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2016-12-14周蕾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周蕾

[摘要]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笔者从钢琴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作用的视角,充分认识到钢琴音乐对人性、对心灵的美化和升华,从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化人文素养和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关键词] 钢琴教育;立德树人;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50-02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培养工作,人文教育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杨叔子院士提出了“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的理念,强调人文不仅限于知识,更必须化为素质、化为能力、化为精神、见诸思想、付诸行动。“教体艺”[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条指出,艺术教育要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表现力绝佳,在我国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充分发挥钢琴的乐器优势,让学生对其深入学习,在学习到基础弹奏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和其思想内涵,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钢琴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作用力。

一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直接感受开始的。欣赏钢琴音乐就是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可以从听开始,通过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声、调式等方面,培养对钢琴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大调谱写的音乐作品,其音乐色彩一般来说是明亮欢畅的,如巴赫C大调前奏曲,莫扎特奏鸣曲K.279、K.280、K.281、K.282,都是用大调谱写,音乐情绪明朗且愉悦;用小调谱写的音乐作品,其音乐色彩相对是阴柔暗淡的,例如肖邦的《#c小调夜曲》,升c小调的色彩带有浓郁的哀愁,给作品蒙上了伤感和无奈的情感。不同的节拍和速度也会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例如3/4拍多用于舞曲节奏,肖邦的圆舞曲Op.34-3、OP.64-3、Op.69-1、OP.70-1都采用了3/4拍来表现圆舞曲的节奏韵律。抒情、安静、富有思考性的作品速度往往相对会比较慢一些,例如肖邦的夜曲、古典时期钢琴奏鸣曲的第2乐章通常为慢速。在钢琴曲中,这些音乐要素往往会综合在一起呈现给听众,在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中,小调的音乐色彩和极快的速度结合在一起,使全曲充满了悲愤的情感。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明亮大气的大调、有力的2/4拍、急板的速度共同营造出气势恢弘的音乐场面,表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光明前景的憧憬。

总之,在听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音乐要素在钢琴作品中是如何运用的,从感性和理想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提升其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谈到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出的建议中第二点就是修德,将德作为做人做事的首要要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经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可见,音乐教育在美化人的心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上有着其特殊的优势。

在钢琴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美好的精神品质,着重通过音乐对人心灵和情感的刺激,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如钢琴曲《梅花三弄》通过用音乐语言描绘梅花的千姿百态和不畏严寒的傲骨,来表现古代文人高洁的品格和高贵的精神境界。《涛声》围绕我国古代鉴真大师多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这一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用宽广、庄严的音乐主题描绘了鉴真大师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矢志不移的信念。

除了欣赏钢琴作品以外,了解音乐家的个人经历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途径之一。钢琴大师傅聪先生曾提到,父亲傅雷曾要求自己一定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反复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不论培养何种人才,都须道德教育为先,其次才是技能、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学习和培养。这个教育理念对傅聪先生影响深远,贯穿了其一生的发展。如今傅聪先生年逾古稀,自谦道“我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他自己说道“我对名利看得很淡,在音乐乃至音乐之外,天天学到一点心得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中国著名青年女钢琴家陈萨在访谈中也曾提到她的恩师但昭义老师对她的教导是“首先是做人,永远对艺术真诚,对自己真诚。如果没有真实的态度,可能你一辈子就在另外一条路上迷失。”如今陈萨自身阅历的成熟,对音乐的理解,使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也正是“德育为先,先学会做人”的理念让她不断地给听众带来惊喜。

要通过音乐家的事迹将“成人”是“成才”的基础这一教育理念灌输给当前的大学生,无论将来想成为哪一种人,从事何种职业,首先都得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优化人文素养

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一定会投射到这个时期的音乐当中,它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体现。只有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人文风情,理解创作者的思想和内心情感,才能更透彻、更深刻地理解钢琴音乐作品。

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创作的许多钢琴作品都是基于他对祖国的热爱,带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1831年9月,当他听闻波兰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悲痛、愤怒的情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C小调练习曲》——“革命”又名《华沙的陷落》,表达了肖邦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抗争的心情,带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的创作题材多以挪威的自然风貌、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为主,比如《挪威民间生活素描》《a小调钢琴协奏曲》。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挪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用钢琴模仿出清脆、明亮的中国笛声,表现出了美好大自然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地吹奏牧笛时那舒畅、喜悦的心情。其曲调流露出地道的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优美而朴素,让人感受到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

在对这些钢琴作品的人文内涵挖掘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无形中丰富了对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音乐家的创作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四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当代大学生面临来自世界范围的文化冲击,对自己国家的民族情感日益缺失。信念的动摇、信仰的缺失、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淡漠,严重影响了对祖国接班人的培养。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将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并以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同于理论的说教,钢琴音乐通过对人的情感和心灵的熏陶,让当代大学生在对音乐的美的感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这个过程中,要多选取饱含深厚民族情感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如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陕北民歌的音乐语汇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描绘了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时,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真挚情意,凝聚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让人们不忘战争的艰苦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和我的祖国》用质朴动人的音乐旋律传达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这种强烈而又真挚的民族情感。再比如“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部世界闻名的音乐史诗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对苦难的悲愤,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必胜的坚定信念。其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强烈地撞击着听者的心灵,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还有《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浏阳河》等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深情,凝聚着强烈的赤子情怀。

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基调和内涵,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人文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钢琴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魅力并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而是在于陶冶人的性情,升华人格,对大学生而言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要充分发挥钢琴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影响力,需要走在教育前线的钢琴教师们承担起这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充分认识钢琴音乐对人性、对心灵的美化和升华,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在钢琴教育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设公选课、开展艺术实践、举行团体分享等形式,让钢琴教育真正发挥出其全面的教育功能。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14]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的若干意见》.

[2]傅雷文集·书信卷(下)·傅雷家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