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中幼儿合作素养的特点与培养

2021-04-20潘丽新王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沙盘游戏体验式

潘丽新 王美

摘要:合作素养是幼儿成长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品质。教师制定系统的沙盘游戏课程主题,开展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课程活动,通过“一对一”跟踪并记录幼儿团体沙盘成长过程,可从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情感三方面发现幼儿合作素养发展的特点,从而有效利用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素养。

关键词:沙盘游戏;体验式;合作素养

合作素养是幼儿在成长阶段需要着重发展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建议“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学习分工合作”。为有效促进幼儿合作素养水平的发展,明晰幼儿合作素养特点是首要任务,大连市实验幼儿园引进了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培养研究等理论基础指导下,结合幼儿“以游戏为本”的基本特点,利用团体沙盘游戏发现幼儿合作素养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依据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所秉持的“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人有自主性,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观点,与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整体目标存在一致性。同时,沙盘技术理论强调人在沙盘游戏世界里有意识、无意识地交流与表达,是一个自我释放与自我本能重塑、自愈的过程,这与人本主义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意识观点也是一致的。可见,运用体验式团体沙盘技术有利于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

目前,在国内外已有研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的社交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其中主要的治疗形式为儿童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幼儿体验式团体沙盘也是该疗法中的一种干预策略。合作交往是幼儿健全人格结构中的典型积极人格特质,游戏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使其成为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在合作素养培养层面,能够让幼儿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对合作形成正确认识,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合作意识;在游戏体验中丰富合作情绪,体验积极的合作情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本研究结合体验式团体沙盘研究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对幼儿体验式团体沙盘的跟踪观察记录,确定研究重点聚焦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情感三个维度,来观察、评价幼儿合作素养的发展特点。

(二)研究价值

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对未来社会个人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强化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意识,重新把人们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发展之初,体现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目前,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幼儿合作教育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任务。

体验式团体沙盘技术的核心作用是加強团队合作能力,该技术能够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自信心,增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因此,本研究利用体验式团体沙盘技术,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与分享,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愿景认同的意识,懂得责任分担,学会协商共赢,养成良好的合作素养。

二、研究过程

从行动计划研究目标及任务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沙盘技术在幼儿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项目研究核心成员组,从实际出发,通过预设和生成的途径,确立研究内容,实施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过程

编制《幼儿合作素养发展水平调查问卷》,依据幼儿合作素养观察评价中提出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情感三个维度,结合沙盘游戏中幼儿合作性发展的研究规律与经验,聚焦每个维度下的幼儿合作性的典型因素,即合作态度、同伴关系、社会焦虑,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基本结构,并细化出了科学的调查问题。

利用“幼儿合作素养发展水平调查问卷”,面向大连市实验幼儿园中、大班的12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经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中班幼儿中,合作态度方面,57%的幼儿表现为“好”,37%的幼儿为“较好”,6%的幼儿为“较差”;同伴关系方面,66%的幼儿表现为“好”,29%的幼儿为“较好”,5%的幼儿为“较差”;社会焦虑方面,46%的幼儿表现为“好”,51%的幼儿为“较好”,3%的幼儿为“较差”。

大班幼儿中,合作态度方面,56%的幼儿表现为“好”,40%的幼儿表现为“较好”,4%的幼儿表现为“较差”;同伴关系方面,73%的幼儿表现为“好”,22%的幼儿表现为“较好”,5%的幼儿表现为“较差”;社会焦虑方面,49%的幼儿表现为“好”,47%的幼儿表现为“较好”,4%的幼儿表现为“较差”。

(二)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实施过程

幼儿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采用3~8人为一个小组或4~8个小组组成一个团队的方式,在沙盘教师的陪伴下,幼儿自主选择沙具,在沙盘中将沙子、水和沙具自由用于意象创建,链接意识与无意识,沙盘教师遵循“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的原则,在真诚、关爱的守护、陪伴中,治愈和调节幼儿积极的心理意识品质。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从中班和大班各筛选出合作性方面低于同龄幼儿水平的6名幼儿,按照研究计划每周一次对其在合作性方面进行沙盘操作干预,并设计了《幼儿沙盘跟踪记录表》,通过观察记录表,进行幼儿沙盘活动记录,纵向分析比较每位幼儿在沙盘游戏中递进式的发展变化轨迹。同时,实验教师还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分散性时间,采用适宜的观察记录方法,依据不同的学习品质和能力的观察目的,对跟踪的实验幼儿进行了观察,记录幼儿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情感三方面合作素养的变化,为使用沙盘心理技术的幼儿在合作素养发展水平方面提供依据。

在幼儿合作性发展研究上,结合《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合作性发展的目标,参考国内外研究中幼儿合作性量表,分别梳理出了幼儿合作性突出的行为表现,采用行为检核的观察记录方法,分别在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实操和日常区域游戏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行为检核观察记录。纵向比较幼儿合作性发展情况,横向对比参与沙盘游戏体验的幼儿与日常生活中合作性发展表现的效果,总结沙盘游戏和幼儿合作性发展的关系和效益。

(三)体验式团体式沙盘游戏课程内容

1.第一阶段

游戏目标设定为:初步感受沙盘游戏,熟悉沙盘游戏;初步感受沙盘游戏中的交往与规则;游戏中有合作交往与交流的愿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游戏方式为个体沙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己把喜欢的沙具摆放到自己的沙盘里。如果出现问题,幼儿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比如“手心手背”“钉钢锤”等。不碰别人的沙具,喜欢别人的沙具时,要和同伴商量,征得他们的同意。当别人要进入自己的沙盘时,要维护好自己的权利。

