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4-26冉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职能血肿微创

冉月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出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密切联系。临床上,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因非外伤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的现象,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1]。相关研究[2]发现,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常伴发诸多后遗症,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的124例脑出血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6.53±2.42)岁;出血量30~45 ml,平均出血量(37.54±3.41)ml;出血部位:基底节40例,脑叶12例,幕下1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7.12±3.60)岁;出血量30~50 ml,平均出血量(38.15±4.52)ml;出血部位:基底节42例,脑叶11例,幕下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中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生脑出血,且入院前未接受溶栓治疗;③治疗1个月后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完成相关评定工作;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脏器功能缺陷等;②脑肿瘤等因素引发的脑出血;③中途退出调查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即采用全身麻醉,经影像学检查,在患者出血部位作一马蹄形切口,作为手术入路,然后骨瓣开颅,将脑沟位置处分开脑回,达到出血位置,再在直视下吸出65%~75%的血肿,尽可能将周围薄层血肿壁完整保留。若患者伴有活动性出血采用电凝刀止血,无新的出血点后在出血部位放置引流管,与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连接,最后根据情况存留骨瓣、闭颅。术后接受并发症预防、营养神经等常规护治措施。

1.3.2 观察组 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即采用局部麻醉,经影像学检查,将脑出血发生的最大层面处的中心点位置作为穿刺点,并以此为中心,作一约3~5 cm直切口,然后行颅骨钻孔处理,将硬脑膜以十字形切口切开。注意在颞部入路时避开侧裂血管区。切开后通过钻孔将引流管置入至脑出血部位处,抽吸10~15 ml出血后,对局部头皮进行缝合,并固定引流管,与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连接,做持续性引流。如果引流不畅,可加入3~5 ml的尿激酶,将引流管闭合2~3 h后再开放,置管3~5 d。然后根据患者引流复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情况,若血肿完全引流则拔除引流管。术后接受并发症预防、营养神经等常规护治措施。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拔管时血肿清除率和术后7 d水肿体积。其中水肿体积=脑组织周围水肿最大面积层面的短径×长径×层面数×1/2-血肿量。血肿量=血肿高度×血肿最大层面短径×血肿最大层面长径×1/2。②采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共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③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6个维度,共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 d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SF-36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表3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3 讨论

脑出血病死率高,预后差,约50%患者在发病后数日死亡,而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相关研究[3]发现,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方法。发生脑出血后血红蛋白等血液成分的分解物将进入脑组织发生炎性反应,损害出血部位的脑组织。临床上常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操作者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但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并且可能损伤患者神经功能[4]。近年来,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相关研究[5]发现,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后可有效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脑水肿和神经功能受损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并且,微创手术可有效降低凝血酶瀑布样反应,延缓血红蛋白分解和抑制脑水肿始动,抑制颅内压的上升,改变脑水肿状态。相关研究[6]发现,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治疗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颅内血肿进行抽吸,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损伤血肿周围的神经组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张圣旭等[7]研究结果表明,B组(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NIHSS评分低于A组(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手术和置管吸引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职能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职能与功能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