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治疗胆腑郁热证型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2021-05-11易晓雷
熊 杨 易晓雷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2.长沙市中医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湖南长沙 410199
急性胆囊炎(AC)是临床上常见普外科急腹症之一[1],主要是胆囊结石、胆道梗阻、胆汁分泌过量、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胆囊急促性炎症变态反应。其中约90%的患者合并存在胆囊结石,且胆囊结石与急性胆囊炎两者互为因果[2]。目前该病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即抗感染为主。其保守治疗常规使用抗生素来达到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确。但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容易导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甚至病区超级细菌的产生,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削弱。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起效快,疗效显著等优势。本院在临床上使用大柴胡汤治疗胆腑郁热证型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佳,患者反馈好。本研究针对此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大柴胡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报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肝胆胰·血管外科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并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00 例。在告知患者研究内容并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 例,男31 例,女19 例,年龄17 ~72 岁,平均(47.41±9.81)岁。病程1 ~6 d,平均(3.71±1.37) d;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7岁,平均(48.28±9.65)岁。病程1~6 d,平均(3.45±1.32)d。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3]。②中医辨病辨证标准:参考2017 版《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及胆腑郁热证辨证标准;②患者依从性良好,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6 ~80 岁。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肿瘤者;⑤近2 个月时间内已服用其他中药及中药制剂者。
1.5 治疗方法
参考相关用药指南[5],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包括左氧氟沙星(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3163,250 ml ∶0.5 g)、奥硝唑(四川科伦药业,国药准字H20060399,100 ml ∶0.25 g)、氨卡西林钠他唑巴坦钠(HAUPTNPHARMA LATINA S.E.L.,国 药 准 字H20160571,0.75 g/ 支)、头 孢 类等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同时进行致病微生物和药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腹痛者可予以阿托品(天津金耀氨基酸,国药准字H120200385,1 ml ∶0.5 mg)、东莨菪碱(上海禾丰制药,国药准字H31021519,1 ml ∶0.3 mg)或间苯三酚(河北午时,国药准字H20060385,40 mg/瓶)等解痉止痛类药物。同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大柴胡汤治疗,具体组方如下:柴胡15 g、黄芩15 g、芍药20 g、炙甘草6 g、海金沙15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大黄10 g、川楝子15 g、金钱草30 g、延胡索10 g。以上各药均为我院药房采购配方颗粒,水冲服,早晚各一次,1 剂/d,连续治疗5 d。治疗期间,嘱咐患者禁食辛辣、油腻之品。
1.6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 天清晨空腹查静脉血,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腹痛、发热、呕吐等);③安全性。
1.7 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参考2018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6]。具体如下,①临床痊愈:服药3 ~5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恢复至正常水平,超声检查胆囊影像无明显异常;②显效:服药3 ~5 d,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恢复正常,超声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壁厚度、毛糙、透声3 项中2 项或2 项以上改善。③有效:服药3 ~5 d,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超声检查胆囊或胆管壁的壁厚度、毛糙、透声3 项中1 项或1 项以上改善。④无效:服药3 ~5 d,症状、体征及体温、血象无变化,超声胆囊影像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8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s)
组别 n 白细胞计数(×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 50 18.19±3.45 7.96±1.94 16.890 0.000 82.53±6.59 62.87±4.14 16.695 0.000对照组 50 18.89±3.77 9.88±2.59 12.856 0.000 81.22±8.03 72.73±6.72 4.733 0.000 t 值 1.163 4.387 1.144 8.909 P 值 0.247 0.000 0.256 0.000
2.2 两组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前好转,乃至消失。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热、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所需时间比较(±s,d)
组别 发热 腹痛 呕吐观察组 2.26±0.65 1.77±0.40 1.87±0.39对照组 2.78±0.93 2.54±0.79 2.99±0.51 t 值 3.423 6.243 18.002 P 值 0.002 0.000 0.000
2.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及人口老年化的进程[7],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并且越发低龄化。目前暂缺乏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说明该病的发病率,但在临床中发现,该病具有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8]。急性胆囊炎可造成胆囊壁变薄及周围水肿,严重者可导致胆囊穿孔、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故推荐尽早治疗。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后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9]。有研究表明,择期手术治疗安全性及可行性均高于急诊手术治疗[10]。因此,急性胆囊炎发作,无明显胆囊穿孔可能,建议暂时保守治疗。待控制感染及胆囊水肿情况后,择期行手术治疗。常规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如耐药菌的产生等。而通过联合大柴胡汤的治疗,既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又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风险。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中医体系中虽然没有胆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中便有相关病症的论述。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故依据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可归属于“胁痛”病的范畴。依据其症状表现不同,中医辨证可分为胆腑郁热证及热毒炽盛证[11]。我院临床上使用大柴胡汤治疗胆腑郁热证型急性胆囊炎。其由小柴胡汤及小承气汤合而成方,具有和解少阳、疏肝理脾、清热化瘀、通下腑实等功效,主治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方中柴胡为君,归肝、胆、肺经,配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大黄与黄芩相配以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配大黄可治腹中实痛,佐枳壳可理气和血;半夏消痞散结,和胃降逆;川楝子与延胡索相配,凑行气止痛之功,佐以海金沙配金钱草,助退黄利石之效;最后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药性。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柴胡汤具有多种功效。①保肝。余水平等[12]的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可有效的调节改善肝硬化大鼠MRP2 蛋白的表达,并对肝脏纤维化有着一定的延缓作用,对凝血机制亦起着保护作用[13];②利胆。安新等[14]通过大鼠造模实验证明,大柴胡汤可提高胆汁在血液中的含量。既可有效预防结石的形成,又可加速结石从体内排出。徐迎涛等[15]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的实验研究中表明,加味大柴胡汤可明显增加患有胆囊炎动物的胆汁量,且使血浆中的白细胞含量以及胆囊组织中的TNF-αmRNA 表达的作用减弱,从而起到对抗胆囊炎的作用。因此,从现代药理学方面来讲,大柴胡汤对急性胆囊炎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联合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腑郁热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组。治疗后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所需时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联合大柴胡汤治疗胆腑郁热证型急性胆囊炎相比单纯引用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其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