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2021-04-26孙畅魏广玉
孙畅 魏广玉
2型糖尿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的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1]。但糖尿病的病因及病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晰,但研究发现与很多类细胞因子关系密切。Nesfatin-1就是其中之一,其有降血糖、限食等功能,通过监测其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可间接评价降糖效果[2]。通过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使用效率,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血清中的血糖含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目标。根据相关实验说明,在调整血糖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调脂药物能明显提高降糖效果。非诺贝特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降血脂药物,但临床上很少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经历[3]。本次实验应用非诺贝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Nesfatin-1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43例,女47例;年龄32~8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1.4±10.7)岁;体质量指数23.6~35.2 kg/m2。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62.1±10.1)岁;体质量指数24.6~36.7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等症状;②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 PG)≥11.1mmo/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③无严重的并发症;④主要器官功能正常;⑤非过敏性体质;⑥非哺乳或者妊娠妇女;⑦愿意纳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②患有血液及风湿免疫性疾病;③急性感染;④近期接受大型手术或严重外伤;⑤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⑥不能按时随访;⑦肝肾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0.5 g/次,3次/d口服;若降糖疗效不理想,可增至1.0 g/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湖南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非诺贝特0.2 g/次,1次/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1个月,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适度活动,严格控制饮食。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Nesfatin-1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进行,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3个级别。显效:症状基本缓解,FPG≤7.2 mmol/L、2 h PG≤8.3 mmol/L;好转:症状减轻,FPG≤8.3 mmol/L、2 h PG≤10 mmol/L;无效:症状未见缓解、血糖水平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用药前、结束时抽取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静脉血约2 ml,对血样离心后保存。Nesfatin-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糖值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esfatin-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μ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esfatin-1水平比较(,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最多的糖尿病分型,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0~35岁以后发病,占糖尿病总例数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因为是机体生产胰岛素的功能障碍,甚至有的患者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使降糖作用下降,所以对于患者是机体相对的胰岛素缺失。虽然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增加更多胰岛素的产生,但是疾病后期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之前临床上将1型和2型糖尿病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是这种命名会造成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误解,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此种命名。
糖尿病患者很多体型偏胖,发病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不明显,在体检时或者发现并发症时才被确诊。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已经有青年化的趋势,部分青年人甚至儿童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数量少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测FPG、2 h PG,还应检测胰岛功能。具体判定数值如下:正常人FPG:3.9~6.1 mmol/L,2 h PG<7.8 mmol/L。当FPG≥7.0 mmol/L,2 h PG≥11.1 mmol/L就可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FPG在6.1~7.0 mmol/L、2 h PG在7.8~11.1 mmol/L时可诊断为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征象。而检测尿糖的结果不太准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确诊2型糖尿病的证据。胰岛功能检查:受检者口服75 g葡萄糖,然后监测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若患病时间长、血糖下降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在微血管改变的病理上导致的如肾血管改变、眼底改变、神经改变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血管的病理改变如心、脑等的改变虽少见,但仍是该病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
胰岛素增敏剂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首要目的,促进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4]。二甲双胍片首选因饮食和运动控制方法无法降糖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偏胖的2型糖尿病。本药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减少胰岛素剂量,并能降低血糖水平,还能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能提升机体对葡萄糖的使用,减少胰岛素抵抗,但口服药物吸收仅为60%,达峰时间(Tmax)约为3 h,不与血浆蛋白相联合。全部通过尿液代谢出体外,第一相半衰期(t1/2)约为4 h,第二相t1/2约为13~15 h,降糖持续时间约6~9 h。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干扰,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偶有消化道不适及乏力、体重下降、头痛、头晕、味觉异常、皮疹、寒战、心慌、潮红等不良反应,少有乳酸性酸中毒。对本品过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1.7 mg/dl)、肺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酗酒、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非诺贝特主要用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降低其胆固醇水平。与其他贝特类药物一样,非诺贝特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浓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和。非诺贝特不但能单药治疗,也能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同时调整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浓度。但是一定要注意,因为贝特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而且其还会产生肌溶解等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同时,贝特类药物如果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一定要谨防出现肌溶解、肝肾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非诺贝特自1975年起便开始使用,是最常用的贝特类药物之一,并且有着很好的效果和耐受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若口服降血脂药物,可提高降糖效果。非诺贝特通过生化作用干扰机体吸收与代谢脂肪酸,减低脂肪组织生成的敏感性,升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降血糖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两药结合使用可提高降血糖疗效。根据相关的动物试验证明,对大鼠注射少量Nesfatin-1,使大鼠减少饮食,使体质量指数下降,降低血糖,与调整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有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Nesfatin-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两药联合使用可有效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对降糖效果十分明显,其药理与显著控制血清Nesfatin-1水平相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