2.第二阶段

游戏目标设定为:在激发合作与交往的意识基础上,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幼儿的互动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手脑协调能力。

游戏方式为团体沙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能碰别人的沙具,在自己的小组内摆放;小组成员通过“手心手背”方式确定取放沙具的顺序,记住自己的顺序号;每次取2个,取完摆放在小组内沙盘里,按照顺序都取放完为一轮,共取4轮;出现问题小组成员内部商量解决;四轮摆放完后小组成员观察沙画作品,说出感受。

3.第三阶段

游戏目标设定为:初步学会合作与交往,体会合作的快乐;初步养成规则意识,感受尊重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进一步开发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游戏方式为团体沙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能碰别人的沙具,在自己的小组内摆放;手心手背决出摆放顺序,记住自己的顺序号,小组内轮流摆放;每次取2个,一共取3次;出现动别人的沙具、多拿沙具、别人闯入等问题时,小组成员商量讨论解决;三次轮流摆放结束后,组内成员彼此交换位置,看看每个人摆放的沙具和沙画,谈感觉;交流一下小组创造的沙画,谈这次沙盘游戏感受。

4.第四阶段

游戏目标设定为:学会合作与交往,体会合作的快乐;养成规则意识,感受尊重的快乐;形成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进一步开发与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游戏方式为团体沙盘。在游戏过程中,中班幼儿用手心手背决出顺序,大班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决出顺序,记住自己的顺序号;说明主题,小组成员讨论商量如何呈现主题,比如一次拿几个沙具,拿几次,怎样摆放等;轮流摆放结束后组内成员看沙画,讲一讲为呈现主题拿了什么沙具,摆时候怎么想的;出现的问题由小组成员商量解决;中班幼儿还要组间交流:看和听讲解,介绍小组创作的沙画。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在幼儿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中的跟踪式观察记录,按照本研究确定的幼儿合作素养的三个维度,总结出了幼儿合作素养的发展特点。

(一)合作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班组幼儿和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呈现递进的特点,并都能通过沙盘技术的干预而逐渐提高。当同时以主题沙盘游戏开展时,初期幼儿对教师提出的合作摆沙盘几乎是不予理会的,即使在教师多次的引导下也很难合作完成沙盘的拼摆;探索期,教师尝试改变引导策略,作为幼儿的同伴和幼儿一起进行团体沙盘游戏,隐性地引導幼儿合作,这样的方式让一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幼儿逐渐有了合作拼摆的意识;较成熟期主要的表现是幼儿明确教师的主题后,能够进行合作拼摆沙盘,过程中还有了和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合作习惯发展的特点

在主题团体沙盘游戏中,通过大班组和中班组幼儿在合作习惯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幼儿自觉主动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大班幼儿较中班幼儿在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上可能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幼儿合作行为习惯容易表现为自觉主动,不良性格特征的幼儿则反之。幼儿对陌生小朋友和好朋友的合作习惯也存在显著差异。

(三)合作情感发展的特点

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幼儿在合作情感的行为表现即宽容度、接纳度上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大班幼儿的宽容接纳度明显强于中班幼儿,不同年龄幼儿合作情感的稳定性普遍较差,情感强烈、短暂、不稳定。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幼儿宽容接纳度、情感稳定性明显高于不良性格特征幼儿。幼儿对陌生小朋友与对好朋友的合作情感存在显著差异。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幼儿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研究的实施,让我们对幼儿合作素养的特点有了新的发现,得出了一定的研究结论,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素养。

(一)树立正确理念,确保培养科学性

培养幼儿的合作素养首先需要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儿合作性教育的理念。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先进理念的确立要以《指南》为首要依据。幼儿合作性的培养是《指南》社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经验。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出的“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要点”转化到幼儿合作性培养上,我们应明确: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的合作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主要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游戏是有获得体验的重要方式,应重视发挥游戏的作用;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源。

(二)发挥游戏作用,提高培养体验性

非独立性游戏需要幼儿的合作参与,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也就成为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一大特点。幼儿在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中,通过选择、摆放沙具,与同伴间合作互动,调整沙具等一系列行为活动,丰富了在团体游戏中合作的体验,让幼儿在团体沙盘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获得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情感等合作素养的多维度发展。

(三)重视家园共育,实现培养的全面性

家庭教育在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上起到主要作用,幼儿园应利用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把体验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参与、体验、感悟式教育引入家长课堂,运用游戏这种方式,借助沙具展开亲子间的非言语沟通,在合作摆沙盘中增进亲子合作。在游戏过程中,父母看到孩子在沙盘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发现孩子合作素养发展的特点及问题,通过多次与孩子共同体验团体沙盘游戏,他们开始清楚合作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变家庭教养方式,鼓励和强化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情感和习惯,帮助幼儿建立合作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合作素养。

总之,体验式团体沙盘游戏在幼儿合作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为幼儿的合作、创造与体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体验式幼儿团体沙盘游戏研究,让幼幼间在合作创作沙盘过程中获得了合作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也让教师通过跟踪观察记录幼儿沙盘游戏活动情况,发现了幼儿合作素养发展特点,也为我们对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冠兴,魏锐,刘坚,等.合作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

[2]郭丽华.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体会[J].儿童与健康,2017(9).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沙盘游戏体验式
并发症体验式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体验式德育:体验什么,何以践行
再见,爸爸……
沙盘游戏对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关系的干预
让沙漠之花悄然绽放
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