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有趣的事
2021-05-10陈子然
陈子然
【摘要】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现代和未来的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其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虽然教师采用了许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但是调查发现,写作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兴趣;培养策略
一、巧用“亲子日记”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话,对他们而言,一切都很新奇,但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不知道从何下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其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教师加强对学生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学生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等。”“亲子日记”对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能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这种日记更好地进行亲子沟通。那么,什么是“亲子日记”呢?这是一种以日记为形式,以培養兴趣为目标的对话方式。“亲子日记”是在家长的支持下进行的,教师不布置任何写作任务,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负担。孩子写完后,家长在孩子的日记后面写,具体内容由家长自己决定[1]。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园地二的写话为例,其要求学生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介绍好朋友的外貌特征,以及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等。在这次写话活动中,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成长和进步了。在“亲子日记”对话中,不少家长感慨道:“想不到,我就是孩子的朋友,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很在乎,在写给他的日记里,我一点都不敢马虎!”有的家长说:“孩子会自己选朋友,她有自己的好朋友了,我真心为她高兴!”在“亲子写话”中,笔者不仅看到了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还看到了学生在写话态度上的转变——写作积极性更高了。此外,“亲子日记”还是多面助手,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自己父母的了解,还可以让家长的日记像涓涓细流一般滋养着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亲子日记”活动中,学生的写话兴趣也慢慢地浓厚起来。
二、发挥“绘本”的导向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绘本是一个灵动的并能彰显生命光彩的新读本,在内容上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轻松阅读。相对而言,应用文的写作似乎和绘本天差地别。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如果让“绘本”和应用文“牵手”,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小学阶段常见的应用文以书信、日记、读书笔记等为主,这些常见的应用文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真正写得游刃有余的学生很少。笔者思考,如何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呢?这颗“种子”会是什么呢?笔者发现,绘本是帮助学生写好应用文的有效载体。借助绘本,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应用文写作[2]。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为例,本课习作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来写一篇以“成长中的烦恼”为主题的作文。其中,本单元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书信体文章。课文是由两篇书信组成的,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另一封则是柯岩的回信。如果按照常规的写作思路,学生的书信很有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笔者借助绘本故事《我要大蜥蜴》为学生打开了书信写作的新思路。《我要大蜥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力想要领养麦吉搬家留下来的大蜥蜴,但担心妈妈会拒绝,于是通过写小纸条的形式与妈妈进行了一次次的文字沟通和心灵交流。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然后想象阿力在动笔写信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充分地感受书信的表达方式,最后尝试写信,并鼓励学生配上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它成为有趣的绘本。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种子绘本”的导向作用,通过绘本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后,学生个性化的作品大量涌现:垃圾分类、同学互帮互助、合理使用零花钱……绘本就像一颗有魔力的“种子”,给学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写作兴趣。
三、借助“感想”的引申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紧紧抓住阅读文章时的最初感想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阅读文章时的最初感想,让学生在无形中埋下写作的情感种子。《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以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自主阅读,大胆地写自己最初的感想。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思考思路,如思考这篇文章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猜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罗列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等。在这种引导下,有的学生写道:“我被这位盲姑娘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姑娘眼睛失明还坚持弹琴,真了不起啊!……即使困难重重,她从没有放弃,多么坚强的姑娘啊!”有的学生写道:“这位盲姑娘的做法让我感到惭愧,我要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这些看似简单的最初感想,其实就是学生写作情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以此为基础,写下一篇充满感情的、通顺的作文,这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奠定了夯实的情感基础。
(二)紧紧抓住阅读教学中的空白处
写作与阅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就写作而言,它对阅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以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品读文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乐于表达。有的学生说道:“从第一自然段就可以看出渔夫一家人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可是家里很温馨。”“渔夫打鱼的环境描写,说明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也说明经济来源十分有限,家庭生活十分穷苦。”……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紧紧抓住学生的“乐于表达”,有效地扣住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感想”,顺势提出让学生以“天亮了,桑娜睁开眼睛……”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并提出要求——使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补白的契机,让学生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借助“晒文”的诱惑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如何让学生“乐写”呢?笔者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尝试实施“微作文”教学,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微作文”是指让学生像玩微信一样写作文。笔者在班级设立“微作文专栏”,让学生纷纷加入“点赞”“评论”(自愿留名)活动中,笔者也参与其中,并开设 “班报”“专区晒文”等栏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于学生来说,读者的及时评论更能调动其习作的积极性,初学写作的学生更是如此。“微作文”这一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写作心理需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收获了很多读者,教师、同学的“点赞”“评论”给了他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教师借助“晒文”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了让学生“乐写”“乐于表达”的目的。
总之,在低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运用“亲子日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利用绘本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借助课文来传授学生写作技巧,通过“晒文”来展示学生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叶圣陶,周益民.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