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

2016-02-27郑艳芬袁小燕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考立德树人

郑艳芬+袁小燕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也应体现这种导向。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坚持学科核心素养考察,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在求新、求实、求突破方面作了创新性的尝试,做到考师、考生、考能力,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语文改革;立德树人

初夏的一场雷雨过后,踩着湿漉漉的园林石径散步,满眼青草萋萋,鸟语花香。也就在这样的夏天,我们翘首以待与一位老友相约——2015年高考。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都有一份深深的体会:一年一聚,回首沉思,或欣喜或失望或叫绝或嗔怪,对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静心研读,细致品味,顿觉山清水秀,生机盎然,沁人心脾,意境悠远。

一、求新:小清新,豆青瓜香,绿色清幽,打造生态唯美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定义“幸福”:那就是跟大自然在一起,看着她,跟她谈话。教育生态,绿色育人。如何守好教育这块青山绿水,让学生健康成长,唤起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和价值选择,让其走出校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仅应聚焦于课堂,还应在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给予高度关切。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作文教学,引导语文教育,甚至引导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以“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为题,沁透着乡土之气、山野之风、田园之味,在微信圈被沙尘暴刷屏,公众群“向环境污染宣战”振聋发聩时,给人以清新之感。藤须缠绕,瓜豆相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地纯,颜值高。尤其在当下热闹喧哗的生活、纷繁复杂的世象、浮躁纷乱的网络、急功近利的世风,正在一点点向校园蔓延,向孩子们的心灵高地侵蚀,很多孩子出现思想消沉、心智茫然、精神涣散、性格急躁,不专注、不合群、无目标、无礼法,多动、厌学、承挫能力差等不良倾向。众多有识之士已然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单纯和澄澈,越来越缺乏定力和耐性,越来越滑向浮躁和漠然。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要从根本上培养孩子道德品质、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开放他们的心灵智慧,遵从教育规律,立德树人。2015年高考山东作文题,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唤醒作用。它给走出中学校门即将跨入高等院校、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在经历秋的纷扰、冬的冷萧、春的躁动之后,在酷热的夏天中下了一场“及时雨”:只有脚踏实地,顺其自然,用自己的汗水、辛勤劳动“照顾他们长大”,才能留下智慧、精彩的印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诚实劳动的内涵。因此,这一题目,其实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考查了教师对学科的研究和指导水平。

二、求实:接地气,乡间情结,沁人心脾,营造生活情韵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知识源于生活,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取材于生活,更应该指导生活。2015年山东作文题立足于生活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气息浓郁,生机盎然:带着泥土芳香的蔓须、含着清新露珠的瓜豆、冒着滚烫热气的叮咛。无论清幽的瓜豆叶枝,还是清澈的父子对话,都具原生态、人情味,都让人看得明、读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大道至简、大义微言。这种接地气的情境材料,鲜活有趣、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在笔者看来,2015年山东作文题立意可解读为:

1.材料第1自然段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规律。可立意为人与人、人与国、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敬畏法则,这种立意较浅,可选用的材料丰富,利于成文,但难于出新。

2.第2自然段,材料中的小孩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浅,甚至不懂,所以导致好心办坏事。可立意为要向自然、生活、社会学习,也可进一步引申为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雾霾天气,要求生态绿色化;冲破传统观念,大胆探索求真,肯定孩子的探索精神。

3.第3自然段父亲的话语“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可立意为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可立意为顺其自然,诚实劳动,分享幸福,这样的立意高、深、新、远。

正如山东省某作协会员的场外同题作文中强调的:如果他肯抬起头来自问一声,——“我们为什么要种丝瓜,为什么要种肉豆,丝瓜和肉豆的未来在哪里”,那么,他的眼前就会豁然开朗,扫除一切遮住视线的“障眼法”,找到自己的“初心”。“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例如,最初为什么要经商务农,为什么要当教师、作家,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锲而不舍,照着最初的志趣,遵循规律,勇往直前,达成某一目标。

目前,中国的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功利性。家长、学校的意愿强压在学生的头上,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休息,所有的时间都被迫用于背诵、做习题、模拟考试等。在拼尽全力、踉踉跄跄奔向大学校门的路途上,他们无暇顾及和思考自己的理想、愿望,儿时的纯真梦想都被考试碾得灰飞烟灭。其结果是很多孩子忘却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颗初心,失去前进方向 ,没有雄心大志,理想信念不坚定,对自己的未来更是一片茫然。

