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

2021-04-13李会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语言教学学前教育

李会丹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教师的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由活动的创建者转变为引导者、发展者等多种类型,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善于引导幼儿步入正常学习的流程。[1]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所面对的对象一般是3~6岁的学龄幼儿,而此阶段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也十分注重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曾多次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民生问题,在这一教育阶段,通过完善体制的前提下,教师这一角色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改进幼儿教学策略,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就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语言教学  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40-02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在幼儿阶段中,往往他们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单单是与人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中还包括口语表达技巧以及口语表达逻辑和口语表达内容。我们要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得到有效的口语表达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游戏活动的教学特点

热爱游戏玩耍是幼儿的自然特征,在幼儿日常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有助于消除幼儿的厌学情绪,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合理地运用游戏,这对幼儿的培育有莫大的帮助。随着教育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中心。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因此将教育目标纳入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新趋势。我们应研究游戏学习的意义、重要性、优势,正确理解游戏学习以及如何进行游戏学习。

由于幼儿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更好地学习知识,所以在普通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把幼儿游戏当作一种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更喜欢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唤醒世界来认识世界,幼儿园的老师把它变成游戏,幼儿通过游戏感知世界,老师又把学习任务纳入游戏,幼儿更喜欢学习。因此,我们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习新知识,为提高幼儿的教育水平和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智力、身体和道德发展作出重大贡献。[3]

游戏是一种学习活动的方式,有着开放自主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想象力以及语言交往能力都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小,自我约束力不够,与人交往的经历较少。自主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且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今的自主游戏现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很多自主游戏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并没有确立好幼儿的主体地位。要通过探析幼儿区活动中教师的定位,来找到一些幼儿区活动中对于教师指导策略分析。力争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儿童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接受教育,了解更多的知识,锻炼他们的灵敏性,让他们学会语言表达。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指导对象上的“重集体,轻个别”现象

首先是幼儿教师指导时容易出现重集体而轻个别的现象。游戏虽然是一项集体教学活动,对于集体的重视是首要因素,但是不能因为重视集体问题而忽略个人的发展问题。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过分关注集体情况,而忽略了个别幼儿的发展。

通过相关数据显示,在户外的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的集体指导次数远大于分组指导和个别指导的次数。所以在游戏的指导对象中,并不能完全顾及到每一个幼儿。而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更关注那些在户外体育游戏当中较为活跃的儿童,而忽略了本身就较为胆小的儿童,让他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另外,在游戏教学指导中,会存在频率高效率低的问题,幼儿教师过于关注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中的一举一动,过度担忧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以及幼儿之间是否会发生争执。频繁地关注这些问题,会降低教学活动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幼儿培养自主游戏能力,也不利于幼儿培养体育竞技精神。同时,课堂教学容易出现规则混乱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导致教师指导频率高,但是指导效果效率低的现象。

(二)教师过度紧张幼儿安全问题

教师过度紧张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主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并且教师需要充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部分幼师过度紧张幼儿的安全问题,时刻关注着幼儿的一举一动,不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活动,培养自主活动意识。

三、在游戏活动进行语言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采取賞识教育,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口语表达能力是通过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就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内敛的幼儿来说,所着重需要训练的是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能够大方坦然地与别人进行沟通。

同时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表达水平,幼儿每天在学校上直接接触的就是幼师,幼师的口语表达习惯,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幼师本身拥有一个高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会对幼儿产生良性影响。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很多幼儿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那么教师对于他们的影响也就更大了。

(二)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故事情景游戏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故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表达能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因素,一切活动都应该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儿童的动态,保障他们的安全。并且在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时要注意排除一些比较危险的东西,比如一些尖锐的物体,防止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被扎到。同时要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幼儿游戏故事活动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不仅仅是要有趣味性,让儿童口语表达得到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幼儿户外游戏故事活动的教育意义,把知识融会贯通在幼儿户外游戏故事活动的过程中。

(三)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学

每个幼儿的学习习惯不同,口语交际能力也不同,自身性格也有差别,如果对于所有的幼儿都采用千篇一律的练习方法,是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需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将幼儿进行分小组练习,让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幼儿,并且教师要关注小组学习动态,为幼儿答疑解惑,给他们提供一些口语交际技巧。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让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更快地提升。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幼儿的交往特点往往建立在双方互动过程中,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更为明显,游戏活动也是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且多数游戏模式都建立在幼儿接触过程中的传递,形成了该年龄段特殊的互动模式。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彼此交流,为他们彼此间的交往提供环境和材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资源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通过这些策略来发挥教师在学前孩童学习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开端,提高思想的灵活性以及灵敏性。

(五)采取多种的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在幼儿身上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且学前教育活动中必然伴随着一些具体的感知、操作等活动,这也是幼儿学习探索的必经之路。幼儿时期的求知欲是最为强烈的,它充分展现在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索的欲望,而教师便可以以此为活动的切入点,建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开展绘画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边示范边介绍选择性地使用合适的颜色,当幼儿看到颜色的重叠或者搭配时,就会产生自主绘画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分析和改善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幼儿的交往能力通常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下和更多的机会中得到锻炼,一般来说,幼儿长时间在亲密家长的陪伴下会有一定的依赖感,而学前教育的环境一般建立在比较集中的区域,不管是教师还是活动地点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极为陌生和不适应的,容易造成幼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继而引发一些不易控制的躁动行为,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当及时为幼儿提供舒适的交往环境,设置一些有趣的孩童因素,增加互动实践的机会减少幼儿的焦虑感,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通过让稍大年龄的中班幼儿或者较为外向的幼儿为大家表演节目、做游戏等,通过合适的交往慢慢缓解新入幼儿不适的情绪,在感受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交往,同时,也对整个学前班级的团结有着促进作用,彼此相互成长。

四、結语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的,作为幼师必须要十分重视他们的学习状况。并且针对现阶段幼儿存在的普遍性不足加以把握,带领他们克服不足,努力练习。通过正确的方法,利用游戏活动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海丽,结合语境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教学参考,2017(28):96.

[2]许翠单.游戏故事对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5):30.

[3]舒谟.基于幼儿园体育游戏指导的观察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0(5):839.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语言教学学前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