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2021-04-20黄小恢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有效利用乡土资源

黄小恢

摘要:将幼儿美术活动根植于乡土资源中,通过学习活动、自主活动、环境创设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从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美术;有效利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乡土资源是师幼生活中可以用来为美术活动服务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艺术美的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性。

一、在学习活动中利用乡土资源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注意解放幼儿的生活与成长空间,让幼儿在真实广阔的社会平台中去体验。美术集中学习活动是实施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的丰富资源,如风格各异的楼舍平房、历史悠久的老式建筑和佛庙寺院、羊肠小道、小桥流水等;水稻、玉米、薯类等各种时令粮食作物,油籽、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白菜、萝卜、茄子、黄瓜、南瓜等蔬菜作物。教师在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应注重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亲近乡土资源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大自然丰富的物产资源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利用大自然的物产资源开展美术活动,能够引导幼儿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充分发挥物产资源的作用,带领幼儿走出校门,开展美术集中学习活动。在走走、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观察自然和各种农作物,采集生物标本,欣赏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进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例如,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带领幼儿到向日葵地欣赏葵花,幼儿沉浸在金灿灿的葵花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葵花的颜色、形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带上夹板、颜料等材料去绘制向日葵作品。幼儿会将自己感受到的向日葵表现得栩栩如生,充满生命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美的种子也会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活用乡土资源

亲近乡土资源,把幼儿带出幼儿园去欣赏、感受,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当然,考虑到安全因素,经常带领幼儿去郊游、踏青、远足并不切合实际。教师可以利用本地自然风光宣传片,将自然风光拍成照片,制成幻灯片或直接拍摄视频片段,让幼儿感受与欣赏美丽的乡土风光,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颜料、纸、笔、剪刀等材料及工具,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例如,春天来了,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春天的美景照片或视频资源。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收集的照片展示在幼儿能欣赏到的墙面上,视频则由教师根据活动需要选择让幼儿感受、欣赏。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表现,如用皱纹纸制作桃花、柳条,用颜料表现蓝天白云、河流,再将幼儿表现的作品呈现在幼儿园内,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二、在自主活动中利用乡土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自主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经验,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和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的艺术表现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自主活动中,教师可将丰富的乡土资源投放在活动区中,指导幼儿借助乡土资源,开展“上色、组合、拓印、绘画、制作”等一系列美术活动,调动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

(一)自主上色

幼儿对于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可以将乡土资源与色彩相结合,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教师可以在活动区投放一些麦秆、枯树枝、竹筒等,放置一些颜料、绳子、盆子等辅助材料和排笔、刷子等工具,指导幼儿通过浸、染等方法进行上色,让幼儿感受各种材质上上色颜色的变化美。

(二)自主组合

自主组合就是幼儿自主选择一些乡土资源进行拼摆、拼贴、造型等活动。它突破了以往单一内容的限制和约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属性,对其进行巧妙的改造、组合,形成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选用各种颜色的水果,观察切面的不同花纹及色彩,依色彩归类和有序摆放,或重新进行颜色拼摆;指导幼儿将树叶、种子、草梗、废旧瓶子等原材料拼贴出各种有趣的新型物品与图样;指导幼儿利用土豆、香蕉、芋头、萝卜等本地果蔬,剪贴、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头发、眉毛、眼睛、嘴巴,制成各种果蔬卡通动画。幼儿在利用乡土资源自主组合中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乡土资源的珍惜和美好情感。

(三)自主拓印

拓印是比较简单的美术活动,小班和大班幼儿都可以进行。小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将莲藕、萝卜、南瓜等蔬菜切成各种图形做成印章,提供白纸、橡皮泥等供幼儿创作印章画。大班老师可以提供颜料,让幼儿拓印树叶或蔬菜叶面等纹理的自然物,要把自然物的纹理拓印清晰是比较难的,需要把颜料涂在树或蔬菜叶的反面,颜料不能多,否则就会不清晰。在这样的艺术表现,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真、专注和坚持的良好品质。

(四)自主绘画

自主绘画是幼儿自主利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区里投放一些石头、竹片、瓦片等自然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经验选择自然物开展一些涂鸦创作,或者运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一个个具有乡土气息的陶瓷、蔬菜、动物、植物等艺术品。

(五)自主制作

自主制作是指幼儿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小制作的活动。例如,采集树根做成根雕,把麦秆、稻草染色扎成动物,用卵石、苔藓等制作成“家园”;用饮料空瓶制作成漂亮的塑料花,用洗发水、沐浴露空瓶制作成卡通笔筒、储蓄罐,用易拉罐制作成小灯笼、酒精炉、小火车、不倒翁,用吸管制作成收纳箱、小盆景、小花盆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商量将制作的艺术作品通过展示台进行艺术展览和艺术作品欣赏,极大地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内容源于乡土自然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它们在幼儿眼中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其间,幼儿积极发挥想象、尽情创造,在自主表现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操,较好地提升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性。

三、在环境创设中利用乡土资源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利用走廊间、活动大厅、活动室、户外等场所,用好墙面、地面、空间等三维空间,营造积极健康、充满乡土气息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在大班,可在麻布袋上画上农民或在工具箱上画上工人,悬挂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或走廊上;在中班,可以用墙纸或灯笼架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摆放在走廊上或活动室的窗台上;在小班,可以用家乡的植物秸秆或植物叶片等染色并串成美丽的装饰品,挂在“娃娃家”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艺术作品展现在幼儿的眼前,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动机。教师还可在主题墙中,凸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本土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传统技艺,让其散发出浓浓的乡土味。幼儿园还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展示台,展示幼儿利用乡土资源创作的艺术作品,写上作品名称和幼儿的名字,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班级也应有相应的艺术展示区,展示每个幼儿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将幼儿的各种艺术作品在幼儿的小房间甚至家中进行展示,让幼儿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体验艺术美、创造美。

乡土资源是某一地方自然、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区域内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映了区域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要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适宜的美术活动,将幼儿美术活动根植于乡土自然、人文资源之中,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并积极表现创造,促进幼儿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从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尉菡.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20(50).

[2]聂汝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乡土教育资源的运用分析[J].教育界,2020(45).

[3]邱金祯.让自然材料为幼儿美术活动插上翅膀[J].儿童与健康,2020(09).

[4]徐祯池.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J].幸福家庭,2020(07).

[5]李姣玥.把農村幼儿领进“美”的大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农村幼儿美育探索[J].新校园(阅读),2017(02).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有效利用乡土资源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