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磁共振成像和超声诊断的效果对比
2021-05-24李润雄吴志强詹云浩罗根培
李润雄 吴志强 詹云浩 罗根培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血管疾病,现阶段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术前诊断进行指导也十分重要。常规性诊断时主要选择超声诊断,此种方式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时仅可从回声信号以及图像等方面判定狭窄位置,但对于动脉远端病变诊断却较为困难。有分析提出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有效显示动脉硬化狭窄度、斑块功能,同时也可鉴别斑块各种组成成分[1,2]。现选取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和超声的诊断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患者,男31例,女31例,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2.34±1.6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颈动脉彩超、核磁共振检测;②患者无肝肾功能疾病[2];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手术治疗患者[2];②并未进行磁共振成像以及血管造影检查或仅进行一种检测患者。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测 本次研究由高年资超声科医生按照《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于术前测量记录数据。仪器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控制为9 MHz。患者保持平卧仰卧位,主要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分叉位置和颈总动脉分叉1 cm位置,颈总动脉起始位置2 cm。主要检测内容分为回声、大小、斑块以及内膜厚度。粥样斑块具体标准:颈动脉内膜中层达1.2 mm之上,依据回声特点可分为硬斑、软斑以及溃疡斑。
1.2.2 磁共振成像检测 检查之前首先摘除随身金属,同时采用超导性磁共振仪,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扫描范围: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位置上下24 mm。扫描序列主要分为:3D-TOF MRA(TR 20 ms,TE 2.3 ms,FOA200 mm×200 mm,层间距为0 mm,层厚1 mm)。DIR-T1WI(TR 20 ms,TE 42.3 ms,层厚2 mm,层间距2 mm)FSE-T2W1(TE 107.8 ms,TR 3400 ms,FOV 180×180 mm)。Gd-DTPA强化SET1WI,肘静脉注射0.1 mmol/kg。
1.2.3 脑血管造影 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Innova 3100平板DSA机。先用“猪尾”行弓上造影,如弓上造影未见弓上开口血管有狭窄,再行双侧颈总动脉选择性造影以评估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全程是否有病变。
1.3 观察指标 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式的检测效果,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结果比较 脑血管造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58例、阴性2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56例(96.55%)。临近管腔表面出现钙化TOF高信号,斑块钙化于TOF成像,其中T1WI、T2WI、PDWI主要呈现为暗区,斑块内部出血多于PDWI序列、T1、T2时呈现出高信号,TOF序列则会出现较为混杂的高信号,急性或亚急性阶段多会出现较短的T1信号。斑块钙化于加权呈像内则表现为不规则性低信号,较小钙化、脂质并存进而引发混杂信号,采用钆增强剂便于斑块成分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52例(89.65%)。斑块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弱、中、强三种回声,斑块钙化之后也会出现有声图像,弥漫性增厚型斑块也会沿血管长轴进行延伸,血管中膜厚度多>1.2 mm,范围则>20 mm,血管腔凸起程度较轻。可观察出不同程度钙化,回声减弱则提示出现纤维组织,斑块内有出血和血栓。两种诊断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n)
2.2 两种诊断方式特异度、灵敏度以及诊断符合率比较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异度、灵敏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0、83.3%,与磁共振成像检测的95.8%、50.0%、9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特异度、灵敏度以及诊断符合率比较(%)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动脉受累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多处血管,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压为重要危险因素,常会引发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动脉内膜主要指血液成分灶状沉淀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同时也会伴发钙化、坏死等病理性改变,颈动脉硬化、增厚为疾病重要标志[3,4]。此种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仅和粥样应硬化斑块所引发的管腔狭窄有关,同时也会随着斑块持续发展使得斑块更为复杂,病理学特征特异性以及脂质坏死和纤维化均为临床发生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可分为混合斑、扁平斑等不同种类。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测效果,超声检测时主要特点为无创性,多用于评估颈壁病变,也可检测出血管内膜厚度、光滑度和斑块大小,当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时也可清晰显示出颈部动脉结构。也有分析提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时甚至可分辨出微弱的斑块回声[5]。但此种诊断方式也有自身缺陷,受制于操作者经验,不同时间对同一患者判定有一定差别,因此需对斑块超声进行量化和标准化,通过此种方式便于斑块动态观察,也可为医生提供真实影像学资料[6]。同时超声诊断时由于部分患者的皮肤和肌肉受钙化影响较难获得超声图像,进行动脉检查时效果较差[7]。磁共振成像检测也为无创性检测方式,可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硬化狭窄状况,进而分析斑块形态特征、出血和血栓状况、纤维状况改变等信息[8]。由于磁共振成像自身特点可对病情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进而便于斑块稳定性检测,较为客观,但耗时、经济负担重。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种诊断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由于医生操作技术良好,同时检测方式可靠因此阳性率并无较大差异。对比不同诊断方式下灵敏度和特异度时发现,两种诊断方式下患者灵敏度均较高且符合率也并无较大差异。因此可知,两种诊断方式均可进行疾病早期诊断,同时也可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状况分析,便于患者术后康复。分析不同学者研究结果时发现,有学者提出两种诊断方式均可有效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状况,为斑块动态特征和血栓状况提供有效分析,且诊断分辨率和可靠性较高,有利于斑块稳定性分析[9]。
综上所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超声进行术前诊断时均有良好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可视情况选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