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道酬勤 大器晚成
——赵树松山水画读后

2021-05-31

中华书画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钤印李可染黄宾虹

□ 孙 克

赵树松,1939年生,河北安平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天津职工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出版有《赵树松画集》《山水画基础技法》《山水画写生技法》等。

赵树松自幼喜爱绘画,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高年级时进入李可染山水画室,成为李可染的入室弟子,领会了李可染艺术的精髓,是李派山水的真正传人。同时,融进自己的个性品质特征,在传承老师艺术风范的同时并注进一些新的特点。

众所周知,山水画和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特殊品种,不仅独立成为画科的历史悠久,而且就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所反映出的东方人的宇宙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哲学、文学的内涵,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以山水画来说,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盛衰变化,在写实与写意的彼此消长中,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主要部分,从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末,出现过元四家为代表和清初各流派为代表的两次高峰,而正是由于官方把“四王”推为正统,更由于封建社会晚期的腐败消极,文人山水画失去发展的动力,故清中叶以后山水画进入低谷。

黄宾虹终身奉行的笔墨标准是“浑厚华滋”,也见于王原祁论黄子久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语,可见追求浑厚华滋从来都是文人山水画的目标。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山水画作品都成了文人墨戏,“竞尚高简,变成空虚”。就笔墨而言,多数作品枯索乏力,既未能象物更谈不到畅神,引来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撰文“要革王画的命”。黄宾虹反复批评文人画的“纤弱浮薄”,即20世纪初许多中国山水画家的通病。

李可染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早年从乡贤画家学中国画,在校时参加“一八艺社”搞现代油画,后来投身抗战,爱国热情非比一般,40年代所作中国水墨人物山水潇洒空灵极具神韵。抗战后受徐悲鸿之邀到北京国立艺专任教,热诚地向黄宾虹和齐白石二位大师学习,虽时间不长但艺术上早已升堂入室,尽得二家神髓。他的山水画自50年代写生归来有极大进展,呈现一派全新面貌,令看厌了旧式山水画的画界内外人士大为振奋。

赵树松遵循李可染的教导,热爱生活、亲近自然。20世纪山水画的一大特点应该说在大多数画家那里,重新发现了山川自然变化无穷的美感之源,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晨昏曦霞和种种自然风光,无不与画家的内心世界产生生动而深刻的呼应交融,表现在绘画上便是贴近自然、尊重个性的时代精神。赵树松多年来到各地写生,不是浮光掠影地走游,而是深入写生和体验,既动手又动脑,如他到黄山写生后把观察研究和创作的心得总结出《黄山山水画写生技法》一书,洋洋七万余言,既是一本技法教程,更着重于教导学生学会去亲近自然,观察、分析并表现之。在他历年所作的黄山山水画里,正是以真诚的态度去观察、以热切的态度去表现,所以产生许多佳作。如作于1979年的《层林尽染图》,画黄山桃花溪人字瀑的秋光,墨色深沉,层次丰富,更突出了溪流的潺湲明净与红叶的灿烂热烈。这件作品总体浑厚大气,局部刻画也具体生动,树木与建筑的配合恰到好处。时隔20年,另一幅《群峰竞秀图》则是画家综合历来印象,经过案头功夫的一件创作,自书“画黄山游踪非确指某地也”,这一次他离开了实景,而是“畅其神思”地画胸中印象,所以笔墨来得更加浑沦深厚,瀑布水口也画得更加酣畅有势,画面黑白分明、气势磅礴,颇有“若不经意”处。

