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21-04-26代良纯
代良纯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用的手段,主要是检验人员分离患者标本,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并实施鉴定,最后对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开展,以对结果实施预防和解释,对耐药趋势进行预测,对临床护理用药进行指导和鉴定。微生物检验在我国即使较晚起步,然而微生物检验也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以便实施针对性治疗,因此,在医院感染中开展微生物检验可获得较高的控制价值。本次研究主要对微生物检验的开展价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6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本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600例患者作设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女为347∶253;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50.18±13.40)岁;住院时间4~13 d,平均住院时间(7.10±2.35)d。对照组中男∶女为350∶250;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1.15±13.06)岁;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时间(7.15±2.3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检验及临床用药以医生临床经验为依据,未开展微生物检验。实验组患者开展微生物检验,具体检验方法为:将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应用于患者用药之前,对病菌进行提纯,细菌鉴定主要利用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细菌测定系统);对β-内酰胺酶(超广谱)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实施确诊,以此为依据实施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合理情况、使用抗菌药情况(抗菌药物指征)、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其中用药合理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治疗用药;而医院感染情况则包括总感染发生情况(手术部位感染、胃肠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感染程度(重度感染、中度感染、轻度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情况及感染程度对比 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感染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感染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感染程度对比[n(%)]
2.2 两组临床用药情况对比 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55.00%(330/600)低于对照组的90.00%(54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260,P<0.05)。实验组中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分别为35、535例;对照组中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分别为132、258例。实验组用药合理率95.00%(570/600)高于对照组的65.00%(39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500,P<0.05)。
3 讨论
微生物标本呈现一定的多样性,有的检验项目处理时间较长才能获得结果,应用抗菌药物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进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然而在近些年来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数量和种类呈现逐年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临床用药中存在大量滥用抗生素情况,对患者治疗和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需要控制在大约30%,然而抗菌药物使用率在我国却高达80%,与国际用药相比,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率提升明显[1]。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则会导致机体中菌群发生失衡情况,进而对二次感染进行诱发,一旦感染向呼吸道或消化道中扩散,则会导致医院感染几率显著增加,奠定产生超级耐药菌的基础,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增加[2]。因此,在临床上要以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文件为依据,强化管理抗菌药物,对合理用药进行促进。在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的途径为对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熟练掌握和了解,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掌握和评估,以此为依据对药物进行选择,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临床效果提升[3]。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缺乏、不当的药物治疗方案、过多联合用药等。大量使用药物会使患者体内毒素积累,使得不良反应增多,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则会出现很多耐药菌,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导致感染发生率降低[4]。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感染发生或者由于住院被传染、出院后感染发生均归纳为医院感染的范围,在医院管理中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极为关键,而控制因素主要为感染途径、易感人群、传统源,病原菌传播途径包括医院环境、医院人员、患者等,因此,在医院管理中要从根本上控制病原菌传播途径,在根源上切断感染源,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中发现医院感染主要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等,在对患者未开展微生物检验情况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缺乏针对性,进而无法预防医院感染[5]。而微生物检验的开展,不但可将检出致病菌的几率提升,保证对症治疗,对用药合理性进行提升,而且可对药敏性信息进行获取,对致病菌和致病菌含量(样本)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对医院感染进行针对性预防。但是,药敏性试验可将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要详细全面研究患者病情,防止微生物检验无限制使用,导致医院压力和患者支出提升。微生物检验的开展可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且可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呈现复杂多样的症状,要开展微生物检验,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针对明确病情、简单显著的症状,如果没有必要,可不开展微生物检验。为保证合理用药,在患者临床治疗时医生在使用药物之前,要综合判断和检查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在治疗中要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确保运用较小药物剂量,发挥较高的治疗效果,合理应用医院资源,将患者经济负担降低,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和健康,将患者受到药物的影响尽量减少。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同时,必须实现合理用药,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随着我国微生物检验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诊断中,以改进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合理配置药品资源,将患者治疗成本降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未来,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前景较好,有待于提升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度,进而大范围推广。邬红雨等[6]研究结果中显示,开展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合理用药率为95.65%,感染发生率仅为4.35%,而未开展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合理用药率为60.87%,感染发生率为39.13%,可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较高,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医院感染和合理临床用药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以微生物检验为依据实施用药,可保证用药针对性、合理性、科学化,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指导临床用药,另外可降低感染程度,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