抱经校本,已行缴还;《方舆纪要》留存,该价若干,候示奉价,不由书店转手如何?《幼学堂诗文稿》有消息否?尊□《□学士集》及《西谿丛话》缓日拟告假一过录之。率此。
即颂道安
弟姚光顿首(1931年)八月十二晚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辛未),陈乃乾开始将李莼客《越缦堂读日记》中有关读书内容重行排比。作《越缦堂读书记》。是年7月,以所辑《越缦堂读书记》稿,共涉及群书937种,售于富晋书社,得三百元(均见于《陈乃乾文集》下册)。
十二、
乃乾我兄大鉴:
廿四来书早悉。《金山卫志》尽望由兄印之,因弟已印《二何集》矣。时局混沌,无庸问也。否则觉一事不能做而意兴更索然矣。松江顾志本未寄平,前借之《振秀集》等二三日后当尽以寄上。《快雪堂集》锁在沪寓,须俟弟到沪检奉。《皇明经世文编》补钞装订费一百□□金,已托君定转致,到乞察收。《玉恩堂集》等钞费若干,示后再奉。君定之弟尚未订婚,兄大可为其执柯也。匆此。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32年)五月二夕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陈乃乾以姚光旧藏钞本《金山卫志》校正德《金山卫志》(原藏顾氏秀野草堂),并作校序。按:陈氏于1929年曾购得嘉靖《上海县志》一部,因经济条件所限,售归周越然。是年12月5日于日记中写道:“余所得嘉靖《上海县志》,为绝无仅有之孤本,昨日已见售于越然,惟尚未取去,今振铎必欲争得之,颇为难。”1930年1月8日记:“以《上海县志》送交越然,得二百元,聊以济急。”然为使这一孤本珍籍不致坠失,陈乃乾复从周氏处借出,旋向好友筹集经费组织了“传真社”,与正德《金山卫志》于是年合并影印问世。题名为《松江府属旧志两种》。又,《姚光全集》中《〈云间两何君集〉跋》与《正德〈金山卫志〉跋》,皆作于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可证此信时间。
十三、
乃乾我兄大鉴:
别来倏逾二旬,念念。培孙先生合资印《侯忠节公集》弟去函遵任百金,今已出版,该款属交尊处,如急需,当即汇上。其书已来二部,尚有四十八部,云亦在尊处,望并《澹生堂集》等托中国书店寄轮船带下可也。影印宋本《白孔六帖》,弟欲定购一部,如能用特种纸张尤善。蒋氏售在北平图书馆明人集部之书,其目兄是否编全?弟拟钞出一通,便中亦乞借下为幸。此颂俪安。
弟所得之《知畏堂诗文集》已与南洋中学钞本相校,完全相同。附及。
弟姚光顿首(1933年)六月廿八日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陈乃乾与南洋中学校长王培孙共同发起重印明末抗清义士侯峒曾遗著《侯忠节公集》,历时三年,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月正式出版铅印本。该书只收录了侯峒曾一家之文,书名改为《侯忠节公全集》。共十八卷,由陈乃乾撰写序言。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三)
尚有一佐证,查《陈乃乾日记》1933年,是年只存1、2月日记共七篇,其间日记常有大面积丢失无法详考。但值得留意的是,1933年2月27日陈氏记:“临睡阅《淡生堂集》,摘一则。”而《淡生堂集》正是姚光信中托其带寄之书。姚光常通过陈乃乾获知各方书籍信息,是姚氏购书、编书之得力助手。而此书在陈氏往年日记中,也从未出现。故综合各考证信息,此信应作于1933年。
十四、
乃乾我兄大鉴:
二十来书并封面格式均悉。敝馆举行金石书画展览会,兄可担任二三十件,不胜感幸。《二何集》何时刻本,并乞查示,其上拟加一《云间二何君集》总封面也(记得原书序中有“有云间二何君”之称句,亦乞查明)。今年天气大热,虽乡居亦不可耐耳。匆此。
即颂暑安
弟光顿首(1933年)七月廿六上午挥汗
1933年11月姚光赞助张堰图书馆召开金石书画展览会,并向各方友人召集展品。《陈乃乾年谱》记:1933年7月,陈乃乾致书姚光,金山举办“金石书画展览会”,可提供二三十件展品参展。与此信内容合,故考此信为1933年。
十五、
乃乾我兄大鉴: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四)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五)
去岁室人之丧,承赐降□,□胜衔感。弟遭此变故,惨怛万状,比维我兄近状佳胜,书林中亦有所获否?《客越近咏》《悔庵学诗》两种曾付修订否?《王光承文稿》,培公已录副否?弟颇拟将此付刊,如何?弟匿影遗挂之室,举目皆非,惟觉故纸中尚足遣吾悲思。暇中务祈时惠德音。幸甚幸甚。草此。
敬颂道安
弟姚(期)光顿首(1934年)三月十三檠□
据信中“去岁室人之丧”一句,查《姚光全集》,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是年12月4日,姚光陪妻王粲君至上海尚贤堂妇孺医院临产。15日家中冬祭,姚光暂时回乡。而王氏因难产,于12月21日逝世。姚光于是月31日泣述《先室王粲君行略》一文以祭奠亡妻。此信中言“去岁室人之丧”,故此信时间当推为1934年。
十六、
乃乾我兄大鉴:
昨得手书,备悉一是。敝处关于钱氏之《史汉校文》三种,兹以检奉,其末□之《史记》,系钞自浙江图书馆,原缺半部,今望我兄各为细细一勘。其□林本亦能渡录一部否?劳神之处,图得当以报耳。《择是居丛书》既不能配全,则印书人处一部烦为购下。佩忍营葬虎阜,弟拟前往,兄能成行否?
