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2021-05-26黄振贤李秋艳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黄振贤 李秋艳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如火如荼,但对课程的内涵、开发和地位等方面存在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的情况,造成了学校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的“课程荒”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新型活页式教材在内容、结构和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企业+学校”的开发主体、“生产性+信息化”的开发路径和“本土+融合”的实施方式等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型活页式教材;制造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30-05

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部署和指导,指出了“三教”改革的发展方向。《通知》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因此,及时理清现有问题,正确梳理改革方向,逐步形成实践经验,是现阶段的重要工作目标。

一、职业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與普通教育的学科课程体系不同,职业教育的课程伴随着职业教育模式的变迁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课程体系,如项目课程、工作本位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形成与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息息相关,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与流水线生产或是智能制造生产所需要的课程显然是不一样的。职业学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课程的内涵认识不足

当代学者认为,与教学内容不同,课程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协调集体教学行为的需要,二是获得对知识的完整理解的需要[1]。基于以上两种需要,可将课程的核心内涵归结为知识的有效组织与实施。首先是知识的组织。学科体系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组织知识,如电流、电压与电路定律,它讲述的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注重知识的演变与拓展,但缺乏对知识使用的讲解,特别是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职业教育更多的是要服务社会生产,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又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时期对知识的组织也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势必影响知识的实用性。其次是课程的实施。知识的组织倾向于课程目标的确立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而课程的实施则注重课程目标的达成与评价,应该以“目标设定—遴选内容—教学组织—目标评估”为路径形成闭环,从而使课程的范围更加完善。

2.对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通常将课程划分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个层次。在国家层面的课程中进行再开发的空间并不大,所以,课程开发更多的是集中在地方和校本层次的课程中,这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是一致的。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特色鲜明的职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想状态。不管是项目课程,还是工作本位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始终是承担开发工作的主体。企业专家的作用主要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阶段,其作用就像粘合剂,目的是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有效的契合。企业专家精通的是其本职工作,他们通常不具备课程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因此,过于依赖甚至全盘委托企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是不可取的。职校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人。教师首先应接受过专业的课程开发相关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其次,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历,不管是入职前的企业工作经历,还是入职后的企业培训经历,都将有助于教师开发出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再次,教师应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岗位能力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项目设计,理解精髓、巧妙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出适合教学的课程。

3.对课程的地位不够重视

学校往往注重的是办学特色、规模扩充、硬件投入、竞赛成绩等所谓的“大事”,忽视日常的课程,但课程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基于课程,师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建构学习载体;同时,课程更是将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核心纽带。当前,职业学校对课程地位的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对课程的监管不足。教师没有教材什么都不敢上,有了教材又什么都敢上,甚至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所设课程与实际教学所开课程“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大、监管不足。二是对课程的研究不足。将课程等同于纸质书本,窄化为教科书,局限在学校内部,理解成单一资源结构,对课程的研究和理解均较为片面。三是对课程的开发不足。教师缺少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和手段,同时也缺少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课程素材资源被埋没的局面,形成与“用工荒”类似的“课程荒”现象。

二、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优势及特点

活页式教材兼具“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活页”具备结构化、形式化、模块化、灵活性、重组性及趣味性等诸多符合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特征,是极其优秀的承载形式,而“教材”具备引导性、过程性、功能性、专业性、综合性等培训特质[2]。当前创导使用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其具体优势及特点主要可以从内容、结构和实施等三个方面来体现。

1.活内容——确定“学什么”

课程内容是影响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它主要确定了“学什么”这个问题。新型活页式教材首先要解决教学内容的老旧问题。传统教材的内容老旧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例如,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某种机床的操作,但到了企业后才发现这种机床已经被绝大多数企业淘汰了,为适应工作需求,不得不进行新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和企业的成本,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其次要解决内容的适应性问题。新型活页教材的活内容绝不是无组织无原则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随意添加,它应该是在课程目标指引下,以项目化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应用和迁移等方面的能力。以笔者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转向臂制作项目为例,它涉及机械加工、电子焊接和电气控制等相关内容,我们在编写该项目内容教材的时候就需要将机械、电子和电气的内容进行遴选和组织,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2.活结构——决定“怎么学”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知识的组织方式会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能力,因此,课程的结构将决定“怎么学”这个问题。基于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必须高度重视课程的结构设计,要避免出现内容的简单堆叠现象。课程结构包含宽泛的课程与课程间的体系结构,以及单一课程中内容与内容间的体系结构两大类。课程间的体系结构应由企业专家和专业负责人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这一结构在确定后相对固定,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定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和修订。内容间的体系结构应由企业技术员和专业教师结合工作过程进行确定,这一结构可相对灵活处置,这也是新型活页教材活结构的重要体现。以往教师受自身影响,往往对知识和技能较为重视,而忽视了课程和内容的结构设计,但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应遵循“企业生产”的逻辑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和“做什么”。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教师共设置了“建立、调整和使用生产自动化和机器人信息技术系统”“设计和实现用于生产过程的综合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项目管理法处理订单”等10个工作领域结构,以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指导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更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3.活实施——解决“怎么教”

