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热证患者效果观察*

2021-05-19杨锐彬朱启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荨麻疹

杨锐彬,朱启辉,黄 旋

(1.惠州华康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0;2.惠州市惠城区龙丰卫生院)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临床上皮肤科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70 %以上的CU患者病因难以确定,症状反复发作,增加治疗的难度[1]。患者的皮肤、黏膜小血管出现反应性扩张,增加其通透性,致使局限性水肿的发生,并出现表现为局限性、一过性、反复发作的风团,剧烈瘙痒、刺激痒、刺痛感,发作迅速,消退骤然,一般不留痕迹,但严重者常合并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CU每日发作2日以上,一般持续1.5个月以上[2]。目前临床上对于CU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抗组胺和脱敏治疗,但是效果不显著,停药后风团仍然发作,瘙痒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热证患者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52例慢性荨麻疹血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皮肤科专科检查符合中西医对于慢性荨麻疹血热证的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接触热环境时,皮肤黏膜出现形状不规则、面积不等、境界清晰等水肿斑块,可变为成片,发作时间、位置不确定,剧烈的瘙痒,持续时间24 h以下,消退后不留下痕迹,每周发作2次以上,反复发作,持续1.5个月以上[3];②中医诊断标准:血热证,出现时隐时现的皮肤风团,大小不一,颜色鲜红、热、瘙痒剧烈,遇到热发作加剧,患者口干、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苔薄黄而腻,舌质红等[4];(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19)治疗, 10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联合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方剂组成:黄岑、黄柏、栀子各15 g,黄连10 g。加味:土茯苓30 g,丹参、白茅根、生槐花各20 g,生熟地黄各15 g、枸杞子、茯苓、猪苓各15 g,莪术、甘草各10 g。1剂/d,早晚各服用1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5](1)显效:患者治疗后全身、局部症状、体征等全部消退,血常规、免疫指标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治疗后全身、局部症状、体征等部分消退,血常规、免疫指标逐渐恢复;(3)无效:患者治疗后全身、局部症状等未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2血清免疫指标 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检测方法:夹心抗体法。试剂: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

1.3.3症状评分[6]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瘙痒程度及持续时间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慢性荨麻疹症状评分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74 %,较对照组的84.21 %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2.2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瘙痒程度、持续时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瘙痒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慢性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

2.3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gE、IL-4、IFN-γ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gE、IL-4指标水平下降,IFN-γ指标水平提高,且实验组变化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水平比较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是红斑和风团,属于慢性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多数荨麻疹是特发性的[7],且发病原因不明,虽容易诊断,但是治疗困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治愈的愿望迫切,因此及早诊断慢性荨麻疹,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对于缓解临床症状至关重要。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组胺药物,并给予长期和规律性的治疗,但是其作用机制仅仅是对变态炎症反应进行抑制,缺乏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临床疗效不高[8]。

荨麻疹的发病、进展与组胺的释放密切相关,通过H1受体变态免疫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发生临床症状。慢性荨麻疹是机体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病理过程,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激活肥大细胞,不断释放组胺,是CU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其治疗原则是调节免疫反应,抑制变态炎症[9]。目前第2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是临床上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代抗组胺药物,属于反向激动剂,可抑制H1受体信号的传导,对肥大细胞膜具有稳定作用,炎症递质释放减少。依斯巴汀与组胺H1受体的拮抗性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组胺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但是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时仅仅针对的是CU的病理过程,缺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短期内可以控制临床症状,但极易复发。近年来,笔者考虑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瘾疹”的范畴,营卫失衡、卫气外固不稳、外邪侵入,肌存湿邪、营淤积热至皮腠乃其病因和病机,初发为实证,久而发展为虚证,外因主要是风邪,气血两亏,血虚则生风,风盛化燥,营血亏虚,乃为内因,互为影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中医理论治风先治血、血优风自退,风血同治,标本兼治,清热解毒,养血活血,平和营卫,清风解热乃其治疗原则[10]。本研究显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4.74 %),慢性荨麻疹症状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源自于《肘后方》,主要由三黄(黄连、黄岑、黄柏)、栀子组成,有清热解毒之效,尤其对于三焦火毒热盛证效果显著。本研究采用加味黄连解毒汤,加上土茯苓、丹参、白茅根、生槐花、生熟地黄、枸杞子等。黄连为君药,凝神清心,清泄中焦热火;黄岑为臣药,清泄上焦之火;黄柏为佐药,清泄下焦之火;栀子为使药,清泄三焦之火;辅以丹参、茯苓、地黄、枸杞子等清热解毒、养血补血、祛除邪毒;诸药合用共凑调和营卫、清热去火、补血养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炎、抗菌、解毒的作用,并且还可用于抗血栓、护肝、抗氧化的治疗[11],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与机体免疫力、感染程度、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同时又与使用的药物、周围环境等有关,属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IgE水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变刺激机体后产生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将肥大细胞内部酶激活,释放大量的化学物质,致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改变,最终皮肤黏膜出现风团、红斑等症状,此为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免疫性因素。炎症性因素则是与T细胞功能失调有关,TH1细胞介导分泌IL-2、IFN-γ等因子,TH2细胞主要介导分泌IL-4、IL-5等。IFN-γ水平升高后抑制IgE、IL-4的合成与释放,TH2增殖活化减弱,拮抗IL-4引起的生物化学反应,IL-4抑制TH1细胞增殖的同时诱导TH2极化,与IgE亲和力提高,B细胞分泌IgE增多,患者的免疫变态反应加重。本研究显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的患者IgE、IL-4指标水平下降、IFN-γ指标水平提高更显著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热证可显著改善血清免疫水平。

综上所述,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热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免疫水平,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荨麻疹
箕的琴弦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