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2021-05-12王洪恩李恒
王洪恩 李恒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预后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基础病因主要是冠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冠状阻塞或者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等,从而造成病变的出现[1]。冠心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及活动后加重等,好发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并且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且患者还常合并心衰,合并疾病的发生使得治疗难度增加,严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尽早的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2]。对冠心病合并心衰常规采取饮食指导、扩血管药、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的常规内科治疗方式,但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难以改善心功能及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这一方式也应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治疗中,融合影像技术、治疗操作,属于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中纳入10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病例数共计100例,均为临床确诊冠心病且合并心衰者,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介入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7(63.12±2.17)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1例,Ⅲ级20例,Ⅳ级9例。内科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1~78(62.96±2.24)岁;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4];(2)在入院前2周内未使用相关肿瘤药物;(3)征得本人的治疗意愿,患者本人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3)长期口服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的患者;(4)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或者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内科组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治疗。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嘱咐患者早睡早起养成经常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每组锻炼频率不少于3次,每次不短于30 min;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具体以低盐低脂、少食多餐为主;同时给予患者应用扩血管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介入组给予患者应用介入治疗,具体如下。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经由桡动脉或者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行病变血管多方位造影检查,明确病变血管及确定手术方案。对择期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30 min可给予患者应用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 s)]口服,此外给予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0,规格1.0 mL∶10000AxaIU),用量为100 U/kg。在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医师根据患者冠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心脏支架,期间还需注意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处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主要是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液4 mL,使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
(2)治疗前后应用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如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
(3)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再住院率与死亡率,评估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α=0.05 检验水准。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NT-proBNP水平
治疗后介入组患者血浆NT-proBNP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内科组(P<0.05),见表1。
2.2 心功能
对比两组治疗前的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LVEF两组均提高,介入组显著高于内科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且介入组显著低于内科组(P<0.05),见表2。
2.3 预后
介入组随访6个月再住院率上显著低于内科组(χ2=4.000,P=0.046),死亡率两组未见显著差异(χ2=0.344,P=0.558),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病致残致死率非常高,对正常的生活影响巨大,并且还对家庭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尽早进行疾病诊治至关重要[5]。
血浆NT-proBNP是由心室分泌不具备生物学活性的多肽,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血浆NT-proBNP两组均明显比治疗前更低,其中介入组在指标的降低上更加明显,表明使用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病情[6]。冠心病合并心衰因为冠状动脉血流阻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衰发生,且NT-proBNP降低,这常使得患者心功能降低。LVEF、LVESD、LVEDD均是临床中用于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而介入组显著高于内科组,治疗后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介入组显著低于内科组,这表明应用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分析原因主要是介入治疗作为新型的方式,兼具微创的特征,用于疾病治疗不但可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小。对冠心病合并心衰实施介入治疗方式,主要是可以起到疏通狭窄、受阻以及闭塞的冠脉血管管腔,使得冠状动脉血管得以再通,这样可缓解动脉梗死及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预防左室重构并且提高心臟内分泌活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以及改善患者心功能。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情况显著,介入组再住院率上低于内科组,表明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有效改善心室重构,重建血运,挽救濒死心肌,使得预后满意,出院后较少出现再入院的情况[7-8]。而本研究的局限性为研究病例少以及随访时间短,使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本研究未见随访死亡率的差异,这也是研究的局限,因此后续的相关研究中应通过不断增加病例数以及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得更有参考性的结果。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衰,使用介入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使得患者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