有人把李派山水称为“北派山水”或“北宗山水”,这里要说明用“北宗”的概念是不确的,历来“南北宗说”有扬南抑北之意,所谓“北宗”非指地域,而泛指缺乏文气、喜用斧劈等硬笔皴法而迹近工匠的风格。称“北派”则有与江浙一带画风区别之意,如果意味着北方山川自然影响形成的雄强博大和深沉浑莽气质而概况为“重、拙、大”的追求,则庶几近之。这既是体量、力度的技法表征,又是气度、神采的要求,更是气质、素养和趣味的体现。黄宾虹批判旧文人山水画“凄迷琐碎”“纤弱浮薄”,以艺术为游戏的积习,所以在他晚年特别提倡“积墨法”,他画夜山,在积墨中求“浑厚华滋”的高境界。黄宾虹和李可染之间是传承关系,李可染又在审美规范上发展了它。这样一种审美的追求,在赵树松的大多数作品中也可以明显看到。《庐山青玉峡》《江流天地外》《奇诡雁山瀑》《峨眉欲雨》等,都画得层层深厚、笔墨华滋、疏密得宜、涵浑大气。90年代以后他的画笔放开,致力于笔简而意密、疏放轻灵中不逾规律的画风。但我认为赵树松的优势还是在他的个性朴厚、功力精深、经验丰富,处理重大场面举重若轻的能力,这不是初涉此道的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题为《华夏魂魄》之作画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表现其奔腾澎湃、气吞万里的气概,画面并不巨大,但确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一泻千里之势。作者在构图、动静、虚实上做了多方研究,画水流时又以实写虚,以反复皴染的笔墨色彩表现涌动不息的湍流,惊心动魄,气势宏阔。

赵树松 太华月夜 69×51cm 纸本设色 1982年款识:壬戌年秋八月,树松写太华月夜之境。钤印:赵(朱) 树松之印(白)

中国画从来主张人品画品的一致,知人而论画,读画而知人。赵树松为人谦诚质朴,对艺术全力投入,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多年来徜徉于山水之间,在尽享大自然赏赐的愉悦的同时又潜心于艺术创造的艰难,这又是痛苦和欢愉交替的过程,从他的作品中可尽窥其为人从艺的真诚,但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自称“少些灵感”,相当自谦。我觉得在李派弟子中以李派的“苦学”精神学李派,颇有人愈学愈不足的想法。前人传统总是力诫学子不可“求脱太早”,目的是基础打牢,且对师门风格领会更深。由此我们对于赵树松在80年代作品中忠诚恪守师门风范便可理解了。“脱”的早与迟,或终于不脱,是一个人的选择。赵树松在90年代以后,是在渐渐求变,画风朝向简练、明快、灵动而不浮滑,厚重而不呆滞,寓“着意”于“即兴”之中,努力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高程,如李可染所说“经意之极——若不经意”,这是一种辨证的关系。比较一些相当年轻的画家早早有了“独特”面目的情况,我认为赵树松求变看似较迟,但艺途的攀登是个很难预言的事,早发的人未必先到,齐白石60岁后衰年变法,却登至无上高峰,因为他根基深广扎实,天资聪颖过人,修养全面,阅历深厚,勤奋敬业,再加寿臻遐龄。吴昌硕、黄宾虹都是大器晚成,称一代宗匠。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它既是愉情怡性的欣赏物,更是生命体验、文化素养、人格精神综合的结晶体,看古人名家和近代中国画大师之作,令人思绪悠远沉静内省,这其实是在看一种文化,是为成熟的人认知的成熟文化。明乎此,方可称懂得中国画。因此我欣赏赵树松的现有之作,更看好他明天的艺术前景,在寻求更高更美的风格、形式、语言的道路上,以他的功底、素养、高格和就敬业勤奋,必将有更大的跨越。■

赵树松 雁荡观奇 137×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雁荡观奇。丙申暮秋游雁山得此意境。丁酉岁始,写于不惑堂,树松。钤印:赵(朱) 树松画印(白) 精于思(朱) 十万峰峦脚底青(白)

赵树松 峡谷奇观 137×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峡谷奇观。丁酉游恩施大峡谷,归后以目识心记之法造此境,非实景也,树松写记。钤印:赵(朱) 树松画印(白) 从心所欲(白) 十万峰峦脚底青(白)

赵树松 英风浩气天地间 137×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英风浩气天地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无数先烈为革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丁酉初夏,再游井冈山有感画此,树松画记。钤印:赵(朱) 树松画印(白) 畅神(白) 精于思(朱)

赵树松 觅春嶂石岩 137×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觅春嶂石岩。丙申春游嶂石岩得稿。丁酉元月,树松写。钤印:赵(朱) 树松画印(白) 精于思(朱) 寄情丘壑(朱)

猜你喜欢

钤印李可染黄宾虹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河山有君
——李可染艺术精品展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担当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黄宾虹的佳作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黄宾虹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