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则徐戍疆信札中处理民族事务的务实精神

2018-06-27刘桦坪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札林则徐

摘 要: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声明显著的历史人物,不仅在禁烟抗敌的过程中功绩卓著,而且在被贬流戍新疆时也不忘忧国忧民,其大量遗存的信札就是林则徐思想较为真实的见证,信札不属于公共空间话语形式,是私人心理倾诉的原始记录,最能体现人们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更能准确和真实的反映写信者的思想变迁历程和关注点。本文欲从林则徐在新疆的信札中探寻其关注民生、尊重民风及处理好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探究林则徐的务实思想。

关键词:林则徐;信札;务实精神

林则徐留下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业绩,追本溯源,其先进的思想一直是指引其正确行动的风向标,不仅忠君爱国,而且关注民生,即便流戍边疆时也有他实干家的风采,在这过程中,林则徐以信札倾吐襟怀,以日记叙述所见,以诗词抒发激情,以文录作为见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食粮,前人多是从其诗作文录中追述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于林则徐被遣新疆期间的信札研究不多,事实上,林则徐在戍途中与亲朋好友倾吐心声的信札,较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了林则徐的思想及主张,民生、民风及民族关系始终是其关注度焦点。

林则徐在流戍新疆前,面临的是一个走在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处于中下层的人民生活举步维艰,让为官多年依然忠君爱民的林则徐更加关注人民疾苦。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国外帝国主义正对中国垂涎,加上英帝国主义源源不断的向贫弱的人民输入鸦片,腐蚀人们的身体和思想,致使古老的中华大地危机四伏,这让林则徐忧国忧民,他以一颗博学善思的心较为真实的看到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情况,大量的鸦片腐蚀了的中国上下民众,曾函告友人说:“夷务近日殊形溃烂,然自有鸦片如内地以后,此事既在意中,譬如人身生疮,即必出脓。体气旺时,脓出则疮可以收口,若养痈俞久即为害愈深。”而另一方面,投降势力却日益抬头,主战的林则徐日益处于劣势地位,最终被投降派陷害。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初十,清廷以“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和“废弛营务”的罪名,将已在镇海军营效力的林则徐革去四品卿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一、林则徐关注民生

在流戍过程中,德才兼备的林则徐依然心怀天下,关心国计民生,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1842年10月21日)进入新疆境内的星星峡,到二十五年十一月六日一(1845年12月4日)于哈密接旨获释,十一日起程离开,在新疆度过三年零两个月的流放生活,具可考的信件数目为一百九十七封,其中多是向亲友了解国计民生。

林则徐在新疆重视农业,关注民生思想。林则徐一到伊犁,就被将军布彦泰委派掌管粮饷处事务,期间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清代在新疆的屯田情况,决定捐资办垦,以增加粮食收成,提高人民生活。据统计,在道光二十三年夏秋,林则徐协助布彦泰在三棵树及红柳湾垦地三万余亩,安设汉民571户,在阿勒卜斯垦地161000亩。因垦荒成绩显著,林则徐被派遣到南疆堪地,期间,林则徐到达了十个小城,路程共计3万余里,据《清史稿·布彦泰传》记载,林则徐南疆堪地“得田六十余万亩”,使新疆“大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合兵农而一之,岁省国家转输无算,而回民生计亦长裕。”为各族人民的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林则徐还关心人民生活,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八日,林则徐到库尔勒,此地都是回民的田地,虽然天气微寒,但是并不妨碍林则徐走入田间,他看见当地民众起土撒种,于是就上前询问,看看他们具体还有什么问题。

为了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林则徐新修水利,还教会当地人民汉民的一些织布方法和技巧,将纺车和织机大力推广,得到普及,人们为了感谢林则徐的努力,将纺车叫做“林公车”,这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在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下,林则徐继禁烟抗英之后, 又在新疆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他通过关注民生发展农业生产,为新疆民生建设做了许多造福后世的功业。

二、林则徐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林则徐入疆后积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二十四首《回疆竹枝词》是林则徐善于学习维吾尔语言的集中反映,在这组诗里面,把怎么写维文,横写、写后加点的特点都做了认真的描写,并且觉得会这种文字的人都很厉害,这表现出林则徐积极融入当地民风,了了解当地生活习俗,表现出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林则徐通过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深入体验增加对当地民族的了解。新疆古称西域,以獨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成为丰富的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活十分贫困,曾被看作“寇”、“虏”、“贼”加以歧视。当林则徐被流戍边疆,看到当地民众们的困难现状,并且和他们共同生活过后,林则徐开始爱上了这片土地上善良的人们,他曾在给儿子林汝舟的信中说:“此次历八城,亲见其居处饮食之苦……实在可怜。一人两个冷饼,便度一日,桑椹枣杏瓜果一到熟时,即便度饥,并两个冷饼亦舍不得吃。”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生活一个侧面的描写,也体现了林则徐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护。

心怀着对人民的爱和关心,林则徐用行动关爱着他心中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民,其在林则徐于流戍期间,置自己贬谪身心之痛而不顾,客观的解决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三、林则徐以屯田制度促进民族团结

林则徐在勘田过程中,处理“民屯”、“兵屯”还是“回屯”的问题上,林则徐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总体来说,道光帝反对“回屯”是民族偏见在作祟,认为回民不可靠。林则徐不同意道光帝的看法,他曾在给儿子林汝舟的信中说:“前次汪衡甫致懈翁信云‘田地给回,恐致内占。懈谓此说大不可解。如以田与浩罕,始有内占之患,以本城回子耕本城地亩,何云内占?”认为维吾尔族人耕种,是合理的。对于道光皇帝的屯田政策,林则徐认为是不公平的,他在信中说:“今库车一处,廷议虽准给回,而钱粮要平分。以此作难,实太不近人情理。”

因此,林则徐坚持“因地制宜,毫无成见”,反复向清决策层提出申诉,要求南疆大部分土地交给维吾尔族群众屯垦。林则徐坚持的理由是:“夫田地欲招民户者,为边防计耳。殊不知回疆之所谓边防者,防卡外之浩罕、布鲁特、安集延而已,若八成回民,何防之有?”富民才能实边,不能本末倒置,不富民反而防民,只能增加民族的反抗情绪,影响民族团结,因此应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主张“回屯”,免去了招徕费用,还可以安定民心,有助于民族团结。由于林则徐在坚持“回屯”的前提下,又根据各地民众的居住和土地耕种状况,有理有据的提出建议,道光帝最终同意了林则徐“回屯”的建议,审批了奏折。

林则徐屯田事件的结合实地的务实精神,不仅为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争得了土地,还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为屯垦戍边奠定了基础,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新疆长治久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林则徐足迹从南到北,由中原到边疆,兴修水利、救灾放赈、查禁烟害、改革财政,特别是在西戍的四年多的时间里面,林则徐以极大的务实精神,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造福一方,还极大程度上的促进了民族团结,团结一心搞发展,将关心国计民生的精神带到了祖国的边陲,在新疆三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中,全心全意为新疆人民做了许多实事,其关注民生,注重民风,用心处理好民族事务的民本思想,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

参考文献:

[1]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3]孙俊,张燕婴.林则徐未刊书札辑证[J].文献,2011,(04).

[4]杨娟.林则徐遣戍新疆的心路历程与诗文创作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5]刘九庵.林则徐书札手迹选[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17-18.

[6]来新夏.林则徐年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92.

作者简介:刘桦坪,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猜你喜欢

信札林则徐
林则徐奖“错”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旧时信札
听爷爷讲故事
名人书信拍卖为何逆势上扬?
信札的收藏
名人信札收藏热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民国时期信札的整理和修复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