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若干问题

2021-05-08许屹山郭纪青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许屹山 郭纪青

[摘 要] 专题化教学是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专题化教学具有教学针对性明确、适应新时代要求等特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策略与路径包括:正确“设计”專题是基础;教师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受教育者的“听与讲”;营造良好教学环境;重视对专题化教学的“反馈调节”作用。强化平时查验,重视期末统验,坚持长期追踪,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4-009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涉及“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课堂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最主要依托,而理论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现代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仍然占据主导,但现有的按照书本既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达成教学目标,而专题化教学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阐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专题化教学是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专题化教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瓶颈,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按照知识逻辑对原有书本内容进行有目的地打乱和科学重组,令各章节的内容“抱团取暖”,散发出最大的光热,再由一位教师一个专题,或者多位教师一个专题,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所施行的一种专业化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专题化教学打破了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仪式感”,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和考核,该教学模式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在部分高校中推广使用。

高校思政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四门课程相对应,本身就有四个最大的专题,它将整个高校的思政课按照知识涉及的不同方面划分,分别是“原理”专题、“概论”专题、“纲要”专题和“基础”专题,这四个专题本身需要一定的重组与整合,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同时,专题化教学并没有完全否认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整合与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特点

专题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理念上看,本身就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从方式方法上看,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专题化教学从某种角度上可以看作是模块化教学,但是又不能完全看作是模块化教学。起初,专题是作为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将模块化的思想应用在教育领域,模块化教学就已经强调独立和联系的统一性,但是模块化教学更多的重点是放在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问题上面,它将输入的知识以模块化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输出的是知识和能力。与模块化教学的输出结果相比,专题化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即知识的输入这一阶段,这样将更加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专题化教学一改灌输和强迫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上本身就是一大进步。以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专题化教学将不被原有的教科书束缚,全书共有七个章节,二十个小节,专题化教学模式下对“原理”教材进行了打乱和重组,专题化教学设置的专题将书本化整为零,把厚厚一整本书划分为一个个小专题,并且依照教材逻辑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以“原理”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知识点为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专题化教材与现有教材之间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当然,专题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材一定要符合专题建设的要求,对教材的打乱和重组,也是一个科学的进程,要打破原有的顺序,根据实际专题的需求,重新组合成为既联系又独立、既精简又全面、既平行又相交的各个不同教学专题

专题化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源流”的关系,以往的各种教育模式可以看作是“源”,专题化教学可以看作是“流”。专题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材来自原始教材,教师也来自于以往施教的群体,专题化教材将原来的复杂的思政课程整合成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编写。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的优势

1.专题化教学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优势在于“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专题化的教学模式视作教育变革,并使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成为可能和必须。

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秉持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不仅将学生看作是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受益者,学生也是专题化教学的强大外力推动者。作为新事物,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会激发人们的活力,专题化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广大师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专题化教学不仅“新”,而且“热”,国家政策新、社会导向新、学校教学设施新、老师教学方法新、专题教材编排新、学生上课实况新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带来的优势,有利于在新时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2.专题化教学针对性明确

专题化教学最大的优势便是“专”,对“专”一字释义: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专”的思想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大优势由多个原因决定,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庞杂,学时较短,師资力量相对匮乏,任务重、时间紧、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变化快等原因。客观上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得不“专”。另外一方面,思政课的“专”也是专题化教学的最大优势,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克服“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弊端。

三、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策略与路径

综上,高校思政课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创新型举措,关于如何构建专题化教学,最大限度发挥专题化教学优势,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笔者认为,专题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与通盘设计。具体来说,在准备阶段、授课阶段、教学效果检验阶段都要提出相应的策略并很好地实施。

(一)准备阶段:正确设计专题是基础

设计专题化教学的专题教材占据整个准备阶段的重心,在设计专题这个过程中又分为提出专题、划分专题、确定专题、集体备课、优化专题五个阶段。

1.提出专题

在设计专题过程中的第一步提出专题,就成了把控整个专题风向标的重要步骤,提出专题需要高校教师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对这四本基本教材的提纲烂熟于胸,系统地对原始教材进行提炼分析,结合当下的实际精准定位。

专题和问题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提出专题的任务也是提出问题的任务。树立问题意识是实现精准定标的第一步,学生是问题的主要来源,当代大学应该让高校思政课不再封闭传统,学生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来。提出专题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专题,第二是学生如何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专题中去,第一个步骤确保了整个专题的提出是有意义的,第二个步骤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和教学,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划分专题

划分专题,很多人认为专题化教学只是将原始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新组合,显然有失公允,在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准备阶段,对专题的划分实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既要维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并以实际为依托,要站在有利于教学的视角来科学划分专题,又要做到切实可行。同时划分专题时需要熟悉教材的结构脉络,做到紧随时代发展而又不脱离实际,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3.确定专题

待提出专题和划分好专题之后,经学校和学院系教学组织部门审核之后,本着教学专题有利于教学,充分达到教学目标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原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集中在授课院系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环节。

