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疏导
2021-05-08程芳鲍玉浩洪鑫荣
程芳 鲍玉浩 洪鑫荣
[摘 要]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调查了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了新冠肺炎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了现实的社交被限制、工作学习受影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辅导员加强新冠肺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开展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学生自身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
[关键词] 大学生;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4-0032-02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蔓延全球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一些单位不能复工,学生不能复学,只能被迫滞留在家进行网络学习,特别是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的负荷,还因前期一些未能成功治疗危及生命事件的频频曝出,致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摸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确保大学生在疫情的心理健康是当务之急。
一、疫情早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20年3月4日~2020年3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采用自评问卷的形式对四个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共计3121人参与,其中男性336人,女性2785人,其结果如下:
(一)焦虑
在受测群体中,有2305人不存在焦虑的状况,所占比例为73.85%;有661人存在轻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21.18%;有135人存在中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4.33%;有20人存在中度的焦虑,所占比例为0.64%。
(二)抑郁
在受测群体中,有2547人不存在抑郁的状况,所占比例为81.61%;有432人存在轻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13.84%;有137人存在中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4.39%;有5人存在中度的抑郁,所占比例为0.16%。
从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是平稳和平静的,尽管也有少部分出现了无聊、担心、沉闷、空虚的负面情绪,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情绪是非常良好的。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现实的社交被限制
社交分为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微信、QQ、邮件等网络社交,这两种社交方式带给人的身心体验是不同的,他们各有其优缺点,却是我们都不可缺失的。疫情期间,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避免人与人之間更多地接触,要求学生都居家隔离,不允许走出家门和好朋友、同学聚会,进行户外活动,只能待在家里这个比较狭小的空间,除了家人不能和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家人和朋友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治愈是不同的,却都是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与家人的年龄差、阅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导致学生与家长会产生某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负面情绪就没办法从家人那里找到发泄的出口。朋友之间年龄相仿,有某些共同的成长经历,因此在许多事情上更能产生共鸣和心声,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因此带给彼此的那种情感体验会更加愉悦,更能缓解内心的那种苦闷。但是疫情期间隔离了与朋友的聚交,与朋友之间现实的社交被限制了,尽管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缺乏了一份真实性,要维持长久的感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缺少朋友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负面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习受影响
这个学习主要指网络学习,疫情导致开学不得不延迟,为响应“听课不听学”的号召,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学校进行线上教学和网络学习。但是网课却遭到了较多的吐槽,诸如学习效率不高、自觉性不强、作业太多、学习app太多,这些难题确实让学生比较苦闷,影响了学生的心情。学生和老师抱怨似乎也很正常,全民网课、全时网课,对老师、学生、家长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网课,逐步熟悉和适应网课,切不可忽视线上学习的重要性,对待网课要与课堂学习一样认真,不折不扣。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室上课尚有精力不集中的时候,何况是在脱离了教师监督的安逸的家里,缺少了老师的督促、同学的陪伴、在教室上课的仪式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堕落感和懈怠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过度关注疫情信息
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加之网络的发达,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每天都充斥在各大媒体。尽管也有很多积极正能量的信息,但网络的虚假性和虚拟性,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信息,这些不良的信息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情绪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过度关注疫情会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微博、新闻、电视、广播等每天都会报送感染数、确诊数、死亡数、增长数,还有一些感染的症状表现,学生稍微发现自己有发热、咳嗽、发炎等都担忧自己是否被感染,也会被周围的疫情而担惊受怕,怕被他们传染。这些焦虑和恐慌还会让学生误信一些不真实的治疗信息,比如传言说双黄连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就疯狂去抢购。这些信息和行为都会对学生焦虑和恐慌的产生发生影响。二是对疫情前线信息的感同身受会产生“替代性创伤”,“替代性创伤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资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每天来自媒体的一些悲伤的、无助的、恐慌的信息都会传到学生身上,不能很好排解这些负面消息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三是受负面舆论的影响会产生极端化态度和情绪反应,并将其扩散到网络上或身边人。某些不良的媒体借着学生的高度关注传播着一些极端化的、不实的观点,甚至利用某些不明事理的学生扩大传播的范围,这些信息的传播和不当的行为对疫情的控制会产生破坏作用。
三、应对策略
(一)辅导员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问题的学习和宣传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父母包办代劳,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因此他们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决策力、判断力,对新冠肺炎认识不够到位和深刻,容易被网络上的某些不真实的言论迷惑。为了减少人群流动,更好地控制疫情蔓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延迟开学,大学生必须居家学习,不能到学校课堂学习和参加活动。据了解,很多大学生难以适应在线学习,比如作业太多、课程软件太多、课程趣味性不够、上课效率比较低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学生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出现。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相关理论的学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同时要通过比较权威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渠道去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将这些真实的疫情状况告知学生,避免学生被虚假的信息迷惑。另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去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科学有效地发现那些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做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多关注一点,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校采取了周末主题教育、网络个别辅导、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减轻对疫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一支受过专门的培训并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在辅导员和教师队伍中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还有一些学教育学的也会涉及心理学的学习,而且很多辅导员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可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作为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备力量。同时各个班也有自己的心理委员,在疫情期间可以动员他们协助老师做好本班的心理疏导工作。其次,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需要居家隔离,学生和教师无法面对面交流,更要利用好网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最后,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突发疫情防御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同时学习和掌握一些疫情防控的方法,避免因为无知而带来的恐慌。
(三)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和生活規划
学生的现实社交被限制、生活单调、在线学习困难重重等原因导致了焦虑、抑郁、苦闷等心理压力。要排解这些心理压力,除了教师所做的心理辅导和指导外,更主要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好自己的爱好,丰富单调的生活。比如自己喜欢画画、写作、乐器、锻炼等,可以在这段时间发挥好自己的专长,为单调的生活润色。二是要规划好自己的网络学习,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分清主次和重难点,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认真完成好专业作业。由于各门课程学习渠道不同,因此要认真熟知学习app,不要错过各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提高注意力和自制力,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和思考。三是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学会独处,也许对于“00后”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内心的坚定,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但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追求和潜力,努力地锻炼自己的本事。四是做一些有限的体育锻炼,也许受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去操场、健身房、游泳馆等地方锻炼,但是我们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诸如瑜伽、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调整心态。
参考文献:
[1]陈子晨.理性对待疫情信息[N].天津日报,2020-02-14(6).
[2]马君英.替代性创伤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10(4).
[3]杨超,王世平,郝艳华.应急处置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