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5-25张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白兔课文教材

张丽

《声临其境》这栏节目主要通过影视艺人的声音比赛来让观众感受声音的魅力所在,这档节目的推出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小学二年级的统编版教材课文很多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便可以利用这个节目的内涵。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机械性教学比较明显,此种朗读的目的性并不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因此,笔者便立足于课文,引入《声临其境》的节目模式,以情境表演和视频配音营造气氛的模式开展二年级学生的趣味朗读教学活动,以期达到训练学生语感、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目的。

一、引导情境想象,体验语言韵味

1.基于关键字词想象。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设计字词朗读训练,组织学生仔细阅读关键字词,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体验语言的韵味。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进行教学时,为学生展示黄河、长江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掌握“奔”“长”“耸”“涌”的含义。学生在欣赏图片过后,了解了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将“奔”“涌”二字读得铿锵有力,“长”和“耸”则要将声音放得悠长,这样学生在继续朗读的时候便可以读出课文的恢宏气势。比如,课文中将有关情感的词汇整合起来作为练习出现,该教师便围绕这些词汇,组织学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体现出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清楚轻快的语调可以表现喜悦,而沉重且缓慢的语调则可以体现忧伤。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词语“红彤彤”“亮晶晶”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想象与词语具有联系的事物,随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字词朗读形式恰似歌唱家唱歌之前的发声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咬文嚼字”的技能,学生唱读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2.基于重点句子想象。教师在为学生上新课之前可以事先研究课文,从中归纳出重点句作为学生发声训练的内容。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中有这样一段话:“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朗读练习,他们在读到“哆啰啰”的时候也体会到了寒号鸟的寒冷,联想到了自己在冬天时冷得哆嗦的样子。又如,当学生在阅读到《妈妈睡了》的这段话,“妈妈睡了……睡得好熟,好香”,学生也会联想到熟睡的妈妈,不可以惊醒妈妈,所以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柔和。某些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或者对于不同的形象而言,使用的语气语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这个特点为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如,一位教师在对《雪孩子》进行教学时,围绕“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为学生设计如下三个问题:其一为一旦小白兔找不到妈妈,妈妈会如何指责他;其二为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雪孩子又会说些什么;最后,小白兔突遇危机的时候,雪孩子又会怎么样呼救。这样,教师设计的课前热身练习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这些练习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此种练习数量的增加,使得学生逐渐养成了朗读句子先理解其深意的良好习惯,学生机械化朗读的现象逐渐减少。

二、开展情境模仿,进入文本意境

1.以范读引领情境模仿。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具备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经常会对课文的内容有所迷惑,因此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困难,也无法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依据朗读内容在教材上标记出教师使用重音朗读的词语、读的轻盈的词语以及其他辅助性语气词。当教师示范朗读过后,学生便可以利用自己在课上标注的记号自主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不断的练习和打磨过后,学生就可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

2.以配音引领情境模仿。《声临其境》节目有一段演员为《疯狂动物城》的配音,这段配音十分精彩,演员利用语速的快慢十分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小动物的性格。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这段配音视频以导入教学,并询问学生:“大家想一想,倘若动画片中没有配音演员生动有趣的声音,那么你们还会喜欢这样的动画片吗?”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不会喜欢这样的动画片。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成为配音演员,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然后为其配音,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便带领学生共同找出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细节,自主朗读并体会雪孩子内心的焦灼。然后教师将教学视频的声音关闭,让学生为其配音。学生立刻便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目前,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进入人们的手机中,因此教师经常告诉家长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使用有趣的手机配音软件来锻炼孩子的朗读能力,寻找到朗读的乐趣所在。

三、组织情境诵读,促进文本理解

1.组织表演性情境诵读。身体语言学有这样的理论,即人们能够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体现出对他人以及环境的态度,表露出难以言喻的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以肢体语言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朗读。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进行教学时,便让学生同自己的同桌互动拍手朗读这篇文章。又如,一位教师在对《黄山奇石》进行教学时,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奇石景观,学生分别做出了“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态,学生结合自己所做出的动作更好地记忆了本篇课文的内容。

2.组织课本剧情境诵读。统编教材的课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因此十分适合成为学生课堂表演的素材。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在课上和同学共同完成声音秀。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随后以饰演课本剧的方法将所学课文进一步表现出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然后自主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表情等,最终登上讲台汇报本组表演的情况。学生把熊兄弟的憨厚以及狐狸的狡猾體现得淋漓尽致。某些小组还自己制作了符合角色形象的装饰品和道具,甚至某些小组还附加了自己所设计的契合角色性格特征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的锻炼,不但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其综合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别开生面的形式激活了学生兴奋的神经,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学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朗读能力,语文综合素养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组织想象性情境诵读。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课堂教学的方式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把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幻灯片可以整合同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插图、音频,进而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其同作者、课文对话的氛围,最后实现以景会情的教学目的。简单地说,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朗读体验,融入自己的感情。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以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口,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低年级的课堂始终被悦耳的书声所浸润,真正地实现让学生“声临其境”的目标。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白兔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小白兔
小白兔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