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别化教学的文献研究

2016-11-15姜莉珍张昕

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内涵价值

姜莉珍+张昕

[摘要]个别化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及教育素质理念的有效保障,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近年来个别化教学相关发展规律,对个别化教学的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个别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文献计量法;内涵、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采取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适应当代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克服大班化教学产生的弊端,受到了极大重视。本文试从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个别化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规律,深入挖掘个别化教学的内涵、价值,并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

以“个别化教学”为主题词,在硕、博论文库查得论文215篇,在中国期刊上搜索“核心期刊”和“CSSCI”共搜到论文771篇,把这些数据按照作者、题名、文献来源、年、关键词、机构、摘要的格式下载,共得数据986条(见表1,注:表1仅列出一行数据)。

2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者对个别化教学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从以下方面对我国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2.1个别化教学的年度研究差异和地域研究差异笔者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把表1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个别化教学年发文量图(见图1)。

根据年份和发文量数据做回归分析,得到Multiple R=0.245117,R Square=0.060082,Adjusted R=0.015324,说明回归差,无法预测2014年以后的发文数量,但是笔者发现个别化教学的年份和发文量呈现阶段性特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2~2001年的数据,2002~2015年数据。预测2015年以后的趋势,只需做出2002~2015年的回归统计(2016年数据库不完整,不予以着重处理,只作为参考因素)即可。经计算笔者得出2002~2015年回归统计结果为:Multiple=0.948581187,R=0.899806,Adjusted=0.891457,说明回归基本良好,由此可以得到2002~2015年个别化教学年发文量与年份的计算公式Y=-3.362664X+6787.571,得出2016年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数量约为19篇,由此可见我国对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在1992~2001年之间比较受重视,但是2002年以后有降温趋势。图1个别化教学年发文量(1992~2015年)

上述研究趋势变化的原因:长期以来的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渐渐暴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中急需一种教学形式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所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受到了高度关注。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无法真正满足个别化教学的需求,再加上长期以来重视显性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学生人格、心理等隐性因素,导致个别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研究个别化教学的区域分布比较广,但是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北地区的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这些院校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充足,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和华东、华北区域相比,其他区域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是有些研究机构对于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例如东北地区的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地区的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地区的西北师范大学等。18个核心机构有16个属于师范类院校,1个属于综合性大学,1个属于教育局(见表2),可见对个别化教学贡献最大的院校是师范类院校。18个研究核心机构对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占所有机研究构贡献量的33.1%,这些核心研究机构对个别化教学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2个别化教学研究核心机构

机构篇数机构篇数机构篇数华东师范大学45华中师范大学18首都师范大学12山东师范大学30西北师范大学16内蒙古师范大学11南京师范大学29陕西师范大学14福建师范大学10东北师范大学27重庆师范大学14广西师范大学10华南师范大学23河北大学13上海市教育局10北京师范大学19上海师范大学13西南师范大学102.2个别化教学研究热点

笔者借助Excel对986篇文章中关键词进行合并,得到关键词6001个,平均每篇文章关键词数量6.14个,10个以上(含10个)关键词的文章有378篇,占论文总量的38.6%,关键词个数过多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核心概念还缺乏统一界定,但是从表3看出个别化教学的研究主题比较明确是“个别化教学”,由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上的应用,丰富了个别化教学核心概念,拓展了个别化教学的研究范围。

在所有的关键词中,无重复的关键词个数为2937个,笔者选择频次20以上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来研究个别化教学的热点,分别是:个别化教学、学习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习活动、教学模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现代教育技术、CAI、传统教育、课堂教学、学生模型、远程教育、多媒体、学习理论、班级授课制、随班就读,共21个。运用Excel的Vlookup功能做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得到21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输出得到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和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见表3、图2)。 表3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部分)