通过活内容和活结构,学校可以开发出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资源,但要让学生掌握整个工作过程,还需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需要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下进行学习活动。只有特定目标引导下的职业活动才具备“联系”建立的功能,只有指向产品获得的实践才具有意义,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综合職业能力的目的[3]。“双元制”的模块化教学是实现特定工作情境的一种重要载体,它是经专业大类、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分析后所产生的基本教学单元,它来源于岗位任务分析,通过课程内容的开发与整合,可实现从工作体系到教育体系的过渡。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要具备“双元制”的教学能力,必须要有相关企业生产实践经历,对于在职教师应通过企业实践或培训进行提升,对于新招录教师则可直接从企业实施招聘。

三、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教材开发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为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职业学校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建设应始终以生产为基础,协调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开发工作,合理使用信息化等教学手段,实行学校+企业的“双元”学习方式。

1.确立“企业+学校”的开发主体

新型活页教材以项目化进行组织,其教学内容和组织结构均应遵循项目课程开发的依据。因此,确立“企业+学校”的开发主体是必不可少的。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企业和学校的分工是不同的。首先是项目的选取阶段。项目的组织犹如身体的躯干,它确定了课程的组织结构,是实施课程开发的关键一步,因此,项目选取应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这一过程主要依托课程专家和企业专家。企业专家熟悉工作流程,能敏锐把握员工的技术技能问题,课程专家善于解构和重构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将企业工作与学校教学实现有效关联,两者配合,可梳理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其次是项目内容的选取阶段。项目内容犹如身体的肌肉,它使项目的结构紧密连接。当然,这些内容、知识和技能的选择也必定是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这一过程主要依托企业专家和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需要找出多个工作过程中对某种技术技能的共性需求,专业负责人则需将这些需求转变为学习的知识点,两者合作,可确定项目的教学内容,甚至开发出新的项目内容。最后是项目课程的开发阶段。开发工作犹如身体的细胞,它虽然微小,却无所不在,它能使整个躯体协调运行。开发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教师以课程开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文本的编撰;企业技术人员则在具体操作的规范性、工艺以及设施设备的选用合理性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两者协调,最终完成教学项目的开发工作。近年来,学校分专业大类组织了多次课程开发的相关活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课程专家和行业协会的企业专家,以及本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现已完成了一批课程的开发工作,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生产性+信息化”的开发路径

《通知》中明确指出“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明确了“生产性+信息化”的开发路径。不管是在课程体系的确定,还是项目内容的确定等方面,均应始终围绕企业生产这一核心要素来开展工作,脱离了企业生产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应遵循企业生产规律,能否将生产规律与学习规律实现有效融合是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信息化问题是当前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共同面临的现实需求。就制造企业来说,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在销售、生产和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协同要求越来越高;就职业学校来说,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它实现了对现代制造业的整体集成,其典型应用主要包括搬运、码垛、焊接、喷涂等,结合不同的行业需求、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机器人品牌,最终需要呈现的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果以传统的思路进行专业建设,其代价将是极为昂贵的。但基于机器人自身的信息技术特性,即使在缺少某些硬件条件的支持下,完全可以用仿真教学、虚拟教学、VR教学等技术手段来弥补硬件台套数量不足的问题[4]。因此,结合信息化平台与生产实践过程,开发一体化教学项目,能有效满足线上、线下的教学需求。近年来,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依托德国手工业协会,借鉴德国先进教学理念,以生产性和信息化为基础,完成了《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业机器人(进阶)》和《转向臂项目》等开发任务,形成了第一批本土化的工业机器人教材。

3.践行“本土+融合”的实施方式

负责课程实施的人都可称之为老师。在学校,老师的范围包括了本校教师、外聘教师和企业师傅三种。为适应新形势、新内容下的教学需求,许多本校教师都经历了“双师型”的发展改造。仍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从2016年至2019年间,学校邀请了德国手工业协会的专家教师对学校机电、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既有教学方法的引导,也有专业实践的训练,其目标是要能满足工业机器人跨专业的教学需求。例如,电子专业的老师也要学习机械加工的工艺和技能,其目的是了解机械加工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需求,以便更合适地开展工业机器人项目的开发和教学工作。本地一家极具影响力的德资企业的培训经理在对学校进行专业开发指导时曾讲过,要让学生学得更全面一些,不能让专业固化了课程,在企业生产中,全面和专精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对在职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学校已建立中德(太仓)“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中心,与德国手工业协会等合作开展对“本土”教师的培训,并已完成了首批江浙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

“融合”一方面是指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融合。依托德国手工业协会和德国工商行会等机构,在学校的工业机械工、工业机器人、工业机电工等专业引进德国教师进行专业授课,德国教师以每学期2—4周不等的时间参与学校的模块化教学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非常认可外教的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融合则主要依托学校大力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与企业沟通协调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时间,安排学生在企业的培训中心或生产岗位进行学习,安排相应的指导师傅,指导师傅熟悉学生完整的培训体系,并对受训学生进行专项评估。

总之,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既离不开传统的理论基础,又脱离不了现代的生产方式变革。不管教材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均应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以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工作。要大力实施教师专项培训,对课程和教师实施两手抓,确保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确保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完成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

[2]吴振东.试论“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功能插页”三位一体自主思维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8(9).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4]蒋正炎,檀祝平.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冯志军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