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评价指标的构建策略

2021-04-20周起舞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周起舞

摘要:项目活动的评价指向“儿童发展”的教学评价,聚焦对幼儿在项目学习中获得持续的科学探究兴趣与态度、科学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动手操作与工程设计的热情与能力等,关注活动中儿童STEAM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在“自制滴灌浇花器”项目活动中研究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指标,通过双重指向、分层构建,聚焦行为、分级编制,实践运用、以评促学,汇聚合力、调整完善等策略,探索与完善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指标的设计,收获相关经验。

关键词:项目活动;幼儿STEAM素养;评价指标

幼儿项目活动是指幼儿以个体、小组或是全班孩子合作的形式,对一个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围绕共同提出的一个或一串问题,运用熟悉的材料将概念和经验进行再运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创造,从而自主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深度學习的机会与能力的研究过程。目前,围绕项目活动的研究已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实践,逐渐转向对幼儿在项目学习中获得持续的科学探究兴趣与态度、科学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动手操作与工程设计的热情与能力等的关注,目标更聚焦围绕儿童STEAM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将活动中观察、发现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和相关评价指标建立对应,以此来评价幼儿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有否获得有益的学习,其学习的程度和水平如何。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了解、发现、识别等方法判断幼儿STEAM素养的发展情况,从而更积极地助推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基于所在园幼儿在STEAM项目活动中的评价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双重指向、分层构建,聚焦行为、分级编制、实践运用、以评促学,汇聚合力、调整完善等策略,探索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并从中收获了相关经验,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双重指向,分层构建

认知科学研究表明,相互联系的跨领域知识更有益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且跨领域知识和概念是整合幼儿高阶思维、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而项目活动就是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生发出一种综合能力的学习活动。在幼儿进行STEAM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评价工具与维度指标是评价项目活动中STEAM教育的关键。不同项目活动中评价的关注点会根据内容的选择有所侧重,其量化表中的评估维度反映了教师在项目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值或关注重心。依据21 世纪核心素养和STEAM教育统整学科特征,我园在构建评估指标的内容与目标时,更多地开展以下思考:孩子在项目活动学习过程中会展现怎样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期望提高和发展的方向,具体表现在什么环节,是否有丰富且多元的学习过程表征,对工具与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各种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展现方式,以及幼儿自身对项目活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同时,充分考虑过程性特点和活动成效的双重指向原则,既有对幼儿在项目活动过程性表现作出“质”的评价,又强调项目活动完成情况要有“量”的要求,以实现评价促进幼儿STEAM素养发展的真正目的。

我园将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设计划分为项目活动中的STEAM(跨领域、学科)基本素养(一般性指标)和项目活动中的STEAM核心素养(针对性指标)共两部分。其中一般性指标包含自主能力、多种表达、合作交往、实践创新、思维能力、文化认同等六项内容。虽然“一般性发展指标”的维度更多体现的是基础性的综合能力素养,但由于这是针对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也应有别于幼儿其他类型的发展评价指标,仍然要突出项目的特定性,构建时需要体现出适用、兼容项目发展的特点。针对性指标则包含问题理解、方案计划、活动探究、检验修正、工具技术、阐述解释、评价反馈等七项指标。在设计时则更多地从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出发,聚焦幼儿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理解、实践、创新、修正、表达、完善等STEAM核心能力进行评估。从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能力发展要素来看,这两个维度的13项指标中所包含体现、匹配的相关核心素养,基本能完善项目活动整体的评价内容。因此, 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评价指标的设计将会是以针对性的项目 STEAM核心素养为基础,以一般性的多领域项目活动中基本素养为扩展,并指向幼儿能力发展建构的多领域、多元化素养的形成。

二、聚焦行为,分级编制

现有的关于项目活动中适合幼儿阶段的STEAM素养发展评价的成熟工具并不多,可选余地少。我园通过收集文献、运用和比较各种评价工具,参考《高瞻课程的观察评价体系(COR)》,从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体系的一般性指标和针对性指标两个维度,通过对照分析、分类删选与归纳重组,对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表达表征设计了三级评级指标。针对评级指标逐一分层,增加了每个指标相关的描述与建议,编制了比较具体的可操作评价工具(见表1)。

其一级指标下的要求作为该评价指标的参照目标,相关典型性表现则更多地落实到二级指标,结合幼儿个体或小组等在项目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通过量化评价帮助教师进一步判别STEAM素养的发展水平(见表2)。

三、实践运用,以评促学

在项目活动开展的阶段中或在整个项目完成后,我园不断在真实的活动场域内进行评价指标的对照与实践运用,由外部评价者聚焦项目活动中的各级评价指标,有选择地从相应的活动中记录幼儿的行为信息。通过信息筛选与汇总,对照幼儿

STEAM素养发展评价指标,判断该幼儿或小组群体发展的阶段水平,并就评价指标工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进行探讨。以此对幼儿STEAM素养发展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在评价工具中补充“等级评分项”以及“评语小结栏”,评分者可以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凸显幼儿在参与STEAM项目活动时对应展现的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观察评价STEAM项目活动的基础上,衍生出幼儿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厘清“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及方法,将评价指标工具与幼儿个体或群体发展单向结合,开展多样化评价。以“自制滴灌浇花器”项目活动为例,参照幼儿STEAM素养发展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内容的相关观察,发现该班级幼儿群体在该项目活动中展现的STEAM素养与能力,给予教师更多视角的发现与深层次的思考。基于评价结果,不断优化项目活动,以评促学,以评提能,最终促进幼儿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见表3)。

四、汇聚合力,调整完善

为了验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园在真实的项目活动场域中进行观察评价,将维度的重要性划分为3 个五星级别,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与评价,同时编制专家意见征询表,选取本园及联盟园内20位STEAM教育研究一线教师与专家。采用发送项目观察评价表的方式进行意见征询,征询的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STEAM教育标准研究专家,借助高校教师从理论研究的视角修订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类,STEAM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依托特级教师或名师团队从教育教学的视角修订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类,STEAM教育实践专家,选择STEAM共同体专业教师从教学应用的视角修订评价指标体系。聚三方合力,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发展性不断进行完善与修订。

评价的最终价值在于对信息的分析、思考,以此了解幼儿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幼儿的兴趣、能力、态度等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项目活动中幼儿STEAM素养评价指标的设计与构建的价值,不仅仅是让幼儿的项目学习与发展表现变得有据可依,其评价方法、评价策略、评价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运用,有效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帮助教师形成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对促进教师评价观念与能力的提升,即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检验和再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16(01).

[2] 顾志居.基于STEM 教育的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9(06).

[3] 卞娟娟.疫情期幼儿家庭一日生活与发展性评价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20(08).

[4] 白爱宝编著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