词频1:个别化教学2:学习过程3:计算机辅助教学4:多媒体技术5:教学媒体1:个别化教学1.0000.4880.3790.3660.3712:学习过程0.4881.0000.3470.2550.2673:计算机辅助教学0.3790.3471.0000.2810.2144:多媒体技术0.3660.2550.28101.0000.2885:教学媒体0.3710.2670.2140.2881.000图2个别化教学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

依据个别化教学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分析出近年来个别化教学的研究热点有以下7个:(1)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探究。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的普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学习理论研究。由于现代技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学习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学习理论中也要加入新的元素;(3)多媒体计算机下的学生模型研究。为了克服传统的单一学生模型结构数据处理的障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动态的多元的学生模型;(4)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探究。传统的教育是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传授知识,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5)CAI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对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探究。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势必对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组织形式产生影响;(7)多媒体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多媒体的介入,也出现新的教学模式。7个热点中,都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有巨大关系,具体关系如何,笔者借助Excel的计算功能,对聚类分析树状图的相似矩阵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相异矩阵(1-形似矩阵),见表4。把相异矩阵导入SPSS,做出了个别化教学关键词共词分析知识图谱(图3)。表4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词频1:个别化教学2:学习过程3:计算机辅助教学4:多媒体技术5:教学媒体1:个别化教学0.000 00.512 20.621 30.633 80.629 02:学习过程0.512 20.000 00.653 20.745 10.733 33:计算机辅助教学0.621 30.653 20.000 00.719 30.786 34:多媒体技术0.633 80.745 10.719 40.000 00.711 85:教学媒体0.629 00.733 30.786 30.711 80.000 0图3个别化教学关键词共词分析知识图谱

依据图3,笔者将个别化教学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知识图谱划分成为3个知识群。

第一个知识群包含热点一、热点二、热点三,9个关键词密集分布,代表了个别化教学研究的一个鲜明的方向,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个别化教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不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理念。

第二个知识群包含热点四、热点五,该群的各个关键词分布形状呈现网状,虽然6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较远,但是各个关键词都是在图形中央,在数轴线周围,可见该知识图谱也是个别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群的研究重点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效果研究。信息技术下的个别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它的实施效果是研究的另一大热点问题,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第三个知识群包含热点六和热点七, 6个关键词主要关联教学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和多媒体技术下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教育急需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个别化教学形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发展。

这3个知识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在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班级授课制和多媒体技术下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从整张坐标图看,现代教育技术、个别化教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都在坐标轴上,可见个别化教学的研究重点就集中在这几个关键词上,是个别化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3个别化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针对个别化教学,一些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黄志成等人认为,个别化教学就是一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1,2]。方舟则表示,个别化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学校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而不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各种教学形式的总称[3]。于素红认为,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就要根据学校、班级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认识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调节好由目标、内容、资源、方法、时间和管理等因素组成的系统[4]。因此,笔者认为个别化教学是教师要以每个学习者现有的能力水平为基础,采取能满足学习者需求、兴趣、能力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个别化教学最本质的内涵在于: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和特质,使不同认知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当代教学倡导教育公平,殊不知形式 “相同”的“公平”未必是真正的公平,所以实施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公平的教学[5]。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不是每个学生都开展“相同”的教学,而是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学生差异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优化知识架构,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代替题海训练,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心态,做到身心和谐。教师要保证学生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坚强。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特点,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和认知风格,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不同智能强项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带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尊重学生差异,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结果测评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内部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着多样化的目标发展。

个别化教学与个别教学不同,个别教学强调师生一对一地进行教学,教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各不相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多发生在古代学校,私塾就属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效率很低,在近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班级授课制取代。但是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也随着时代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凸显,所以既能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又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就应运而生。

个别化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个性化教学的内涵是指教师个性化的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6,7]。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化教学的范围比个别化教学广泛,内涵更丰富。

4个别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探讨

新教育思想出现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为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4.1多媒体技术在个别化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teaching)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集于一体,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保障,它贯穿个别化教学的整个过程[8,9]。

