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判断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2021-05-08徐妍
【摘 要】道德判断力即正确判断社会现象、个(群)体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能力。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应聚力提升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判断的能力。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深入挖掘区域内文化场馆的教育资源,开发“场馆话题”,通过知、思、行三个步骤循序渐进,探索提升小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资源开发;道德判断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4-0050-03
【作者简介】徐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210018)德育主任,一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
一次,带学生参观总统府,无意间听到两个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学生A:“看,那个游客在偷偷抽烟,我们一起去提醒他吧。”
学生B:“别管那么多,我妈妈说了,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行,别管其他人的事情。”
学生A:“啊,南京不是我们大家的家吗?刚才讲解员还介绍了‘天下为公的含义,不应该是守护公德,人人有责吗?”
学生B:“别多管闲事啦!又没碍着你,快走吧!”
学生间简短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的道德认知不全面,经验和阅历不足,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困难的现象。道德判断能力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因素,它是道德主体实施道德行为前的重要心理过程。“一个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与他的道德行为基本一致。只有成熟的道德判断才能产生成熟的道德行为。”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提高是实现个体品格發展的重要保证。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位于南京市长江路,长江路是南京城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街区,1800米的长街上坐落着诸多文化名苑。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图书馆等历史文化场馆,是六朝文化、红楼文化、民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明等多重文化的空间聚合。不同的文化场馆承载着不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对儿童品格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与各文化场馆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挖掘文化场馆中关于道德判断的资源,精心开发合适的场馆话题,如总统府的“天下为公”、梅园新村的“爱国敬业”、江宁织造府的“创新传承和文化认同”等,通过活动体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一、知话题,明是非
“知话题”就是让学生在场馆参观和体验中了解不同场馆话题的道德内涵,从而明确立场,初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下面,我们以总统府场馆话题为例,谈一谈如何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1.游览:做一名游客走一趟。
单向灌输的德育,学生较少带着“问题”听报告、看图片,缺乏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经历,他们对道德的认知是概念化的,无法感同身受是最大的症结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上想实现学生道德的内化是十分困难的。在总统府场馆话题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求学生先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场馆话题的时代背景。“天下为公”出自孔子的《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为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是指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所以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接着,我们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和家长资源,主动邀请对民国历史有一定研究的家长作为志愿导师,带着学生走进总统府进一步深入了解场馆的文化与历史,深入了解场馆的教育话题。
2.融入:做一名导游讲几场。
参观了解后,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了解的知识,结合现有的总统府场馆资源,设计一份导览图并配上解说词。什么是“天下为公”?什么是“”博爱精神”?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独立付诸了多少心血?一代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逆风启航,推翻蒋家王朝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最真挚的语言描述他们眼中的大爱故事,动情的表达常常能打动参观的游客。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历史的解读,向参观的游客介绍总统府的故事,在解读过程中不断提升“为公还是为私”的道德判断力。
二、思话题,会判断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双重视角下的求同思维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1.研究:做个课题想一想。
我们围绕场馆话题提炼出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江宁织造府,我们一起研究“传统织布机的优势在哪里”“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会不会被现代化的生产机器和数字化的生产工艺淘汰”“南京云锦的前世今生”;在梅园新村,我们一起思考“红绸贺礼的意义”。小课题研究加深了学生对场馆话题的深度理解,发展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2.体验:选个角色演一演。
现如今的学生可以将道德规范背得滚瓜烂熟,能将不道德的行为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却无法最终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只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深入的道德体验,没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尝试利用特定的学习场景,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还原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体验。我们请专家依托史实编写剧本,为学生私人定制总统府文化舞台剧,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走进革命先贤的内心世界,了解“天下为公”的时代意义。舞台剧表演激发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做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3.辩论:大家都来说一说。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意识,学校结合场馆话题,通过辩论赛激发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勇气,让他们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例如:我们结合总统府话题,组织学生辩论“人活着是为公还是为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应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判断当事人的道德行为。他们通过全面、深入地思考,实现了一次次的思维转变;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产生一次次认知上的飞跃,而这正是场馆话题学习的实践样态。
三、用话题,会行动
在道德判断中,除了确立善恶的标准,还必须研究行为主体的动机、意图、手段、效果及其关系等。当学生面临一定的道德情境时,要能够迅速对情境中的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如何让学生在知道德、思话题的基础上做好判断,我们尝试从三个维度指导实践。
1.行在校园。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也是学生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天下为公”的话题思辨中,学生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道德判断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校园,我们创设“文明监督岗”,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进一步提升其公德意识。文明礼仪监督岗由三到六年级民主推选的五名监督员组成,采用值周制。监督员及时提醒与劝阻同学中的不文明现象,同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是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最好的校园实践。
2.行在家庭。
结合江宁织造博物馆话题开展的辩论,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为了延续和扩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我们协同家庭的力量,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引导学生向上向善、敬老爱亲。在活动的过程中,家庭既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家校协同一致,让文化生根,促“文化自觉”。
3.行在社会。
梅园新村的“红绸贺礼”,让学生对礼物背后的含义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学校开展的“红领巾手拉手送温暖”活动中,学生们不再攀比送给困难地区小朋友礼物的贵重程度,而是能从小朋友的实际需要、个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在和四川绵竹天河小学的“手拉手”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除了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主动与四川的小朋友书信往来,交流学习心得、志愿梦想,相互支持,共同奋进,共圆梦想。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既要重视“知”对“行”的先导作用,又要通过“行”来提升“知”的程度,进而在“行”的过程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我们借助场馆话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雪华.扩展思维视角,提高道德判断力——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4):74.
[2]陈永庆.反思判断力与道德的感性学——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之感性学理论的解读[J].道德與文明,2020(6):101-109.
[3]鲁明.用“道德两难法”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J].中小学管理,201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