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文化元素系统化建构视阈的游戏设计
2021-05-23胡克
胡克
摘要:岭南文化需要搭上当今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利用数字游戏平台进行传播和传承。本文通过对游戏的UI设计系统化重构的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的分析,阐释数字技术在岭南传统文化与数字游戏设计融合产生的价值。旨在对岭南文化元素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重构在游戏创新设计策略上进行融合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如何适配互联网科技平台归纳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岭南文化元素 碎片化 系统化重构 游戏设计策略 融合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随着5G移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端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包括数字化游戏产品在内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能够不受地域和時间的限制,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进行传播。由于数字游戏技术最早发源于西方国家,在经济运行、技术框架、参数、经验等方面西方国家相对成熟,并拥有许多核心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而中国文化在数字游戏产品的话语权上总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状况使得中国文化处于数字游戏传播的边缘地位,而数字游戏产品是年轻人最喜欢的消费产品之一,这种传播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有效建构及认知。因此,如何结合互联网技术特点,紧紧抓住社会年轻群体的兴趣和认知特点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是摆在数字游戏设计和交互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技术催生岭南文化与数字游戏设计的融合
长期以来,对于游戏融合文化元素创新设计上的研究,在游戏设计界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其更多集中在对游戏文化传播功能或者纯粹的游戏体验设计的研究上。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游戏元素的设计策略的研究,即“如何把游戏与文化两者相结合进行设计并获得有效的文化传播”的研究还不多。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是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行为的趋势。因此,新的用户行为特点对游戏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需要在移动应用和游戏的设计策划中体现出来。
例如,岭南文化元素和资源需要搭上“互联网+”的技术和新媒介传播平台的快车,需要对系统性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要在数字游戏等数字媒体应用中呈现出岭南文化传播的设计元素,涵盖游戏界面当中的文字标题、装饰图形、视觉符号、场景、功能按钮和游戏道具等类别。数字游戏设计师必须在设计策划时,对上述提到的岭南文化元素预先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在设计内容和视觉界面过程中,找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流行元素间的关联性和支撑点,并引导用户通过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最终达成对岭南文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化的重新拼合与理解,使玩家能够从中领略到岭南文化的闪光点,在进行有效传播的基础上,提高数字游戏的整体品质和社会价值。
二、碎片化到系统化——岭南文化元素在数字游戏设计领域重构的模式与创新设计策略分析
1.信息碎片化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认知行为习惯
用户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对岭南文化进行认知和学习,使岭南文化的内涵被更加有效地获取、掌握,使玩家在游戏上度过的时间具有文化意义。作为游戏设计师,在设计创意的过程中,有必要探索如何通过这种浅层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逐步构筑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认知现象,系统化重构的理论本质就是将分散、混乱、无关联的微粒化知识,通过游戏设计中的用户界面和所呈现的互动内容,复原、重构,使受众参与创新,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拼合,最终达到系统化的创新还原。