1) 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传递形式。教学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9],传统的文字教材中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是文字和图表,传递的内容有限,形式单调。传统的教学知识是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线性的组织)进行教学编排,学生必须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来进行学习,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很难进行个别化教学。然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它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信息处理成动态的、静态的、有声的、无声的等多种形态,以一种灵活性的、非线性的形式,用合乎人类思维的、开放的认知方式为学生提供信息,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完美结合。

2) 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教师把一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形式[9,10]。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形式下最有效率的方法是讲授法,节省时间和空间成本,有利于大批人才的培养,但是却容易忽略学生个别化差异,磨灭个性,丧失创造性。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方便和便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中(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视频等)。学生和教师可以摆脱教室和课堂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遇到问题时可以同网上的专家、教师、学生进行学习和思想上的交流,获得免费的资料和信息,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基于自身的教学特点和经验而采取的方式方法[9,11]。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课堂讲授式,教师在讲台侃侃而谈,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听讲,稍不留神就会听不懂教师的教学内容而落后。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教学方法由讲授式变为启发引导式,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主动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法[3,11,12],最常用教学方法的有:(1)教学演示。主要是把抽象的东西用直观的形象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感受;(2)协作讨论。传统教学中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单一表达形式,多媒体教学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了平台,可以以文字、数据、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使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化、形象化;(3)发现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知识,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4.2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

对个别化教学起支撑作用的理论有很多:强调要发展人的多种智力类型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关心人的尊严和价值,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的人本主义理论等。不过,个别化教学实施最大的助力来着于我国的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运动。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交往、互动,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人格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讨论、钻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力倡导应对应试教育弊端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13,14]。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设置完整的课程结构和多样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所以在教育评价上以综合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为量尺,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

纵观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教学要“以人为本”,开设课程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学过程中注重个别化差异,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要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保证评价尽可能地公平合理,所以实施个别化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相契合。

5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下的个别化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个别化教学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下之所以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价值感、知识宽度、教学管理3个维度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多媒体下的个别化教学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功能,在人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10,13]。在传统教学中,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习到一定阶段接受教师考核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费时费力教学效果却不明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个别化教学形式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教师需要讲解与示范的内容展现出来,教师备课、上课的时间就会大大缩减,将教师从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个别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15,16]。学生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的内容,自由控制学习进度,使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美国的个别化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92(1):1319.

[2] 宋保平.个别化教学的学校实施:策略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4146.

[3] 方舟.个别化学习的概念诠释及其构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2(3):1115.

[4] 于素红.美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立法演进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1(2):48.

[5] 郅庭瑾,马云.个别化教学的公平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3640.

[6]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J].中国特殊教育,2005(10):7880.

[7] 黄小平,唐国华.时代的抉择:实施个别化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15(4):5254.

[8] 王娟.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9(5):9598.

[9] 张宝霞,廖抒华,张树德.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育,2001(4):3437.

[10] 司成勇.走向个别化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教育探索,2011(2):7274.

[11] 程广文.论教学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725.

[12] 李红真,杨占力.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与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162163.

[13]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14] 黎君.素质教育的缘起、内涵及构成要素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2):7180.

[15] 李新宁,林建棣.析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开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4849.

[16] 张机.谈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4546.

Literature survey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research

Jiang Lizhen,Zhang Xin

(Normal College,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18060,China)

AbstractWe need to fully grasp the research course, value idea,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becaus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guarantee to mee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concept,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educatio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Firstly, the author use the bibliometrics to summarize the rules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n, research the document content deeply,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t last, probe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teaching;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 connotation

(上接第4页)

Study and rethink to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Hu Wansh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carding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clearl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And scientific definite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s affected by the accuracy of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we can find that,the definition of qu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dimensions of "Subject Differences" and "Meet Different Requests",the understanding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s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quality,and the defin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deas of standards,prevention,and honesty.As a whole,we can analyze the essence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bjects and purpose of the quality problems that we concerned.

Key wordsquality assurance;higher education;connotation;study and rethink

猜你喜欢

内涵价值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