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为学生成长奠基

2021-05-08顾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3期
关键词:亲子活动主题班会家校合作

【摘 要】对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与此同时,“学校应当领导家庭”。作为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应重视班级家长学校的组建和运行,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亲子活动,当好“协调者”“引領者”,牵手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班级家长学校;主题班会;亲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4-0032-05

【作者简介】顾琳,南京市炼油厂小学(南京,210033)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最重要的便是家庭教育了。想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必须有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反之,孩子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早地教育他们,会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是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阶段,所以我在建设班集体时非常注重家校合作,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个体。

朱朱上课总是魂不守舍,学习完全不用心,成绩自然一塌糊涂,他也因此天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努力发现朱朱的优点,给他更多表现的机会,慢慢地,朱朱“状况不断”的情形有所改变,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可是有一天课间,朱朱突然对我说:“老师,我都不想活了,感觉自己太笨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问道:“怎么啦?现在不是挺好的吗,你可别吓唬老师啊!”朱朱说:“老师,我妈妈每天都骂我笨,还打我的头,爸爸比妈妈更凶,用衣架抽我。”我立刻明白了朱朱的痛苦,马上安慰他说:“朱朱,老师向你保证,你绝对是个聪明的学生,爸爸妈妈打人骂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我来和他们沟通。”他这才露出了笑容。萱萱从小被一家人宠爱,什么事也不会做。但在学校,我对她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时常分配给她一些班级工作,她倒也干得不错,可是她妈妈却不乐意,总是打电话跟我说她个头小,“不适合擦讲台”。小浩挑食非常严重,在我组织了一系列的班级评比活动后,他吃饭表现越来越好,甚至偶尔能做到光盘,但是只要经过一个假期,开学后的小浩又不能好好吃饭了……

像这样教师不断做着加法,家长却不断做着减法的事情屡见不鲜。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学生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我坚信,要想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举办班级家长学校,转变家长教育方式

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主动承担起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职能,这也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的职业要求。因此,我开始举办“班级家长学校”,每月一期,利用晚上,按照“情景再现”“大家来说”“好文荐读”“坚持行动”四大板块,推进活动的深度开展。在“有话好好说”这一期中,一向羞涩的朱朱妈妈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述了关于她家辅导孩子写作业时“鸡飞狗跳”的故事:刚开始没动手,一旦动了手,就感觉打一下不解恨,甚至把孩子关在门外。孩子越挨打越没自信,有一天甚至说自己是个废物,她突然害怕起来……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明白辅导作业时孩子们出现的种种状态是自然的生理现象,我呈现出美国生物学家布鲁斯·利普顿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身体内的细胞只能做出两种决定,一是生长繁衍,一是自我保护。充满爱的环境会让细胞选择生长,反之则选择自我保护,人体会进入“战斗/逃跑”模式。这项研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越骂,孩子越“笨”,或者回嘴……大家听后恍然大悟。然后,我让家长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些问题:孩子写作业时一般出现什么问题特别容易让家长发火?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好办法不让自己发火?最后,我再加以补充和说明,表示只有家长们“坚持行动”,我也持续跟进,这样才能有所收效。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在参加了一期期的“班级家长学校”之后,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朱朱父母一开始只会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现在知道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了,每期班级家长学校活动也争取上台发言,和老师、家长互动;朱朱越来越自信,每天总是笑眯眯的,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家庭教育既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效果还是环境、设施、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对有着错误教育观念的家长给予耐心引导和帮助,从而实现学生个体在家庭中的健康发展。

二、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善善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觉得周围人对他好是应该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林林跑来找我,说善善又在班上发脾气了,美术老师让我去下教室。我赶紧跟着林林赶往班级,等到了,听美术老师一说,发现又是之前那一套:他的橡皮不见了,美术老师帮他跟同学借了块,可他用完后却不肯还给别人了,美术老师因此批评了他,这下他不乐意了,竟然发脾气把本子撕了。我知道跟他讲道理是不管用的,训斥只会让他大吼大叫(之前我和数学老师已经领教过了),所以只能再次使出缓兵之计,对他说:“不能再发脾气了哦,再闹,我就喊你妈妈来。”善善最怕妈妈,妈妈一出现,他立马能停止胡闹。但是我很清楚,这一招迟早有一天会失效的,因为“病根”没解决。其实像善善这样的学生当下还有很多,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很多家庭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关爱,甚至溺爱,孩子们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

