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与实践

2021-05-08王家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理论逻辑高校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家莲(1970—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理论逻辑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发高品质学习空间的内涵,从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进行了多维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为例,通过实体空间、人文空间及虚拟空间的打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实践路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需深化的问题,并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进行了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1-0064-03

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内涵

广义的图书馆学习空间包括图书馆所有能深化或丰富学习行为的场所,而狭义的图书馆学习空间则是指推崇互动与协作的新型学习空间。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内涵,笔者查询中国知网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要素论。持该观点的隆茜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公共空间、文化公共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及信息交流空间共同组成了公共空间四要素[1]。二是空间搭建论。持该观点的许亚锋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创建学习空间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支持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包括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2]。三是服务空间论。持该观点的倪代川等认为学习空间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多媒体学习空间服务、自主学习空间服务、预约学习空间服务等[3]。

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

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设计理论常谈常新,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近年来,学习空间研究热度更是急剧上升,吴建中在《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一文中将“空间再造”列为第三[4]。当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研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何克抗认为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该理论的核心四要素[5];许亚锋等则认为如何利用学习场所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社会交互、社会参与等是学习空间设计者应关注的焦点[6]。②学习环境设计理论。钟志贤认为心理学、教育学、技术、文化和实用主义是该理论的核心内涵。③技术支持学习理论。胡海明等认为技术支持学习理论是为学习者的学习减少其认知负荷,并提供内容、场景、工具的整合性媒介[7]。④信息资源共享理论。陈颖认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最终目标可以概括为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8]。

2.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是其服务方式多维度发展应运而生的文化新业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师生日益高涨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传统图书馆的学习空间难以满足当前培育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新需求,高校图书馆需重新审视学习空间再造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图书馆应以文化使命新担当推动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学习空间再造,社会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主要特色。学习空间规模可大可小,空间设计可多样化;学习空间中的馆藏文献要体现地域特色、专业特色以及学科特色。多元化、智能化、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形式不拘一格,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2.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可聚焦服务效能,实现空间服务的内涵与价值

建立一个契合时代教育要求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新的进取方向。从理论上谋划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升服务效能。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服务趋势,打造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新生态,可实现学习空间与高校读者精准服务的良性互动,提升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感召力。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应紧扣时代脉搏,契合当今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时代背景,与时俱进打造开放、智能、多元的学习空间,创新服务范式,以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打造服务品牌,达到陶冶性情、滋养心灵、涵养品德的目的,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3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实践路径

3.1 打造立体多元的实体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要增强实体学习空间服务的竞争力,构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实体学习空间服务模式。顏值与内涵并重的学习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助推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冷暖、疏密、动静等因素增强学习空间的视觉效果,如:摆放生机勃勃的盆景、栽种错落有致的花木、张贴名人字画、巧妙配置简介图示等,以彰显物理空间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融。读者在柔和的灯光下,品着清香的淡茶,听着温馨的音乐,犹如置身绿意盎然的树林间、馨香怡人的花园里、静谧古朴的草庐下,享受曼妙的学习时光。

精细化、一体化、人性化设计的学习空间再造,可充分彰显空间的功能价值,实现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便于高校图书馆有效利用实体学习空间开展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可以设立思政类图书主题书架,摆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文献资料,并定期更新图书,同时开展思政图书读书月活动,利用数字化文化长廊、多媒体名人墙、超星瀑布流等方式播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开展学习时,可将习近平著作、音视频资料等置于学习空间,同时设置背景墙悬挂习近平在各地考察调研的图片,并搭配相应的景观,使进入学习空间的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2 搭建全新多维的人文学习空间

