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探析
2021-05-10陈娉娉
陈娉娉
【摘要】小学科学是小学生必学的一门科目,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维建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更加高效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建模;概念学习;小学科学
思维建模指的是借助思维建模工具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建立模式,实现可视化的一种学习方法。而概念学习则指的是选择同一类属性的知识开展学习,将不同属性的知识排除。基于思维建模进行概念学习,教师需要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其建立思维模型,从而更加高效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概念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
一、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形成明确的认知,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导致课堂教学毫无目的性,或者出现了方向错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授科学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并没有掌握思维建模和概念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中缺乏实际体验,影响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意识淡薄
教师对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难以将教学活动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无法高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整体教学缺乏实用性和逻辑性,整体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2]。
二、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强思维建模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思维建模概念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思维建模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明确其中存在的变量关系,掌握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深入挖掘这一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完善思维,增强自身的思维建模和概念学习意识。
(二)有利于优化思维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构建模型、推理验证,并掌握一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概念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还能使教师优化思维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3]。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教师应深入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引導小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建模学习科学知识。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一学习模式,并认识到思维建模在概念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这一思维模型的帮助下,学生还能深入挖掘科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灵活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
三、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导入学习概念
小学科学的大部分内容和生活实际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开展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使其敢于提出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的意识;应注意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使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逐步掌握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方法;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步建立学生的思维建模意识,使其能够根据本堂课的主题发散自身的思维,联系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光”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光的应用及光的自然现象,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积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有的学生提出光在生活中可以用于照明,这类光属于人工光。有的学生提出太阳光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在询问学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些关于光的小实验,如小孔成像。根据这一实验,学生发现了光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有一位善于观察的学生询问教师:筷子放进水里面,就像折了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光的折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动手实验,逐步建立对光的认知,使其透过表象挖掘本质和内涵,认识到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构建思维模型,更加深入地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问题,提出假设,使学生建立思维建模意识
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棘手的问题提出一些假设,针对假设进行大胆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相关特性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磁铁的主要应用途径,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积极作答,随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继续提出问题:“影响磁铁磁性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假设,使其发散思维,进行大胆想象,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相关实验,在课堂中或者课下,收集资料进行实验验证。有的学生假设磁铁的磁性与磁铁的大小、形状有联系,教师可根据这一假设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帮助学生验证猜想,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构建思维模型。这个过程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维建模的认识,使其尝试利用思维建模来解决问题,通过实验等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养成科学的思维建模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建模的能力。
(三)利用思维建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概念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树立思维建模意识,利用思维建模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科学实验,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将观察蛋的孵化过程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前制订好实验计划,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测蛋的孵化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订了一个观察计划,并收集了关于蛋孵化过程的图片,将蛋放在仪器上面,观察蛋孵化的变化情况,随后结合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记录,写下自己的一些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定期观察孵化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些正确的思路指导。当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观察蛋的孵化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提出了卵生长的变化,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实验记录。教师给予其表扬和鼓励,并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其他的意见,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弥补思维漏洞,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型,开展高效学习。
(四)总结评价,掌握规律
课堂总结评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思维建模的学习模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渗透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有助于学生利用这种模式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建立一个模型,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高效地利用这个思维模型思考、探索问题,并不断激发自身的科学思维,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崭新的概念,对世界产生新的认知,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舒振阳.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探析:以小学科学课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18(04):89-90.
刘家亮,赵建华,吴向东.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探析:以小学科学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5):53-56.
万云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