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施用米糠对羊肚菌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04-15崔文浩郑定邦郑江程

食药用菌 2021年2期
关键词:米糠羊肚分生孢子

崔文浩 郑 洁 郑定邦 郑江程*

大田施用米糠对羊肚菌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文浩1郑 洁2郑定邦3郑江程1*

(1. 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2.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3. 衢州市铜山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

通过直接施撒不同用量的米糠于土壤中,比较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品质情况,探索羊肚菌栽培基料免堆置发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施用0.5 kg/m2米糠,羊肚菌综合性状表现优,平均产量1 027.2 g/m2,出菇密度19.3个/m2,子实体单重17.8 g,子实体形态佳、商品性好。表明播种前直接施用未发酵、未高温灭菌的米糠可作为羊肚菌栽培中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操作。

米糠;基料;羊肚菌

羊肚菌(spp.)是子囊菌中一类珍贵的食用菌品系,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21世纪初,四川地区首次采用外源营养添加技术,使羊肚菌大田栽培模式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1]。笔者经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在土壤中施用一定的营养物质对羊肚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大田施用的基料如农作物秸秆、木屑、牛粪等,需要提前粉碎并堆置发酵后才能使用,成本高,操作繁杂。本试验选择未发酵、未高温灭菌的米糠作为营养基料,在羊肚菌播种前直接施用于土壤中,观察不同用量对羊肚菌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以期筛选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能提高羊肚菌产量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及培养基

栽培品种选择六妹羊肚菌(),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该品种的特点是菌柄光滑、色白,菌盖与菌柄交接处凹陷不明显;菌盖尖顶状,呈红褐色至暗红褐色;棱纹密度中等,纵棱明显;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两种[2]。

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和外源营养袋配方一致,均为小麦60%、木屑30%、砻糠3%、腐殖土4%、石膏1.5%、石灰1.5%。其中,小麦需要提前3天用1%石灰水浸泡。基质按比例搅拌均匀,用14×30×0.004(cm)规格的聚丙烯袋装料。装料紧实度一致,装好后轻轻压平,在121 ℃高压条件下灭菌2 h。

1.2 栽培设施及试验设计

试验在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基地的单体大棚中进行,钢架大棚宽8 m,长32 m,肩高1.5 m。棚顶覆75%遮阳率的遮阳网及薄膜。棚内安装喷雾系统。棚内土地须深耕,耙平做畦。畦宽1 m,畦间沟宽50 cm,保持土壤含水量20%~30%。以畦面长度5 m为一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5 m2。

米糠色泽新鲜一致,无酸败、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播种前称取不同用量的米糠均匀施撒在小区畦面上。每小区施用量,处理1为2.5 kg,单位用量为0.5 kg/m2;处理2为5 kg,单位用量为1.0 kg/m2;处理3为7.5 kg,单位用量为1.5 kg/m2;对照(CK)不施用。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小区。用钉耙将米糠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图1),即时将菌种撒播在畦面上,每小区播撒2袋,播种后及时覆土。

图1 施用米糠后的畦面

1.3 栽培管理

畦面出现“菌霜”后喷透水一次,之后根据土壤墒情管理水分,保持土壤湿润。覆土两周内摆放营养袋,每小区放20袋。1月下旬温度低于0 ℃,添加大棚裙膜用以保温。2月上旬气温稳定在5 ℃,畦面“菌霜”逐渐褪去后,再喷一次透水并撤去营养袋,刺激出菇。2月中旬羊肚菌原基开始形成,控制大棚内温度在20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土壤含水量20%~30%。并要保持空气新鲜和一定的散射光。

1.4 性状观测记录及数据分析

播种后观察并记录羊肚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畦面上的生长情况。当羊肚菌子实体棱纹展开、蜂窝状凹陷基本形成时即可采收,用小刀齐土割下菌柄基部。统计并计算各小区产量和子实体密度。每处理选取15个形态正常的羊肚菌样品测量平均单个重、子实体菌盖长度和宽度等。利用SPA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生物学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羊肚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生长情况

羊肚菌播种覆土后观察畦面发菌情况,未发现因施用米糠而导致土壤感染杂菌的现象(图2)。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的菌丝萌发速度均快于对照(表1),播种7天菌丝即可长透土层,并在土壤表面形成分生孢子,俗称“菌霜”(图3);播种后12天,处理3的分生孢子最快长满畦面,且菌霜最洁白浓密,而此时对照组分生孢子还较稀疏(图4)。说明米糠对羊肚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表1 不同处理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情况比较

注:“ +”越多说明分生孢子越浓密。

图2 播种后16天畦面羊肚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表现

图3 播种后7天处理3菌丝长出土面的情形

图4 播种后12天处理3(右)和对照组(左)的畦面

2.2 不同处理的羊肚菌产量和出菇密度

羊肚菌从2月20日开始采收,于3月30日采收结束。结果以处理1的平均产量较高,为1 027.2g/m2,与处理3、对照组的差异显著(表2)。处理2产量较对照高6.75%,处理3产量较对照低8.16%。观察不同处理的出菇密度,以处理1单位面积的子实体个数较多,比对照增加3.21%;处理3密度低,为14.4 个/m2,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准。

表2 不同处理的羊肚菌平均产量和密度的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0.05),表3同。

2.3 不同处理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单个重量

从子实体形态上看,添加米糠的3个处理子实体呈修长圆锥形,菌盖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处理1的平均菌盖长度为7.05 cm,宽度为2.92 cm,商品性佳(表3)。而子实体形态又影响平均单重,3个试验组的子实体单个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高19.46%、12.08%和19.46%。

3 小结与分析

本试验在羊肚菌大田栽培播种前,往畦面直接施撒不同比例的米糠(0.5 kg/m2,1.0 kg/m2,1.5 kg/m2),免去了基料堆积发酵环节,发菌过程未发现土壤表面有被杂菌侵染的现象。最终子实体的平均产量和密度以处理1(0.5 kg/m2)较优,分别为1 027.2 g/m2和19.3个/m2,子实体单重17.8 g,商品性较好。该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增产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虽然羊肚菌的出菇机制尚不明了,但与土壤营养、分生孢子长势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3]。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米糠的羊肚菌菌丝生长更快,子实体形态更好,平均单个重量更高,说明土壤中的米糠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从小区平均产量看,米糠添加量最高的处理3反较对照下降8.16%,出菇密度仅14.4个/m2,显著低于其余处理。说明米糠添加过多虽能提高分生孢子的浓密度,但会抑制子实体原基形成,致使子实体个数减少,产量下降。

[1] 谭方河.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 食药用菌, 2016, 24(03): 140-144.

[2] 陈影, 唐杰, 彭卫红, 等.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6号’[J]. 园艺学报, 2017, 44(12): 2431-2432.

[3] 刘福阳, 王爱仙, 王怡暄, 等. 不同栽培种配方对羊肚菌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18, 37(05): 19-22.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N19C150001);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K39)

崔文浩,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cuiwh_defoe@126.com。

S646

B

2095-0934(2021)02-138-03

猜你喜欢

米糠羊肚分生孢子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不同地区米糠粕营养价值的研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鸡 妈 妈
猪饲料中添加米糠莫超量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米糠美容,打造肌肤的健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