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引领下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的个别化教学策略

2021-05-30朱盛祥

南北桥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生活语文新课标

朱盛祥

【摘    要】个别化教学是培智学校一种重要的、必要的教学方式,而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加强个别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个别化教学对特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初步探究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中个别化教学策略,使教学目标能更好地服务于智力障碍程度不同的学生,提高培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新课标  生活语文  个别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33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提出“教师应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通过教育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对个案的综合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式,并据此实施个别化教育。”同时,还提出“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要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课标》在“个别化教学”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的教学时,应积极有效予以体现、落实。

一、个别化教学的重要性

个别化教学依托于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份需要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在特殊教育界,个别化教育教学往往被当作是落实个别化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个别化教学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个别化训练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教师的作用是对于异质同班的学生,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相应的分層教学。

二、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的个别化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指个别化教学在集体或班级教学基础上进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根据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制定出适应每个学生不同需求的方式、方法与步骤的策略。

(一)课前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调查量表、观察表、评定表、检核表和标准化测验等工具搜集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重点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史、家庭史、教育史、医疗史,对学生成长过程有个初步了解,这是个别化教育的起点。培智学校学生的现状一般以智力残疾、轻度脑瘫、轻度肢体残疾、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学生为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采用不同评估工具,一般以《心理教育评定量表》《儿童发展评估》《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主,还可以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

2.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估结果,参考部编版培智学校生活教材,结合学生的现优先需要,确定个别化教学的领域,制订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由于培智学生自身的原因,需要发展的项目较多,教师要有取舍,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优先发展技能进行训练。短期目标一般较小(如剪指甲),大多是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训练、矫正时间一般以月为周期。长期目标一般以学期为周期,包含几个有关联的短期目标的训练内容,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的技能。如培养正确的书写,就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运笔姿势、力度大小、削铅笔等技能。

(二)个别化教学实施的策略

1.导入新课的策略。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环节在生活语文个别化教学的课堂中十分重要。因为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着力点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也预示着整节个别化教学课堂的高潮与结局。除日常常用的故事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导入和设置悬念导入等方法外,个别化教学还应该注重导入设计的自然合理性、趣味性、针对性以及教师情感的投入。毕竟,残障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易分散,在学习生活语文这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路、铺垫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部编版生活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大人 小孩”一课时,考虑到残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可以让学生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视频和照片带入课堂,在补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残障学生理解“大人”“小孩”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环节加深学生对“大人”“小孩”的理解和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辨析图中的哪些人属于大人,哪些属于小孩。最后,再指出现在教室里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小孩?虽然学生不能用语言精准地表达出大人小孩的含义,但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感受大人小孩的不同,能辨别出大人小孩即可。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可以加一句“你怎么看出是大人的”,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将课堂内化、泛化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性知识储备,不能不说这也是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添砖加瓦。

2.创设情境的策略。个别化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生活、体验生活语文。情境对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来说,并非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外包装,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实在在的一种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①体现生活性从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众所周知,生活语文教学要生活化,是因为学生的很多直接经验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旧知,引导学生在新环境中学习新知。残障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为所有的语文知识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找到语文原型,创设语文情境。残障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老师要做个有心人,要留下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照片,甚至视频;也要求家长记录学生在家游玩、劳动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素材。

②体现工具性、人文性需要切实关注生活语文的学科本质。教师创设的情境都应是为教学服务的,和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情境出示后,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情境中的语文信息,发现语文问题,而不仅仅是使学生对出示的课件、教具的颜色、人物、内容等感兴趣。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会交流)、人文性(受到熏陶)。

例如,在设计学生“花草树木”的个别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还原“生活画面”,从一个学生去公园的经历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小区里的花草树木等,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采取视、听、触、味、嗅结合的多感官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去思考、去用语言表达,甚至去模仿,如模仿花儿对我笑。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不采摘花朵,爱惜花草。教师如此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很好地完成个别化的教学任务。