有一则故事讲,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孩子来到乡下,想让孩子看看穷人过得多么可怜。回城后,父亲问孩子有什么感受,孩子答道,他们的生活真好!我们家只有一条狗,他们家却有好几条;我们家只有一个游泳池,而他们却有一条宽阔的小溪;我们家有很多明亮的壁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孩子最后说,谢谢爸爸,您让我明白我们家是多么贫穷!孩子的世界是丰富而多元的,需要受教育的往往是家长自己。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特点,和孩子共同成长。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少一点功利和盲目,多一些培元固本,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最深远之计。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材料中的父亲给我们呈现了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他笃定、睿智,对孩子的青涩、幼稚没有给予批评、呵斥,而是循循诱教、耐心教导。“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做事情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排除干扰,抵制诱惑。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前忠诚笃信,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牢牢把握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一“初心”,蹄疾步稳,勇往直前,一言一行体现着父亲的胸怀、情操,我们为父亲点赞,替孩子“任性”叹惋,更为父子俩直白的话语渗透人生至理而倍感赞叹!

三、求突破:重法则,意境悠远,耐人寻味,锻造生命丰湛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命题。“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认清这两种植物的生存状态,尊重其生长规律、法则,构建和谐友善的命运共同体,才会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收获满满,人生亦然。当今时代,因种种原因,不尊重规律,不敬畏生命,不遵守法则、规矩,随心所欲、任性而为所造成的生命苦难,不仅在学生群体中常见,在成人社会也比比皆是。因此,这一题目体现语文教育对生命情怀的关照,令人沉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道”被《老子》解释为宇宙人生的根本,既造就了宇宙本身,也是宇宙运行的法则、规律。“传道”是老师将所体悟的“知识之道”和“生存之道”的内涵传播出去,使学生能够闻道、行道;使他们懂得人生宇宙的至理,做一个“懂道”、有德行的人,吻合着自然运行的法则,顺着光辉的大道走向人生的梦想。“天地之大德曰生”,意即遵从天地之间的法则,方可生存、生长,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即是道的具体体现。2015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上海外滩发生了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至今忆起,仍令人悲恸。那一张张本该带着灿烂笑容的面孔,从此离开了我们。近些年来学校的踩踏事件也时有发生,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湖北襄阳薛集镇秦集小学 、云南昆明明通小学……面对这一幕幕惨剧,我们应当沉思,在传授孩子们知识之道时,理应传授生存之道,教育孩子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引导他们掌握生活技巧,敬畏法则,追求人生价值。要让法则敬畏、秩序意识刻进每个人心底,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予人方便,自己方便。让孩子们从小真心地拥有一种法则、契约精神,让尊重秩序成为他们行为的本能。这样,在面对自然、生命的关键时刻,才会战胜人性中的一些缺陷,比如自私、任性、贪婪,成为顾全大局的人。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因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引导其走上远大前程的明灯。“思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人生中的第一步不能走错,走错了要用一辈子偿还。每个家长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怀着满满的爱,而不是满满的苛责。重要的是孩子大了,也不该忘记这份“初心”,我们要做的是教孩子懂得生存之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此,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动力会足,定力会好,智力会高,毅力会强,他的灵性会丰盈,品性会丰厚。2015年山东作文题,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整则材料告诉考生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发展之道,教育他们重法则、守规矩,不忘初心、辛勤劳动,坚守定力、专注敬业。机会从来青睐那些信仰坚定、脚踏实地的人,成功也终将属于为了梦想无所畏惧、为了目标“蛮拼的”奋斗者,它考查了考生的真实能力、品行修养、法则意识。

《易经·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育否定了僵硬的“教化”,凸显了柔韧的“关怀”。任何教育只有融入人文的关怀,才有真正“教育人、培养人”的价值,才能显示教育的魅力和生命。山东高考作文题无论是“2012年民族唤醒、家国情怀”,“2013年感谢挑错、虚心倾听”还是“2014年心灵之窗、道德润泽”直至2015年的“敬畏法则、价值选择”,一路走来,始终秉承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这一总方针,不迷失于光怪陆离的表面世界,不沉醉于声色犬马的浮躁潮流,时时刻刻不忘“立德树人、生命成长”教育本质这颗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定前进,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一路芳香!

参考文献:

[1]孙绍振.从偏重感性抒情走向理性分析[J].语文学习,2010,(7).

[2]林崇德.创造性心理学的几项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简介:郑艳芬(1968—  ),女,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考作文及课堂教学;袁小燕(1988—),女,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考作文及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