此颂道安
弟姚光顿首(1935年)
按:陈去病,字佩忍。南社创始人之一。据信中“佩忍营葬虎阜,弟拟前往”一句,查《陈去病年谱》记:1933年10月陈氏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26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姚光信中所言即指此事。故此信考为1935年。
十七、
乃乾我兄先生足下:
前于报端突见足下脱离书店启事。殊以为异。来沪又适相左,未及晤谈,怅然若失。惠书均悉,承寄敝邑《杨氏说文□》即收到,欣感之至。近日搜罗有何□□?弟前在店中偶购《南江诗钞》及钞本《剡源逸稿》,今详玩诗钞后,其跋语应有十一卷,而兹只四卷。此外文钞札记书《学福斋集》敝处诗文皆全,可以钞配云云。弟近发兴仿江建霞辑《黄荛圃年谱》之例,拟辑《张叔未年谱》,惟不知有人编述否?兄搜先哲年谱甚多,乞见示为幸。草此。
即颂道安
弟光顿首(1938年)九月廿三日
姚光信中言“拟辑《张叔未年谱》,惟不知有人编述否?兄搜先哲年谱甚多,乞见示为幸”。据《姚光年谱》,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姚光避难在沪。按:1937年11月,日寇趁国军调防间隙,突然于金山卫登陆,一路焚烧杀掠直达张堰,浦南各地均即沦陷,此后姚氏全家均滞留上海。家乡沦陷,数十年珍藏书籍存亡未卜。但姚光读书编书不辍,是年还曾辑《张叔未年谱》,后因得悉有人已在编述,故罢手。
信首言“前于报端突见足下脱离书店启事。殊以为异”。按:1938年开始陈乃乾无固定收入,且多数友人已离沪,告贷无门,生活日渐窘困。不得已只能开始出售自己珍爱的历年藏书,并在是年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往年贫则卖书而活,有时无书可卖,亦偶一称贷。今年则有书不能易钱,而诸故人皆破家流离,遂致呼吁无门。伤哉贫也。圣人以箪食瓢饮为贤,若使颜子居长安市上,亦能不改其乐乎?”故此信当于1938年。
结语
以上所列姚光致陈乃乾书信十七通,所言或为古籍购藏、影印刊行,创刊、建会等事。综而观之,姚光所念,本系于民族命运之兴衰,如其信中所言:“诸希弗灰初心,进行不怠,此吾辈安身立命之地也。”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六)
姚光致陈乃乾信札(之十七)
书信内容于姚光、陈乃乾文集均未收入,然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细节史料,可以借之一窥当时之社会政治、经济民生与文化现实。并以期助益于姚光、陈乃乾生平、交游及思想研究。
注释:
①高吹万(1878-1958),字时若,又号寒隐、葩叟等,江苏金山人。南社诗人,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曾在金山出版《觉民》月刊,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主持国学商兑会和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1949年将其藏书捐献给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②胡朴安(1878-1947),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学名韫玉,字仲明、号朴安。泾县溪头村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著有《中国文学史》《文字学丛论》《中国学术史》等。
③蒋汝藻(1877-1954),字孟苹,号乐庵,吴兴(今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曾任学部总务司郎中。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浙江军政府首任盐政局长及浙江省铁路公司董事长等职,后专习实业。蒋家是吴兴藏书世家,有传书楼、密韵楼等藏书楼,其中密韵楼与陆心源皕宋楼、刘承幹嘉业堂、张钧衡适园,合称为吴兴四大藏书楼。祖父蒋维培、叔公蒋季卿、父亲蒋书箴在藏书方面均有声名。
④徐乃昌(1869-1943),字积馀,晚号随庵老人,南陵工山汤村徐人,光绪十九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清亡后,隐居著述和校刊古籍,成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学者。
⑤高君定,生卒年不详,名基,江苏金山人,姚光妹婿。
⑥沈砺(1879-1946)字勉后,号道非,朱泾人。光绪三十二年结识高旭、柳亚子、陈陶遗等革命青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陈去病邀约高旭、柳亚子、沈砺等11人在上海国华楼小酌,席上有结社之约,即定名为“南社”。次年南社正式成立,沈砺首批入社。沈砺善诗,著有《道非诗选》,收诗55首,刊于《南社丛选》。
⑦张鹏一(1867-1943),字扶万,号在山主人,晚号一翁、一叟,笔名树叟,文人、官员。祖籍山西曲沃,生于陕西富平,遂以富平为籍。清光绪十八年考入泾阳味经书院,读书的同时,还协助山长刘古愚校勘《史记》和《尔雅注疏》。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次年初赴京会试。到北京后,在“三矫堂”(亦称京师“万木草堂”)谒见康有为,并拜康为师,积极参加康领导的维新运动。
⑧周迪前,生卒年不详,名大烈,号述庐。古文学家、藏书家、南社会员,亭林镇人。青年时代曾在亭林创办文学团体“希社”。
⑨杨以明,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馆长。
⑩王廷樑,号斗槎,生卒年不祥,曾任浙江於潜县县长,年愈80而逝。其表妹为金山张堰高吹万之妻,其女王粲君,又经高吹万介绍,嫁于高之外甥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