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
2021-05-21付钧
付钧
摘要:近年来,面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状况,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措施,印发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推动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校内体育选修课的设计和实施,为此提供了动力,为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契机。设计和实施体育选修课,需要合理安排课时、确定项目,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以评价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选修课;项目;整合教材;优化;评价
近年来,面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状况,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印发了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加速推进体教融合,进而推动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途经,更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校内体育选修课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为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契机。有效设计和实施体育选修课,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促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设计和实施时,要综合考虑课时、项目、教材、课堂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内容。
一、合理安排课时、确定项目
有效设计和实施小学体育选修课,合理安排课时和确定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项目是基础,也是关键。选择课时,既要保证国家课程的正常实施,也要结合学校总课时,合理安排;确定项目,要在遵循学生身体发育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必要的、有趣的、有特色的项目。
(一)合理分配课时
目前,对中小学體育课的课时数,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中、高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相较于以前的规定,体育课时有所增加,这正是国家强化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在数量确定的课时里,如何再拿出课时给体育选修课,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反复研究,确定新课程的呈现形式。我校从年级的周总课时中拿出一课时给体育选修课,这样,既给体育选修课确定了相对独立和序列化的课时体系,又不会影响国家规定课程内容所需的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课时分配。
(二)慎重确定项目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是通过帮助学生对多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来实现的。那么,在遵循学生身体发育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必要的、有趣的、有特色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项目时,要做到如下两点:
1.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项目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不仅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学校场地、体育器材等设施的配备情况提出要求:既要让学生有的选,也要让学生有的练。由此可以看出,场地、器材等设施的短缺无疑是学生技能学习的重大阻碍。在国家要求必须配备的场地、器材等设施外,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配全、配齐体育选修课所需要的相关器材。适合学生自备的器材,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购买、使用。同时,也可以自制体育器材,来补充学校器材配备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选修课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我校非常支持体育教学工作,在较好地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器械配备标准的基础上,每学期,体育学科都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实际需要来申请器材,学校也会多种渠道积极争取购买器材,以保证教学的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很多地区和民族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项目,这其中的很多项目就可以转化为体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抖空竹、踢毽子、传统体育杂技等民族体育项目。此外,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也可以引入课堂,以使体育选修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引入这些项目时,要兼顾考虑这些项目的安全性、健身性和适用性。例如,跳绳就是很好的群众体育项目,有着器材制作方式简单、便于携带、运动容易组织、能起到全身锻炼效果的优势,再加之其动作花样多,适合北方天气的特点,因此是很好的体育选修课的备选项目。
在确定体育选修课的项目时,要优先考虑以上这些项目。确定这样的项目,首先是便于传授。其次,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快速掌握较难的技巧和方法,减少在新项目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期。最后,有助于学校特色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可谓一举多得。我校的特色项目是武术、篮球和健美操,在确定项目时,我们就首先考虑了这三个项目。同时,考虑到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又确定了不同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形成了“1~2年级男生武术、女生形体课”的单班分组,“3~5年级男生篮球、女生健美操”的合班分组,“六年级分组自选”的项目分配等形式。
2.选择与教师专项技能相结合的项目
不管什么形式的体育课,其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对某一项体育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熟练应用。体育教师只有对特定的技能有精准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才能把正确的技能通过正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把从事某一项目的“切身感受”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技能的正确认识和快速掌握。
体育选修课项目的确定,要和教师的技能特长相结合。选择教师专长的项目作为体育选修课的内容,便于教师利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使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动作技能,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篮球和健美操是我校的优势项目,多年来,我们重视这两个项目优秀教师的引进,注重相关课程体系的建立和训练方法的积累。选择这样的项目作为学校体育选修课,会让学生在更加有效、快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适当减轻教师学习新项目的压力和工作负担。
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
国家体育课程体系对体育课的教材内容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学习范围和教学指导,特别是近几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校体育技能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学习范围和内容参考。在实际教学中,鉴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之天气对体育课室外教学的影响和城乡学校在设备和师资配备方面的差异,要使体育选修课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优化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合教材的内容时,我们应当遵循如下的两个原则。
(一)有效整合国家教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它的内容和相关参考材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由于体育选修课某一特定项目课时数的增加,会使原有的部分国家教材的课时相应减少。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原有的国家教材与体育选修课教材有效整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有效整合
由于课时的减少,对原有国家教材的有效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国家教材的统整就是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的工作。如我校3~5年级采用的是健美操选修课,那么,国家教材中的徒手操、韵律操内容就可以整合到该体育选修课的教材中,就没有必要在学年中再单独安排国家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课时。类似的情况还有武术、乒乓球等国家教材。同样,田径的国家教材,也可以与田径体育选修课的教材进行整合,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地调整与优化。
2.通览教材
由于体育选修课占用的课时较多,我们在关注某一项目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某一年级的全年教材安排、整个水平阶段的教材内容,还要关注某一技术动作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一些原有的基本身体活动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中年段我们选择篮球作为体育选修课,就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整,把原来的部分内容拿到篮球的体育选修课中来实现,这样既丰富了体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又不弱化国家课程的作用。此外,通览教材还要做好整个小学1~6年的教材的纵向优化与统整,要结合体育选修课的内容,做好小学阶段体育教材科学、合理的布局。
3.不斷完善
教材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实践和调整的动态过程。要想让教材体系的形成更加有效,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在课程实施中发展优势,避免不足,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适合学生的发展。由于受到教育信息、资源获取不够完善和及时的制约,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相对“全新”的教材选择和安排能若够成为科学合理的体系,需要教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实践、反思、优化,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能。
(二)科学扩充选修课教材
