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析

2021-05-07韩勤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应用方法初中数学

韩勤益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重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深入化的探究,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課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充分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基本认识,为学生建设一个数学生本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时刻引导学生,使其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足够的学习认知,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课堂上,能够基本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日常的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主动进入数学的课堂学习中.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其中加入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充分记忆起数学知识.

2.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动手操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动手的方式,深入理解图形知识,在视觉上增加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图形知识时,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具备相应的空间观念,缺乏相应的空间意识,这对学生几何图形的学习造成了相应的困扰.通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空间意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几何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理论性知识进行再一次回顾,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3.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以一个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利于学生进行记忆和学习,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公式或者定义,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只有学生进行了深入性的记忆,才能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进行运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智慧.公式和定义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内容,在学习时,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困难,就是无法理解,在无法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通过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由原来的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发展,通过实际接触材料、进行观察等一系列探索过程,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性化认识.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动手操作的具体方法分析

1.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手中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性的发掘,找到合理的疑问性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激发起一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有意识地设立疑问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让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深入性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只听从教师的局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另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性的思考,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和正确的答案一样,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喜悦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

例如在学习“圆的对称性”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会画出圆的对称轴,会找出圆的对称中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进行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根据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圆形纸张进行折叠,看折痕经不经过圆心.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可以发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一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2.抓住合适的时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数学这门学科中一些十分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解决,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充分认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既然选择了动手操作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就要注意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允许学生多动手,即使犯错了也不可怕.在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加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生本课堂,有效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一个深入化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感受,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例如在学习“中位线”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把剪刀,通过在准备好的三角形中剪一刀的方式,将这个三角形变成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在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想要剩下的图形变成三角形+梯形的样子,那么在下剪刀的时候,应该把握什么,注意到什么.在动手操作后,学生能够发现在进行剪时,其应该沿着第三条边开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能不能将这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动手剪时,需要从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开始与第三边平行的位置剪开.教师在此时,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如果将其中的三角形进行图形变换,是否能够将剪剩下的两个图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就会发现,把三角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后,就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和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让学生学会验证定理.

3.做好课堂教学导入,唤起学生动手意识.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更具有好奇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提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效利用手边的工具开展科学性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认识到良好的课堂开端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从课堂的开始部分,就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来,保证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回顾知识,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知识,在探究这些知识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验证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教师应以这个理念引导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当学生证明了这一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一知识点.通过先证明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就能明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在探究时,学生需要先写下其中的逆命题,然后再通过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进行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让学生推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看成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更应重视让学生观察數学知识的整个产生过程,让学生具体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真正站在动手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探究,才能真正发挥数学这门学科的价值作用,促进学生认识新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切实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的含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形式进行学习,自己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折纸,对手中的折纸进行操作,通过动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验证,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理论,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5.开展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社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效应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能够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来,让学生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上进行理解,增加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生活化认识,也能让学生养成相应的数学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深入性的辅助,带给学生更为直观性的展示,促进学生的直观化认知养成,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个圆形卡片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得到答案,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探究半径不同的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动画和学生的发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确定两圆位置关系,让学生找到交点个数.

6.重视让学生进行反思,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预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反思,针对在数学动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是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切实化发展的良好方法.在进行动手操作后教师更应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课堂上使用了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完成的,让学生注重反思,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式的价值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选择应用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深入化的认识,切实发展学生思维中多元化的那一面,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燕全.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20(86):83-84.

[2]季金莉.“动起来”,实现变教为学的新举措——例析动手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23):25-27.

[3]陈小静.数学游戏课例引发的思考——《游戏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151.

[4]苏辉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5):35-36.

[5]徐臻.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2):151.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应用方法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讨论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