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校行”:看得见的“五育融合”

2021-05-08包丽鸥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3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项目驱动

【摘 要】五育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学校项目化推进“五育融合”是落实“五育融合”的科学路径。具体而言,项目化推进可以从顶层设计、课程规划、整体渗透等方面持续深化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五育融合;项目驱动;校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4-0019-03

【作者简介】包丽鸥,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江苏无锡,214122)副校长,高级教师。

在长期的教书育人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五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德育不仅是“五育”中的一元,而且是第一位的,同时还是串起其他四育的主线和灵魂。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从“五育融合”的视野出发,以“家国情怀培育——东林少年‘读校行”这一实践研究为抓手,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五育融合”的校本实施途径,逐步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精神特质的德育实践样式。

一、确立以“德育”为主线的“五育融合”结构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是一所有近12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校史文化资源丰赡,既传承着学校创办者的“竞志”精神、校名所蕴含的东林书院精神,又深植着校园那棵有着280余年树龄的银杏树所象征的美好期待。“读校行”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承继书院精神的爱家爱国内涵、厚植学校百年家国情怀,实现文化认同。“读”是指让学生以各种方式阅读、观察和品悟;“校”在此指与学校有关的物、事、人;“行”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其观察、感受、思考并记录自己心灵成长的过程。“读校行”涵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聚焦“德育”这一主线,通过浸润式的教育方式,逐渐形成了以“家国情怀”培养为独特文化印记的办学特色。

其一,在“读校行”中开展“银杏”科技、艺术活动,实现德育与智育、美育等的融合。银杏树是学校的精神图腾。学校每年在古银杏树下举办广场音乐会、校歌合唱比赛,让美的旋律流淌在师生心间;举办以“银杏”为主题的各种文创作品、师生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并在校园展出;开展物联网科技作品、无人机、电子百拼等科技竞赛……学校通过一系列科技、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竞志”精神中,涵养爱校爱国情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培养学生感恩、自信品格的同时,提升其艺术素养,彰显学校艺术特色,实现“以美润德,以德蕴美”。

其二,在“读校行”中开展“竞志”体育活动,实现德育与体育的融合。学校响应创始人侯鸿鉴先生创校时提出的建设强身健体体育特色的号召,通过在各年级开展校史上的体育优势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及现在优势项目如击剑、皮划艇等的比赛,培养学生合作、拼搏、坚韧不拔等品格,实现“以体促德,以德健体”。

其三,在“读校行”中开展劳动竞赛,实现德育与劳动教育、美育等的融合。2020年学校第三届校园“银杏节”期间,学校开展“我是校园美化师”的扫操场大比武,让学生呈现一份洁净美丽的“劳动作品”,使校园美上加美。学校还将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组织学生户外劳动,去茶园、农博园参加采茶、挖红薯、包馄饨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之美”,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以劳育德,以劳创美”。

二、建设“五育融合”的课程和活动平台

首先是开齐国家课程,开发地方特色课程,打造校本精品课程。学校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锡剧等地方特色音乐课程,还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音乐、美术等学科打造延伸课程,如邀请校友、著名雕塑家徐诚一回校开主题作品展览《行走的阿炳》,邀请家乡著名音乐人山奇来校开音乐作品品鉴会《意江南》等,并与地方艺术协会、高等院校联手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学生在受到艺术之美熏陶的同时,也通过聆听作者的讲述了解到作者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其次是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课程、校园节日课程、仪式课程。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以校史文化为底色、涵盖各类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的银杏节系列活动,班主任节、家长节、儿童节等节日课程以及青春礼等仪式课程。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在活动中展示,在活动中收获。2020年4月,学校为2018级800多名初二学生举办14岁“青春仪式”,之后的“五一”劳动节假期,又倡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这成为2020年“青春仪式”教育的续篇。应时美食的制作、日常的家务劳动,虽然都是平凡的小事,但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技巧,又体味到了劳动的快乐,还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

最后是自主发展课程中引入项目化学习。2020年教师节的时候,学生们想通过送一首歌给老师们表达感谢和祝福。项目小组的同学在语文和音乐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旋律优美、大家喜闻乐见的歌曲进行填词,练习演唱歌曲,并进行录音;在数学、物理、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写拍摄脚本,熟悉拍摄器材,实践拍摄。最后项目组的同学们合力完成了MV的拍摄。一个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们学到很多知识,获得多种能力的提升。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的解决来设计、实施、修正方案,通过解决具有教育情境的现实问题,实现知识、经验与社会的关联。实践中,学生们不仅领悟到劳动创造了美,也使这份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饱含了师生的真情。

三、建立“五育融合”的评价和师资保障

1.建立“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

在现实情况下,每一个学生选择的方向、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初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保证每一个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促进其个性成长。《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学校构建“竞志”之星评价体系,并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多向度评价。学校在五育发展方面都设置了星级竞赛,星级之间又有进阶,从“竞先”之星到“竞胜”之星再到“竞志”之星层层升级。学校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付出过程,挖掘学生潜能。评价时不光教师参与评价,还邀请家长和同学参与评价,多角度、多方面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评价主客体之间实现多向互动,让学生形成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多向度评价指向学生的多项素养,比如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等,使得学生更多的潜能被发现,更多的优势被放大。

2.打造适合“五育融合”的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者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首要主体,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教师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改进教育方式。这对于教育者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从关注灌输到关注体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德是养成的,智是学成的,体是炼成的,美是化成的,劳是干成的。可见,五育融合极具实践性。教育者要及时转变理念,从关注“知识灌输”转变为关注“情感体验”,从关注“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习得”,从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转变为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品德、增长才智、强身健体、美化心灵、崇尚劳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是提升教育能力,从精通专业到博学多能。实现五育融合,教师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让教育更有深度;教师需要具备洞察能力,让教育更有精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育人元素,让教育更有广度,实现教育的多向功能。

三是改進教育方式,从整齐划一到量身定制。实现五育融合,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成长点和施教点,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一生一策、发展个性。教师需要探索个性化育人模式,逐渐形成独特的育人风格,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友善的姿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润物无声、塑造人格、净化灵魂的目的。

无锡市东林中学的“读校行”将德育活动化、校本化,让“五育”更贴近学生当下生活,连接“五全(全员、全面、全程、全科、全息)”育人,为更广泛、更深入影响学生的情感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 中国教师报,2020-01-01(3).

[2]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2020(5):85-91.

[3]宁本涛.“五育”融合本质的再认识[N]. 中国教师报,2020-12-09(6).

[4]李竟刚,王虎挺.五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49.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项目驱动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