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关键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多元化实施路径探析

2021-05-21陈维道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道德与法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政课的一种,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和国家课程政策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落实。任课教师需以《关键课程》精神为指导,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探究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教学策略,发挥其引领性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从历史沿革中确立道德与法治课的统领地位,从课程重要性认知中奠定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基础,从核心统一体教学中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领性作用,最大化地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关键词:关键性课程;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课程实施

2020年,《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下简称《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的一种,毫无疑问,也是关键课程,其实施应以《关键课程》精神为指导,明确课程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探究核心统一体教学策略,通过课程整合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最大化地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一、从历史沿革中确立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地位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历史沿革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经历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等漫长发展历程后的新课程。社会主义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对培养爱国、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引下,《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一年级起始,全国统用,充分吸收课程改革和法治教育经验,遵循“价值引领、主题编排、生活取材、开放设计、知行合一”原则,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美育道德、法治等专题,思政教育全程不断线。该教材是课程历史发展的结晶,是对法治化国家建设和课程政策的呼应,其有效实施是对《关键课程》精神落实的积极贡献。

(二)思政课作为关键地位的表现

《关键课程》的思想精髓对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立场、明确课程发展方向、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国家、民族高度强调思政课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把爱国、强国、报国情感及其意志、行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思政课建设要放眼世界、放眼党国全局,大中小学螺旋上升,引领青少年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坚定信仰、家国情怀、创新思维,要拓展知识、国际、历史视野,自律而积极、主动、创造性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感染学生;思政课要系统性创新和丰富内涵,坚持政治和学理、价值和知识、建设和批判、理论和实践、统一和多样、主导和主体、灌输和启发性、显性和隐性相统一,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

二、从对课程重要性认知中夯实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基础

(一)道德与法治课备受关注

1.其他学科教师兼教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

许多小学教师教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同时兼教道德与法治课,这些教师在兼教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时,需坚定《关键课程》思想,增强课程实施的内驱力,充分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关键性课程多元化实施对促进多学科课程共同有效地实施贯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有益性;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养,上好兼教学科的所有课程并将道德与法治关键性课程融入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从多维视角对关键性课程进行整合,并在教学中积极践行。

2.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道德法治课作为关键性课程正倍受广大教师关注和积极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针对教育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能力全面、知识广博、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德育精品课等专项活动,许多省市制定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兼教成果互认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多学科兼教小学教师的热情。一批大中城市教育部门积极探究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实施策略,正向引导教师努力实施道德与法治课,让其在基础教育生根发芽,收效明顯。综上,正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在筹谋,广大教师在行动。

(二)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地位

1.道德与法治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需要放眼世界和国家大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领青少年爱国、强国、报国情感、意志、行为正向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教育方针决定教育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作为思政关键课程之一的道德与法治课已经超越了窄化的“德育”观念,在与时俱进中拓展了教育的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政课程发展的起始阶段。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性作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关键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站在关键课程的高度,坚持政治与学理等多样性统一,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引领作用,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螺旋上升一体化工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意义重大。

2.道德与法治课重要地位体现于多元课程关系中

就道德与法治课和语文课而言,两者目标、内容有一致性和互补性,相互形成统一体,可整合实施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有语文形态生成,语文教学有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形态实践。

就道德与法治课和数学课而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如若与道德与法治课塑造价值观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有机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通过情感迁移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其他诸如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也都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课相互形成统一体。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丰富其他课程内涵,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易生成忠于国家、奉献参与、创新建设等的思想和行动。

(三)在教育实践中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地位

1.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实施要有坚定信念

培养具有道德与法治精神的高素养人才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增强以法治国教育行动力是法治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积极实践。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实施对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对坚定教学方向,对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培养,对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大意义。

2.探索多学科兼教教学模式

多学科兼教,即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同时也教授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实施更需要多学科兼教小学教师积极探究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教学策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阵地作用,始终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不挤占,不轻视;上好所兼教课程并努力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赢得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双丰收。

多学科兼教教师要学习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政策文献、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所兼教学科课程标准等,不断实践完善“核心统一体理论”,构建“整合地带”。如与语文教学整合,将关键性课程引领性内容融入听、说、读、写、悟环节,在听说读写中影响学生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行为。其他学科教学也可以借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或使受教育者学习方向更明确,或让其心灵得以洗礼,或矫正其不良学习行为,正向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更趋健康。

三、从核心统一体教学中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引领性作用

(一)建立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统一体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思政课关键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教道德与法治又教其他课程,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精髓,精心构建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统一体及整合地带,将关键课程要素与所兼教课程内容紧密融合,保障道德与法治课有效实施,丰富所兼教课程内涵,提高课程实施境界。

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统一体,应以思政课《关键课程》思想為指引,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以学科间适当的切入点组织整合链构建整合地带,与其他学科教学彼此协调链接、借用植入、引创生成、相互促进。

图1为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图示: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较好地完成其教学目标并促进其他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其他学科教学借用道德与法治核心作用力,相互促进使国家开足开齐的课程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更彰显道德与法治课关键性地位,提高了课程实施的境界。