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的基本精神。近年来,人文关怀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打造学习空间关注的重点,秉承“以人为本”原则,将学习空间的设计焦点放在强化读者体验上,从点滴细微之处着手打造学习空间,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例如,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定位目标读者,并建立目标读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爱好等信息数据库,有针对性地为具有不同信息服务需求的目标读者群体打造全新多维的学习空间,开展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目标读者的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人文学习空间的整体布局基调应与服务内容协调一致,为读者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体验,提升读者的亲近感和感受度。例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精选书单,并策划专题讲座,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视频资源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宣传时,应以红色文化为背景打造学习空间,除组织红色专题研讨会、红色专题讲座、红色经典电影放映、红色人物报告会等活动外,还可开展“重温红色故事,喜迎祖国华诞”征文活动,在学习空间装饰毛主席语录、五星红旗、党旗等,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学习空间开展红色讲座,进行精彩点评,使读者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9]。

3.3 构建智能精准的虚拟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学习空间,如: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创建虚拟社群学习空间;开展线上体验服务,构建数字影像室等新型虚拟体验空间;利用5G技术构建集社群生活、数字冲浪、学习交流、休闲阅读、智能应用等服务于一体的跨时空精准智能学习空间;利用智能机器人语音导航、智能咨询、智能文献资源检索等构建智能虚拟学习空间;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线上数据库,打造音视频直播或录播学习空间等方式,促进短视频、微传播和融媒体平台的有机结合,构建智能精准的虚拟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学习空间时,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调研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充分利用网站、学习强国、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大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学习空间服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入虚拟学习空间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并开通直播与大学生读者进行互动;安装电子显示屏,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相连,应用AR和VR技术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瞬间徜徉于长征途中、走进庄严的开国盛典现场、飞跃祖国版图领略锦绣壮美河山。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融合馆内外及“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学习空间,建设思想政治专题数据库,有效优化和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虚拟学習空间服务能力,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虚拟学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4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需深化的问题

4.1 完善学习空间再造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习空间再造的考核评价及奖惩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因馆制宜地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高校图书馆可成立学习空间再造考核领导小组,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年度大数据报告开展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要有理有据,不仅要对文献流通率、入馆人次、借阅排行榜等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还要发挥第三方考核评价的作用,增加外部考核评价,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核心读者进行线上线下访谈或问卷调查,在重视读者满意度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再造进行整体的客观评价。针对考核评价结果,高校图书馆可建立学习空间制度化反馈机制,利用空间评估结果指导未来的空间改造。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将学习空间考核评价结果与考核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相挂钩,促使考核评价对象不断提升学习空间服务能力。

4.2 打造卓越的专业化学习空间服务团队

高校图书馆要组建以馆长为首的学习空间专业化服务团队,通过跨界合作、跨部门合作等方式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共同体,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实现跨行业服务,共同打造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品牌共赢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要对高质量发展学习空间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进行明确规划,不仅要科学论证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服务的目标、模式、理念、特色,还要合理制定学习空间再造服务的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此外,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提升馆员的学习空间再造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文化和服务管理方式。

5 前景与展望

综上所述,学习空间再造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搭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空间,不断探索、优化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以精准服务模式打造学习空间再造新生态,以学习空间再造提升读者的忠实度,还要打造多样化学习空间,如信息共享空间、藏书空间、阅览空间、休闲空间、创客空间、智慧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等,实现常规学习空间与特色学习空间、实体学习空间与虚拟学习空间的完美融合,建构包含主体、资源、时空、技术等多维度、立体化学习空间服务创新模式,推进读者阅读新体验与学习空间打造同频共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隆茜.中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置与使用政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5):53-64.

[2][6] 许亚锋,高红英.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1):48-60.

[3] 倪代川,吕筱文.现代大学图书馆公共空间内涵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5(7):5-9.

[4]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5] 何克抗.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18(5):111-115.

[7] 胡海明,吴永和.个人学习环境系统的应用设计:以电子书包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16-126.

[8] 陈颖.港台地区大学图书馆24小时学习空间发展现状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5(5):25-28.

[9] 刘艳.“场景”嵌入阅读推广的价值、反思与启示:由《一本好书》说起[J].图书馆,2020(10):69-75.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理论逻辑高校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谈供给侧改革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