3.操作活动的策略。操作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操作活动,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形式上的操作,让操作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操作活动一般是教师利用希沃等现代化的设备制作的读一读、点一点、贴一贴、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或者是教具中开冰箱、火车的故事中开、推等活动。在生活语文的个别化教学中,部分教师其实是很困惑的,一方面觉得确实通过操作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但另一方面,学生对操作活动不感兴趣,常常迫切地想知道下一个画面是什么,就直接点入下一步;有时也因为一些精细化的动作,如连一连,浪费很多课堂时间,所以,这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操作过程。

①合理运用操作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师生合作操作活动和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

②设计适宜的教学操作活动材料。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考虑为学生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教师要紧紧围绕操作活动的目标,把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融进个别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簡便易行的教具、学具,要让学生感兴趣,还要有操作性,更重要的就是操作活动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就行。因而,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就要考虑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操作需要,允许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自行选择合适的材料,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③注重操作过程的指导和操作结果的评价。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低年级起就进行操作活动的常规训练,训练包含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全过程;操作结束后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简明扼要的类化成教师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或者知识面。在操作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发放学具过程中教育学生收学具时要归好类,轻拿轻放,不能乱扔。

例如,在进行个别化教育计划“找规律”一课中,教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摆放“铅笔、橡皮、铅笔、橡皮”这样ABAB型有规律的操作题,再要求学生独立操作一遍。当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和辅助,最终使学生独立或在辅助下摆放ABAB型有规律的物体,并适时加以延伸拓展。在结束时可以小结,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可以请教教师或同学,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也是种学习方法及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

4.生活语文语言训练的策略。全面的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目前,我们越来越重视残障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课、语言训练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其他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

例如,在语文个别化教学中,发现学生m的音总是发不出来或出现替代,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为:学会m的发音;能够语言输出妈妈、摸、马、草莓;学会轮替和等待。教学准备:一个拉口绳神秘袋子,马模型、草莓模型、数字饼干(强化物)。教学过程:——请某某来摸一摸(重读),神秘袋里有什么?——谁在摸一摸啊?——某某在摸一摸——某某摸到了什么?——哇!摸到了一匹马。现在到谁摸一摸了?——现在到老师摸一摸了……

由此,在生活语文个别化教学中,语言训练可简单归纳为:

①教师示范,让学生学“说”。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残障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更要规范、准确、精炼,叙述有条不紊。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学生学说。

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残障孩子的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

③适时引导,让学生会“说”。在个别化教学课堂中,教师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简练性。

④各种形式,让学生练“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每次教师都需要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说,如个人独立说、一问一答说、师生合作说等。为了提高学生说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节奏,如用手指轻敲桌面,如教师问“我叫什么”前两字一字一拍,后两字一拍;学生回答“我叫某某”,也是前两字一字一拍,后两字(或三字)一拍。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在说的练习中不断强化。

⑤个别化教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在个别化教学课堂中,练习题的设计尤为巧妙和重要,既要利用短时间,注重效率,又要涵盖整堂课的教学,甚至要为下节课做铺垫,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分散教学难点,体现梯度性;让学生练到点子上,体现针对性;让学生练在易混易错处,体现思考性;注意及时反馈;重视记录,适时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

例如,学习“我的书包”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书包以及书包里常放的物品,还应该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设计归类和找相同等不同难度的练习,可以是连一连,如帮它们找家:左边竖着出示铅笔、橡皮、直尺、语文书,右边是文具盒,请学生说左边有哪些,右边是什么,左边的哪些物品能放进右边?然后让学生连一连;也可以用说一说、圈一圈等的形式,旨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得到进步。

三、结束语

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课尽管融入了生活的理念,但是,生活语文作为培智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仍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工具性。教学必须从班级授课制中整理出来一部分时间,改变一些形式,以此来把培智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成本领。教师应认真执行“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有效个别化教学策略得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14.

[3]刘春玲 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3.

猜你喜欢

个别化教学生活语文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个别化教学在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起思维之源,活创新之水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小学数学个别化教学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个别化教学的文献研究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说生活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