(二)突出德与法治课程引领性作用

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教学通过切入点形成整合链、构建整合地带并与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本文以目标链进行说明。目标链,即学科间目标的共性,如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其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加侧重这一目标;再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领共性,其他学科教学通过道德与法治图文,分析语言表达方法,道德与法治借用其他学科文本分析其中的思想、情感。道德与法治在共存共在、兴趣爱好、心理共需、时事教育、个性发展、醒脑健脑、核心价值、生命安全等方面对其他学科有很强的引领性。

教师还可根据资源、目标构建直接、间接整合链。直接整合链是两门课程之间有明显切入点而发生整合,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诚信品质与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写诚信作文,目标一致性明显。间接整合链指不同学科知识、方法无明显切入点但有内在联系。比如,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内容,语文教师可通过绘本、游戏将两者进行整合,数学教师可开展“买卖”“交际”等活动,这些举措看似与语文、数学教学无关,但其中有许多密切联系:活动、游戏、交际体验必然使交往机会增多,这对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编题计算应用等能力都有益处。

如图2所示,不同课程教学顺序排成一列列车,多个整合地带将不同学科紧密联为一体,虚框线是整合链,链上的点为整合切入点,道德与法治课始终处于火车头关键位置。

(三)整合语文教学核心统一体模型

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统一体教学模型因所整合课程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两门课程互相作用促进课程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促进其他课程实施,其他课程有效实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关键性地位。如道德与法治整合语文统一体教学,道德与法治自身驱动并带动语文课程前行,语文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下前行,自身也发挥前驱力作用为道德与法治课助力。

核心统一体教学列车像一列多驱动车组,相比单学科驱动,动力强劲,快而稳健。换言之,课程整合“构课力”远远超越单一课程实施的效果。其中,“构课力”指发挥道德与法治关键课程引领作用,建立核心统一体,保障所兼教课程得到较好的实施并互相促进给力,提高课程实施境界的课程组合力。核心统一体教学整合更密切,构课力更强,课程境界更高。图3即为道德与法治整合语文课统一体教学列车模型示意图。

(四)道德与法治核心统一体教学实践

道德与法治同语文、数学等多学科核心统一体指向不同立脚点教学,彰显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兼教多向收获效应。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家乡物产养育我”、语文学科口语交际“商量”、数学学科表内乘法等内容整合教学案例进行说明。从中可见,三个学科有机渗透增强了课程实施力,提升了课程实施境界。

1.核心统一体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奠定学生热爱家乡物产的情感基础。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家乡物产银鱼、西瓜等词汇,为表达感恩家乡物产养育之情奠基,启发学生通过“夸外形”“道作用”“品美味”等环节说一说他们熟悉的物产。接着,利用微视频展示家乡巢湖风光下的银鱼、螃蟹、白桃等物产,以儿歌引创方式创设情境和升华情感——呈现银鱼图片或动漫视频,教师以起句示范师生接句共创儿歌朗诵:“我是湖上小渔民,划着小船来捕鱼,一网一网有收获,小小银鱼闪光芒,拿到街上来出售,家家户户说鲜美,做成干货来展览……”然后,每名学生自绘本家乡物产展览图,自任馆长、解说员,邀请好友购票、观赏、评价、留言。最后,交流展览收获,表达快乐之情,展示优秀展览图、精彩留言。这样,在丰富的趣味性活动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积累词汇、口语交际等能力。

2.核心统一体中的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口语交际等教学借助道德与法治课拓展交际领域,可引发学生无限生成。比如,一年级口语交际关于“商量”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完成此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物产买卖交际”活动:教师将家乡物产画入用于买卖的“小店”中,标明价格、品名,拐角设有记账单,记录买卖数量;然后指导交易,一要叫卖,二要介绍商品、赞美家乡,三要还价商量,四要文明交际。

任务驱动下的学生交际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生频繁交际再次感受家乡物产养育了“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浓,同时初步感知了财商教育。通过评选文明小顾客、智慧小商人等举措,更将道德与法治内容无形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也为数学学习奠定了兴趣和生活基礎。

3.核心统一体中的数学学科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情感熏陶和语文口语交际多重融合作用下,数学表内乘法教学紧紧围绕核心统一体整合教学:根据乘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继续画家乡物产“绘本商店”,标明店名、价格,开展现场模拟交易,同时记录买者姓名、数量,列式计算收获,学生个个参与无怠惰。“绘本商店”有画一种物产的,有画多种物产的,丰富多彩,计算结果无一错误,还有不同价格、不同数量、交易结果的综合计算。

教学达到了理想效果但并没有结束,教师还可结合热爱家乡的主题评价数学“交易活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本商店,紧紧围绕“家乡物产养育了我”和表内乘法学习以及学生模拟交易表现、心理等或赞美,或肯定,或激趣,或抒情,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买错、算错的学生,此时教师应该进行善意比较和提醒,让其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道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关键课程》为指导,从历史积淀中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正能量,明确多元课程关系,探究以道德与法治课为核心的统一体教学策略,构建整合地带,教好道德与法治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9).

[2]陈维道.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创新与植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

[3]王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育,2019(3).

[4]李方艳.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学园,2018(30).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