所谓系统化“还原”,就是以岭南文化知识体系为框架,在用户交互设计师的设计策划下,将碎片化的岭南文化元素根据其类别在岭南文化知识体系结构“拼图”中进行有序“还原”,将其重构至知识被碎片化之前的位置,恢复其失去的逻辑结构和关联性。目前,碎片化的岭南文化元素正被人为地配合移动应用内容进行设计,由市场数据筛选出热点和兴趣点,再由设计师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被“分割”形成“碎片”。从游戏应用内容的设计策划角度去审视,就可以发现这些“碎片化”资源其实是系统地贯穿在一起的,如游戏界面上的图标、角色、道具、场景、图形图像、动图等。用户只要稍加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将这些“零散”的资源复原到原有的岭南文化知识体系中,就可以使知识“拼图”变得完整。因此,对于项目内容的设计策划,应考虑到碎片化知识是否具有符合游戏需要的系列化、层次化、专题化。
2.岭南文化元素重构的游戏设计方法分析
(1)碎片化“形态”元素提取再设计
在数字游戏设计当中,界面相关元素提取再设计的手法,主要是提取岭南文化在建筑、民俗、戏曲、传统服饰方面的“形”“造型”“形态特点”等元素,结合游戏类型和叙事脚本进行再设计,只保留其形态特征和名称,不照搬原有的写实元素。这种传统元素的再设计模式不仅可以使玩家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国文化,也充分体现了完整化的文化与知识系统需要经历碎片化的解构,融进现代设计里,才能有效地运用在互联网数字信息产品当中,参与商业化的运作,不断地产生社会价值。
(2)碎片化“色彩”元素提取再设计
“色彩”元素在岭南文化元素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游戏设计对色彩的要求,色彩需要应用在游戏构成物和UI当中,而色彩在数字产品语意上、在感性印象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岭南文化元素的风貌,并可以以抽象的色彩构成形式,具象或者抽象地表达游戏界面各组件的文化色彩特征,在总体的视觉色调中营造与岭南文化有视觉关联的色彩风格,其灵活度可以满足游戏脚本叙事、世界观设定和各人物角色对色彩设计策略的要求。例如《基于移动平台的陕西剪纸游戏设计及其艺术传播研究》一文中探讨了通过游戏创作进行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过程,认为数字游戏促进了陕西剪纸艺术的内容创新,同时扩大了传播范围,为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路径提出了有效的思路。再如《绘真·妙笔千山》利用了三维模型和动画技术,将中国山水画以三维动画和游戏互动操作的形式呈现的一款解谜手游,其设计用色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基础,通过高超的制作技术,将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运用在游戏当中,将中国绘画艺术的神韵充分表现出来。在色彩的碎片化运用方面,由三维模型和特效建构出来,每样色彩都能微粒化地表现传统绘画的色彩。当游戏玩家在与游戏界面交互时,在脑海中便重构出《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精髓。
(3)碎片化“含义”的构建和游戏题材设计
“含义”的构建主要是指:在游戏当中如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在视觉、听觉上将碎片化的岭南文化元素体现出来。在游戏世界的设定与叙事中,设计者需思考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岭南文化的渗透和表现,这就需要在游戏世界的设定中融入具有关于岭南地方特色的思维方式、民俗、典故等“含义”的元素。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进入游戏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其对游戏的接受度。在游戏题材的汲取和再设计方面,通过将岭南文化中具有传统哲学、传统价值观和宗教意义的元素进行加工,提取岭南的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及典故、传统礼俗观念等,以符合游戏玩法、故事设定、视觉表现风格等。例如独立手游《寻》的设计方案就是运用这种设计思维的探索实践(图1、2、3)。该项目以更易于当代年轻人接受和认知的知识为前提,对岭南文化进行深度的发掘和再创作,将岭南文化系统化的元素解构,微粒化地渗透到诸如游戏角色对白、信息提示、视觉呈现、界面组件各元素、动画内容、音乐音效、视觉动效表现等方面,使这些元素“颗粒”在游戏运行时,互相发生作用,在游戏中充分把具有“含义”手法的多路径表现方式呈现在玩家面前。
董瑞在《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设计》一文中,所提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就是一个很好地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叙事型游戏创作结合的例子。游戏创作者将摩梭人婚礼民俗、装饰特点等文化元素运用在游戏的剧本情节设计和视觉设计中,制作出具有民族特点的,能够让人体验民族文化风情的独立游戏作品。再如,在运用皮影造型的独立游戏《绝命奔跑》的设计过程中,视觉上在保留皮影本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极简化的再设计处理,围绕皮影的视觉语言构建游戏的叙事流程,对界面元素进行微粒化的加工,在细节和技术规范上适配了独立游戏的开发特征,并提高了游戏项目的产出与运行效率。此外,以手动模拟剪纸中刀刻技法和剪纸过程为特色的游戏《广灵剪纸》,先分析提取艺术特征和图案元素,归纳其文化内容的“含义”价值,再分解成碎片化的素材,再在游戏的叙事与内容表达中进行运用。该案例对民间手工艺题材的独立游戏设计有指导意义。
3.信息“重构”的路径和方式
“重构”是一种基于知识信息内容深度认知基础上的,信息碎片之间的贯通和重新组合。用户根据设计师所创作的内容从而产生兴趣点,并将这些兴趣点进行连贯性的重构。这也可以称为由用户主动参与的信息点的“二次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用户行为,其重点在于将碎片化信息重新构造成最适合用户自己所需的整体轮廓。岭南文化元素重构可以由用户本人自主完成,也可以通过设计师对应用界面和内容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来完成(图4、图5),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