由于课时的增加,被选为体育选修课的教材内容势必要进行增加、填补。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考虑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体育的选修课内容也要合理安排,同一内容要年段分配,保证难度合适、有趣,这样的教材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跟随教师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对某一特定体育技能达到良性学习和牢固掌握。
我校在选择体育选修课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经过调研,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课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我校男同学比较喜欢篮球,女同学比较喜欢健美操,我们就选择了这两个项目。其次,教材项目的选择也要考虑教师的情况。教师熟悉的和易掌握的教材,更有利于他们对技术动作的高效讲解和教授。如我校1~2年级确定的武术项目,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校有健将级的武术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师资源,如我校选取1~2年级女生的形体课教材内容,一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的教材可以满足学生特定阶段的成长需要;二是由于我校有着专业技能较高的舞蹈教师,可以很好地承担这样的教学。我校还利用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聘请初中部的教师来帮小学部进行乒乓球的教学。在教师的使用上,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尝试采用社会上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来帮助教学。这样,在增加学生体育选修课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学习。最后,针对同一体选项目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级要还应该考虑分层教学。如我校的篮球教材在低年级设计了以游戏形式为主的简单技术教学,在中年段设计了以常用技术的移动中运球、传接球和上篮等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高年段则设计了以规则和比赛知识、经验为主的教学。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时和教材内容确定之后,就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功能。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充分研究学情。形成科研习惯,提高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充分研究学情
体育教学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变化特别明显。针对1~2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太长时间,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单班分组和35分钟授课制;3~5年级的学生,由于性别差异的逐渐明显,致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方面会分化发展,项目爱好方面会产生不同要求。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合班分组的形式,即同一节课2个班的男生上篮球,女生上健美操;6年级的学生,其身体素质在性别上的差异会更大,其兴趣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分组自选”的办法,同一节课,整个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样,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形成科研习惯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认真、深入地反思和总结,习惯以科研的方式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授课能力不断得以提升,才能让体育选修课的整体质量不断得以提高,才能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如果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低下,再好的内容、再好的模式都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在不断完善体育选修课的内容和授课模式等“硬件”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等“软件”的建设。教师可以在研究课、展示课、公开课的打磨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备课。良好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开始和必备,强化备课有利于优秀经验和智慧的分享、实施;强化备课能让体育选修课从内容的确定到授课的模式再到高效的教法,都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强化备课还有利于体育选修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和优化。我校有严格的周备课制度和学期初的个人备课分享和调讲制度。每学期初,我们针对体育选修课的教材分配、授课方法、经验和要求、标准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为一个学期体育选修课的高质量完成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会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召开不定期的研讨、交流,开展专题教研,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经验分享和自我梳理的过程,正是教师反思和自我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不断促进教师个人的自主、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团队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和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乐学、活学。在优化、活用常规教法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尝试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避免出现多数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每节课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常态的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选优分组”,开展内容不同和数量、奖励不同的比赛,以“跨班游学”“角色体验”等形式,让每节课中的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从前面提到的不同班级的分组形式,到每节课的严密组织、高效学习,从一般性准备活动到专门的准备活动,从基本技术的有效掌握到兼顾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专项身体素质提高的“课课练”,通过对课堂呈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和优化,我们在促使学生高效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了体质,增进了健康。
概括地说,设置体育选修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专门的时间在使学生掌握特定体育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进而为他们未来的体育运动做好铺垫。经过反复研讨和尝试,我们确定了以掌握技术为主,兼顾体能提升的训练课模式。这种模式围绕我校体育课的项目内容要求展开,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活跃了课堂,达到了体育选修课设置的目的,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评价反馈体系
新课改的理念中,评价是反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掌握情况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一个发展过程,一个共建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对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状态、效果的科学反馈。在体育选修课的实施过程中,如何通過建立合理、实用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所学技能,是体育选修课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小学体育选修课的实施中,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选修科目的多样性是影响评价体系构建的首要难题。这要求学校及教师必须在对不同年级体育教学目标、不同项目的达标标准、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构建。我校在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评价反馈的作用,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运动能力和层次水平,我校按年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低年级学生的评价标准可适当减低,可以以所学项目的基本功为评价标准。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适当地提高难度。为了评价的准确性,我们考虑到教师对自己班上学生的不同倾向性,还专门建立了同专项的教师帮助评价制度。其次,我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评价。针对学得快的学生,我们适当调高评价标准;针对学得慢的学生,我们适当降低标准。再次,我们建立了周、月、学期分段进行评价的评价反馈模式。采取激励及督促的形式,设置周、月、学期目标,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并进行最终的综合测评。最后,我们制定了小升初体育考试项目的掌握标准。根据我校各项特色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各种项目的运动特点,我们制定了各种体育项目的达标标准,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存档,为学生进入到初中后的体育学习做好铺垫。下表是我校学生在体育选修课的学习情况评价表。
我们着重评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师主观记评的方式,对学生自选的规定技术动作做出评价。同时结合具体数值标准作技术评价,即对学生某一具体的技术动作掌握水平给出评价。我们兼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通过两种评价方式(以学生互评为主的小组月评和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课堂学习表现即时评价),本着科学、合理、实用、易操作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总之,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也要使学生学会锻炼方法,学会求知、做人、健体和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基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楼举.关于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大众,2012(11).
[2]胡建刚.“体艺2+1”背景下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对策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3]嵇有熔.“体艺2+1”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12).
[4]郝大磊,毕洪德,林军,邹毅,王玉婷.“体艺2+1”背景下开展小学体育选修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6(12).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