针对这类问题,我开始在班级开展“感恩之旅”主题班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学期一次,主题有“我从哪里来”“我的一家”“我不任性”“做事不拖拉”“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我长大了”等。每次的主题班会,我都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记得在“我从哪里来”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们和家长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当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眼睛被蒙上后,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家的孩子,可是反过来,孩子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人;还有一个“写出他的菜”游戏:善善和爸爸参加了这个游戏,爸爸迅速地写出了善善最爱吃的菜,可是善善握着笔,小脸涨得通红,一直无从下笔。当我走上前问他时,他几乎要哭出来了,哽咽着说不知道爸爸喜欢吃什么。我摸着他的小脑袋,告诉他没关系,晚上回家问问家里的大人都爱吃什么,以后就知道了。他这才如释重负,放下笔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正是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家长们明白了:有时“给予太多”反而对孩子不利,而孩子们也发现,长辈们竟如此关爱自己,但是自己却不懂得感恩。渐渐地,善善不再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开始懂得换位思考,包容他人。

三、举办系列活动,改善亲子关系

小宇,是一个不爱说、不会笑的男孩。一天早上来到教室,我看到小宇的左脸有深深的五道血痕。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跟别人打架了,可是一想到这是个乖巧的孩子,我立刻推翻了自己的判断。放学后,我把小宇喊到办公室,问他脸上的血痕是怎么回事。小宇憋了半天对我说:“老师,你就别问了。”我知道这当中定有隐情,便电话询问了小宇妈妈。原来,小宇脸上的血痕是爸爸留下的。小宇一家来自盐城,爸爸在小宇很小的时候就来南京打工,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导致这对父子缺乏沟通,小宇偶尔犯了错,爸爸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于是就有了那深深的五道血痕。其实,像小宇这样的外来务工子女,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其中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紧张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更加频繁地与家长沟通、讨论,然后从四年级开始,开展了“我爱家乡行”的亲子共游系列活动,一学期一次,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远足活动。这项班级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走出家门多些见识,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提供更多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至于小宇,我特别指定,让爸爸带他参加亲子活动。

记得第一次亲子共游活动时,小宇父子俩根本不说话,只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小宇会跟爸爸说上一句:“爸爸,把包给我下,我拿东西。”我有意识地提醒小宇爸爸多与其他家长交谈,也要多和小宇聊聊,但是他告诉我“没话说”。第一次活动,就这么以“失败”而告终了。第二次活动,我提前设计了一个“说说孩子的成长故事”的环节,小宇爸爸自然收到了我的邀请。那天,我们原地休息时,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在孩子一岁多时就离开家乡来南京打工,打工时遭遇各种不幸,脾气变得暴躁,但最终在南京稳定下来了。当他决定把小宇接到身边,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时,却发现和孩子已经形同陌路……我沉浸在这位父亲的讲述中,思考了很多。当我看向小宇时,发现他和我一样,也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那天晚上,我列了一个书籍清单,发给小宇爸爸,让他先从书中获得基本的教育方法。之后,我只要看到和教育方式有关的文章都会立马转发给他。我还定期打电话给他,询问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后来,小宇爸爸带着小宇参加亲子活动时,再也不是全程“冰山脸”了,他会主动靠近我,向我了解小宇的在校情况,还跟其他家长聊天,学习其他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的经验……

“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我们的班级家校活动足以证明,协调好学生、家长、教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尽可能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一天,朱朱妈妈给我留言:“老师,朱朱的进步让我和他爸爸越来越明白,只有我们懂得如何为人父母,孩子才有可能变得更加优秀。”朱朱一家的转变,让我更加坚定要承担好“协调者”“引领者”的角色,与学生、家长携手同行,建设温馨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亲子活动主题班会家校合作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与相关问题阐述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浅谈开展亲子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