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1-05-24回静王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心脏

回静 王力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且发病率高。在我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年发病率较高。这些患者,大多在胸骨后有严重疼痛,口服硝酸甘油不可缓解,并且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然而随着早期介入治疗的发展,患者的死亡率,和患者预后明显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脏康复训练,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患者,为改善临床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活动训练、心脏危险因素的纠正、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对生理的影响,降低患者再梗死,以及降低患者猝死风险,稳定脉粥样硬化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训练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然而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为了解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进行积极开展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分析影响心脏康复训练的相关因素。心脏康复训练是指恢复患者的心功能和最大活动能力,稳定患者动脉硬化过程,改善患者的状况。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1.4±5.6)岁;心脏病病程1~4年;伴高血压12例,糖尿病19例。试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3±5.6)岁;心脏病病程1.5~5.0年;伴高血压15例,糖尿病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世界心脏联合会和中国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发病后12 h生命体征稳定,无窦性心动过速和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Ⅲ级。排除标准:排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Ⅱ级;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除冠心病外的其他心脏病,排除患者年龄≥70岁,不配合本研究;排除大面积心肌梗死,有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力衰竭等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排除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贫血患者,以及具有严重肺部疾病及运动系统疾病等患者,排除三维超声图像不清晰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试验组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在运动干预的第1天,将患者床头抬高进行床边康复,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轻轻按摩四肢;第2天患者开始责任护师的指导下,从床上坐起来,或下肢适当弯曲,早晚各坐1次,10 min/次,洗漱均以坐姿进行,用床边厕所排便;患者第3天坐在床边且腿吊在床边,保持静坐,早晚10 min/次左右各坐1次;第4天,指导患者,从短到长站在床边,在座位上吃饭;第5及6天使用房间内的厕所,指导患者每天步行2次;第7天和第8天在走廊上步行,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增加步行时间和次数,每次运动时间在20 min;手术后 14天可以让患者常识爬楼梯,让患者尽可能早地实现自理,患者出院前的活动,应基本达到日常生活锻炼量,出院前应给予患者健康饮食指导和预防措施。在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患者,需在床边护师的指导下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果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极度疲劳等症状,应停止运动训练,或视情况减少运动量。在绝对卧床1周后,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前编制患者心率和血压测量表,详细记录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6 min的心率、血压数据。训练前的患者以低强度为主。每次训练记录患者心电图、训练时间和总时间。根据康复指导下的术后即刻康复训练计划表,对患者进行即刻康复训练,培训暂停指标的培训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如心前区不适、呼吸急促、心悸,应立即停止,视情况延长培训周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康复情况评分。在5个月的随访中,指定门诊护士出具《生活质量简表》,从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并发症即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24.71±2.47)、(15.21±2.76)、(24.46±2.7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56±2.53)、(8.19±2.17)、(19.81±2.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据统计6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在发病前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加重,硝酸甘油失效。如果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严重持续挤压痛,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出现濒死感,可以考虑心肌梗死[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采取有目的的康复训练,在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绝对卧床导致的不适,让患者的身心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认为这样可以减轻心脏病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绝对卧床不起的患者的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身体机能也受到不利影响。运动干预可增加血液循环量,预防肺炎等并发症,预防肌肉萎缩,增加胃肠蠕动,运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发现,早期康复训练安全性高,不会诱发再次发病。虽然在生活自理方面没有优势,但是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费用问题。研究显示[3-5],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适当的康复训练,在增加心肌好氧的同时,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可能会导致心肌损伤,诱发再次手术,因此在康复过程中,专业人士的评估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在康复过程中时刻询问患者的感受,从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患者沟通,实现良好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因素。李绪洪[6]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术后采取积极康复的试验组,其临床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张伟明等[7]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发现,术后康复训练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在随访中发现,其生活质量提高明显。田国芳等[8]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进展中发现,康复训练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的临床有效率。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24.71±2.47)、(15.21±2.76)、(24.46±2.7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56±2.53)、(8.19±2.17)、(19.81±2.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社会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尽快回归家庭。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心脏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心脏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