4.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相较于以往的单人备课可以更大可能地整合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位优秀的教师聚集一地,势必比单人备课更有力量。专题化教学要求把集体备课嵌入整个备课考察过程。集体备课往往将会采取协商研讨手段来执行,同一专题下的教师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会议或者讨论的形式进行。由教学院系主任或教学组长确立大方向,先拟定一草案,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初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拟解决方法。

各位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之前,自己也可以进行初次备课,再将各位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专题化教学所要求的教材不单包含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有原始教材不具备的“个性”。同时,集体备课期间,要注意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擅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老师负责编写基本原理板块;先前有编写教材经验的教师负责调节专题化教材的结构顺序;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材中可以添加优秀的教学方法;擅长计算机和数据分析的教师可以观察大数据来分析、整合学生们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在艺术与心理方面有专长的教师可以对专题化教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美化调节。例如,可以将思政课教学专题背景设计为中国红,同时将音频与视频也纳入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中去。

5.优化专题

在提出专题、划分专题、确定专题、集体备课之后,一个较为定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基本就成型了,但这仅是合格,并未达到人们期许的优秀程度,所以优化专题便是专题化教学准备阶段的收尾步骤。专题化教学的专题设计优化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教材体系是否有效转化成教学体系;是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效地结合当今实际;是否发挥了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达到专题设计的既定目标。

(二)授课阶段:坚持教师改革创新、受教育者的“听与讲”、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有机统一

授课阶段是专题化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专题化教学效果由三方面决定: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环境。教育者是整个授课阶段的关键,受教育者是授课阶段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学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保障条件。

1.教育者要打破桎梏、积极创新

专题化教学中的教育者是指直接对受教育者的教学发展起作用的人,包括高校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高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也是整个授课阶段的关键,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大胆创新。

坚持理念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会成为教育者施教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发自内心认同专题化教学教育模式,而非应付上级命令。专题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自己认同,才会发挥出最大优势。教师应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素养和知识创新,以体现专题化教学的"专”和“新”。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语言又“专”又“新”,以适应专题化教学的客观要求。

坚持教学方法创新。专题化教学要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多姿多彩的幻灯片或播放音频、视频等内容。使其融入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讨论等,也可以在专题教学实践中,融入一些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中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坚持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坚持科研路子可以让高校老师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还要发挥教师的学科特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激发教育者“听与讲”的统一

受教育者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受教育者不再呆板地坐在教室内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是踊跃参与到专题化教学中。专题化教学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带有激励性质的“听与讲”的有机统一。“听与讲”有利于实现了师生一定程度的角色互换。具体可以这样操作,首先,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带着任务,带着任务和目的的学习往往比无目的和任务的学习更高效,学生在听的同时,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点,认真做好笔记,标注好自己的观点,为后面的自由发言做基础准备。其次,在讲之前要做好课件、幻灯片等资料。最后,在讲的过程中学生要实现二次学习,这样一来,“听与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同样获得收益,教师在听了学生的自由发言后,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方向做出正确的把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不偏离轨道。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专题化教学中教学环境是指高校教育者施教的环境和受教育者受教环境两方面的有机统一,这并非是割裂施教和受教的关系,而是客观地指出施教和受教的不可分割性,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如宽阔明亮的教室、干净的讲台、黑板、整齐的桌椅板凳等,还包括一些专题化的阅览室,专题化读书报告会、专题化实践专项活动,等等,这些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营造专题化教学氛围也起促进作用。

(三)重视对专题化教学的反馈调节作用

专题化教学多方面展现了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反馈调节的环节必不可少,专题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检验要做到“平时查验”“期末统验”“长期追踪”三者相结合,才能够切实地检验出效果的好坏。

1.强化平时查验

平时查验会对专题化教学起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平时查验包括课前准备、课上提点、课后总结。课前准备的查验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专题选题的正确性,如若专题选题切中要害,紧扣时代脉搏,对准学生的胃口,那么学生的课前准备就会充满自觉性、积极性。如若专题选题不对,没有结合当下实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追求喜好,那么学生的课前准备无论从态度、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远远达不到标准。通过平时查验,“负反馈调节”的作用就会很快发挥出来,教师应及时调整选题,给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做到及时调整。课上提点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检验,是教师从启发到诱导,指引学生学思并重的重要举措。课后总结是放在平时检验里的最后一步,课后总结具有教学过程的收尾意义,教师亦可通过查验学生的课后总结,真实了解学生对专题的把握程度。

2.重视期末统验

期末统验是在吸收和借鉴以往优秀的教学检验方法基础之上形成的適应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考核检验方式,通常以学校组织考试为主,个别学校会以期末结课论文或者以教师面对面对话的方式进行口头考核,多元化的期末统验方式,可以对学生查缺补漏,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3.坚持长期追踪

“在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实施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受教育者接受这种灌输并将其内化的过程。”检验专题化教学效果是一场持久战,不能一蹴而就,坚持长期追踪显得尤为重要。长期追踪检测才能真实地检验出教学效果的好坏,长期追踪也是整个专题化教学效果检验阶段的难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专题教学为例,长期追踪检测可以看作是“学原理、传道理、讲故事”的过程。专题化教学好不好,就要看学生学习和吸收的东西好不好。教师要搭配着生动的故事来讲授原理,并且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反思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新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