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究

2021-04-13丁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评价

丁毅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地理知识中的名词概念容易教,但是涉及具体原理的应用和实践就很难落实到位,因为许多地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背诵,但是难以理解,即使配合课本上的图片以及配套的地图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灵活应用,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地理实验教学,通过直观的现象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印象深刻,再通过实验后的思考与总结,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验教学  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01-02

目前有不少学校并不注重地理课堂的實验教学研究,还是一味地以书本知识内容教学为主,又或者是以视频、图片、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讲解,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而且就算有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验,但是也没有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评价。对此,本文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

1.影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开发和应用的问题

1.1实验器材缺乏,选用艰难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讲授书本上面的基础理论,还要根据实际教学目标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到各种器材或者一些拓展资源,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操作过程中,学校的地理实验器材并不完整,而且在选择使用上也存在困难,很多班级都需要用到同一套器材,但是器材的数量相对不足。基于上述这些问题,学校的地理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显著提高。

1.2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较弱

因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复杂,这对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教学任务。目前高中大部分地理教师普遍重视单一讲授课本知识,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实验教学内容缺少相应的重视和应用,从而导致地理教师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使得高中地理实验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和应用。

2.在地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地理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因此,实验项目应尽可能适合学生参与,实验材料要方便获取,实验本身也应当结合学生常见的地理现象来设计,而且实验难度要在学生的水平之内,防止过犹不及。高中地理实验一般有动手制作类、观察观测类、模拟演示类、考察调查类四种,这四种实验分别对应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比如动手制作类可以让学生绘制简易地图,绘制三圈环流图以及等高线平面图等[1]。通过这些实验操作,学生就能直观地掌握理解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理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2.1组织户外实践,提升地理实验广度

学习地理就是研究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并加以应用的过程,而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往往仅依靠地理课本上的原理讲解以及图片示例,这样认知度很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名山大川走一走,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理解和消化课本上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比如在山上可以观察岩石的种类、山体的构成、植被的分层、山地的地形地势等,加深对地理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学生不能理解海拔为什么会影响气温的变化,可以把“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作为户外实验教学项目。准备实验材料:温度计、海拔测量仪器,或者手机自带的海拔测量软件;实验地点:学校附近高度超过1000米的大山;实验时间:14时,温度最高;实验过程: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携带一份实验器材,分组爬山,每隔海拔落差100米进行一次记录,对时间、温度、高度进行统计,一直爬到山顶为止。在完成实验后,让每组学生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就会发现各组的数据都是比较近似的,每隔100米的海拔落差,气温的下降幅度约为0.6度。教师再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通过户外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总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户外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提醒,活动开始前要有安全预案,保证户外地理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2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地理实验教学

生活化地理实验教学是将教学场景置于生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门以地球表面事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是地理的实验素材[2]。所以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地理实验教学。

例如学习“大气对流运动”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电器构建一个小实验。其主要包括两个简单的部分:一是打开冰箱门,用手感受一下冰箱门,是门的上部空气较冷,还是门的下部空气较冷;二是将盛有熟米饭的电饭煲打开,观察水蒸气的运动方向,并分别感受电饭煲上方和下方的温度。在这一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无论涌出来的是冷空气,还是热空气,都是上热下冷,从而对大气的对流现象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这样,通过生活素材的充分利用,教师让学生模拟了自然界的对流现象,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地理现象,还使其将宏观上的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2.3设计创新实验,拓展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实验教学所运用到的知识内容非常多,有不少学生记不住这些地理基础知识。那么除了一些固有的地理实验之外,教师与学生可以合作共同设计创新实验,以此来加强地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设计地理实验,从而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进行有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地理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来根据教学目标的规定进行创新改革。让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所涉猎到地理知识进行大胆假设、逆推等。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在两个不同的水瓶中分别装进适量的水与沙土,同时将能够正常使用的温度计插入其中。将2个水瓶放在太阳下暴晒,从实验开始每过3分钟进行温度的记录。通过这个简单的地理实验,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水和土壤的比热容不同,从而引导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在实验完成之后,要让学生对每一次的实验进行报告记录,培养学生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思维逻辑能力[3]。

另外在此次地理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此地理实验进行升级拓展,提升地理实验的高度和广度以及创新程度,例如可以让学生更换实验的材料和装置,可以将水和土壤换成岩石、金属等其他材质,将玻璃瓶换成塑料瓶、塑料膜、露天实验等其他装置,从这些变化中,得出材料和装置的变化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甚至生成实验论文。这样将实验的主导地位由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上,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加,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地理实验学会并提升对比、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延伸等能力,甚至论文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

2.4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观念从重视结果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而在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中,也不应该只重视结果的教学,同样也需要重视过程的教学。故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多主体、多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水土流失”这一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两组,A组:用光滑斜面代表山坡,斜面上敷以一薄层粘土(约2厘米厚)代表植被不良的山坡;B组:同A组外,在粘土上覆盖一层棉质毛巾或沙布表示上覆植被良好。请两位同学同时用雾化喷头向上述A、B组洒水模拟大气降水,指导学生观察哪一组的水更快流出,哪一组的粘土更快被冲刷干净,并分析和讨论其形成原因。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用书面测试和多元评价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其中,前一个书面测试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主要考查方向为学生通过地理实验对于“水土流失”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后面的多元评价表则可以构建学生态度、小组氛围、分工合理程度等多个指标,每个指标占据一定的分数,而且都有个人评价、小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步骤,综合分数即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总体评价。这样,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从过程和结果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促进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内实验与户外实践的结合,创新设计地理实驗,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样就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更好地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更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成绩,同时这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5):43-44.

[2]赵淑明.探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实验[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2):148.

[3]屈冰冰,李会平.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以“热力环流”教学为例[J].求学,2019(4):28-30.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实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