(1)拼图式重构
拼图式重构是碎片化资源重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由终端用户采取自发的形式加以完成,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基于用户个体对信息加以理解和认知,对分散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重构和创新,如可通过数字游戏将岭南文化信息进行“拼图重组”式的认知、学习、理解和吸收,实现其知识库的有效积累;其次,围绕岭南文化的主题知识累积进行发散式创新联想,举一反三,构建起具备不同个性化的主题性信息模型;最后,用户通过数字游戏,反复对信息进行学习和认知,不断完善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持续吸收和理解,从而构建完整的岭南文化知识体系。
(2)受众共创式重构
接收传播者信息的群体为“受众”。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数字游戏和数字媒体产品,其受众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是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和理解的信息。在现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界限已变得模糊。受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可以利用手上的移动终端设备将信息传播出去,甚至是经过一番加工后创新性地进行传播。典型案例是“我的世界”“维基百科”“知乎”等,其共同的特征就是:由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共建、共享、共同传播的开放而动态的系统化知识库,受众最终通过这一形式的理解和再传播,将岭南文化系统化的信息以新的形态重新构建为完整的模型。这一重构的过程特征,是互联网背景下受众共同参与和共同创新的产物,也成为岭南文化创新性传播的新形态。
(3)化零为整涌现式重构
“零”可以理解为一组碎片化信息。而每一组碎片化的信息都是相对独立的“次级微粒单体”,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时序关系,因此所产生的角色、道具、场景、UI界面组件等会通过更细化、精准的连接构建出新的关系、新的结果。因此,每一次“零”的连接和系统化重构,都可以在新的视野角度上产生不同的对岭南文化的创新演绎,做到知识信息重构1+1>2的效果。游戏设计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实现以新的视角重新系统化地构建符合现代社会认知习惯和语言的游戏视觉元素,并使用户在游戏体验中感知独特的岭南传统文化元素,由碎片化的信息单元通过相互间的作用建立起复杂而完整的知识整体,扩展和推动与岭南传统文化游戏有关的线下商业模式,推动文化形态的创新和变革。
三、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游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岭南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其元素通过碎片化的演绎,在不断地迭代和演化中摸索出新的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的数字设计者更应该利用如游戏等新媒体数字平台,重新“碎片化”地解構并塑造岭南传统文化,将文化传播渗透到数字产品的各个方面。在沉浸化的视听交互过程中,令用户多路径、多方式地在认知上主动“重构”岭南传统文化的整体化系统内容,有效推动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广东省高职教育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影视动画专业”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晴暄.档案利用方式设想之游戏开发素材——以故宫文创游戏《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J].兰台世界,2020(04):30-33.
[2]杨媛媛,季铁,张朵朵.文化遗产在严肃游戏中的设计与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04):312-317.
[3]杨蕊.试论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游戏设计与开发[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2):181-182.
[4]陈俊羲.交互式广灵剪纸游戏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何浩.未来博物馆的游戏化参与性体验设计[J].中国艺术,2019(02):102-107.
[6]田慧媚.皮影造型在游戏《绝命奔跑》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7]董瑞.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
[8]张安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D].东南大学,2015.
[9]段俐敏.基于移动平台的陕西剪纸游戏设计及其艺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0]毛静.我国传统民间游戏在数字游戏中的应用探究[D].江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