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2016-11-14孙惠芬
孙惠芬
[摘 要]在新课标指引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地向课外拓展延伸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语文教师教学时应适当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水乡歌》的教学可增加量词的训练,构建课文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练习表达等,以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延伸 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8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忽略学生的学习需要,出现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
【教学现象】
《水乡歌》是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的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秀美的水乡风光图。
我在执教前设计了一些学情前测题,了解到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对水乡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一开始就安排了欣赏水乡美景这一环节,再配上代表水乡特色的音乐,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之后教学水乡的“水多”“歌多”“船多”,感受水乡的美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巧妙地化解了“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这一教学难点。总结课文时,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试背,最后进行了生字“箩”和“船”的教学。
【问题诊断】
问题一:语言文字的学习止于文本。
这堂课自然流畅,看似非常完整,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仔细想来,缺的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拓展学习。我们细看整首诗歌,全文只有三个小节,而这三个小节的组合形式又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表达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都用了“千”和“万”;对于不同的名词,也随之用了不同的量词,如“千条渠”“万条河”“千首曲”“万首歌”等。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而用词准确是遣词造句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作文中用词不准确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词语的运用重视起来,以保证学生日后写作与说话的流畅性。
问题二: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文本。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本堂课中,我们恰恰忽视了基于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我在教学完整首儿歌后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理解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水乡的美景。但是,教学至此结束,就陷入了就教材教教材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吴江就属于江南水乡,学生生活在这里,让他们从身边说起“水乡什么多”,这不仅能巩固课文的语言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续编能力、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对策】
针对这两方面的不足,我在教学生字之前增加了两个教学环节。
一、量词的训练
师:这首诗不仅美,在句式上还有相同之处,你们能找到吗?
出示:“千条渠,万条河”“千只船,万只驳”“千首曲,万首歌”
(指导学生读)
师:这些量词能交换吗?
拓展:千________,万________。
二、构建联系,练习表达
师:水乡水多、船多、歌多,形成了它独特的美景,水乡还有什么多呢?
师:让我们来当回小诗人。
屏幕出示句式:
水乡什么多?
_________多。
千_______,万_______,
,
。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邀请几个写得出色的学生到黑板前配乐合作,朗读自己所编的诗歌)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性,感受语言之美。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结合生活进行诗歌创作。有了数量词的正确运用,为后面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做小诗人奠定了基础。因此,我把两个环节放在一起。通过“说一说家乡什么多”勾起了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
可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生活出发,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走向有效的语文教学。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