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制教学模式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2021-04-13尹秀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在“新时代高教四十条”倡导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和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本文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依托,提出“项目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项目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  商务礼仪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79-02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要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笔者所在学校恰是一所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双重驱动力下,本文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依托,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引入“项目制教学”模式,阐述和探讨具体的教学项目和内容改革,并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1.《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商务礼仪》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作业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尽管课堂上有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但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口头讲授和理论知识积累为主,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练习和运用;缺少专业的实训室,难以进行实务操练,无法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礼仪知识的渴求度高,积极性高,但受限于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欠佳。

2.“项目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项目制教学”就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刘婷(2011)提出,项目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处理。在过程中学生需切身参与和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等全部环节。“项目制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而是突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部分课程难以对接到真实的企业或者行业项目,因此会采取模拟项目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真实项目和模拟项目各有优缺点。金立群(2019)认为,如果教学中采用企业给出的真实项目,那么最终检验就不同于平日的课堂测验和试卷考核。这种检验一方面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更真实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更加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会带动他们自发、高效学习课程知识,第一时间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真实项目对接和导入困难,操作性强,对师资要求高,完成难度大。模拟项目可由任课教师设计和规划,可操作性强,易于实施。但是模拟项目无需经市场和业界的检验,相对来说学生的压力较小,实施力度和效果较容易流于表面。

3.教学改革内容和项目实施

3.1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相结合

《商务礼仪》课程的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一是通过教师设计和导入模拟项目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项目中体验真实的信息刺激,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亲身经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组织和策划“模拟校园招聘项目”,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求职简历,布置现场并邀请评委导入真实面试场景,由学生担任应聘者参加面试。教师可直接观察面试者的个人装束礼仪,同时引导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面试话题进行讨论,演练面试过程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面试礼仪。

二是恰当和适时地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去,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比如,为学校某大型会议提供会务礼仪服务,或为社会某团体的大型活动提供仪式礼仪服务。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情景式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参与,帮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还可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亲自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结束后,师生需要共同交流评价,巩固项目工作的成果。

3.2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期初将班级学生分成相等人数的小组,一般5人为宜。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书,学生需提前了解任务书中所布置的各项任务。项目任务书包括项目名称、学时、组别、组长、成员、职责分工、实施方案、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任务项目书的模板和大纲由教师设计完成,具体内容由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逐一完善和填写。设置的项目必须要能够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既要能引导学生对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又要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依据《商务礼仪》的课程内容设计出形象与装束礼仪、仪式礼仪、会务礼仪、商务宴请礼仪、求职礼仪、某国(自选)商务接待方案设计共6个项目,通过对项目的整合和设计,让学生对礼仪知识有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如表1所示)。同时针对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申请购买实训所需的实训耗材(如装束礼仪中西装、套裙、领带等可展示和使用的物品),并申请建设相关实训室(会议室、形体室等),完善实训条件,为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在课后成立礼仪社团,经常性开展礼仪训练,通过礼仪形象展示、礼仪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礼仪行为的习惯养成。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突出过程性考核在期末考核成绩中的占比。首先,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一半,考核内容包括平时的项目参与率20%、团队协作率20%和项目完成率60%,评价方式为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其次,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另一半,分为实践考核70%和理论考核30%。实践考核由各小组抽签确定题目后完成一次模拟项目的现场展示,由教师和各小组一名代表组成评委,打分决定各组成绩。现场展示完成后各小组在试卷上进行闭卷的理论知识测验。这样的考核方式强调了学习的过程性,提升了学生平日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避免学生到期末“临时抱佛脚”;也强调了团队合作,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小组内部自评机制避免了部分同学在团队中“浑水摸鱼”。最主要是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强调了《商务礼仪》课程的应用性,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礼仪运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5.结语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竞争力,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教学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理论知识广博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项目制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时代在进步,礼仪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通过项目制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礼仪学习的实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本研究基于项目制教学模式对《商务礼仪》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对后续的《商务礼仪》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19-120.

[2]杨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以本校课程“商务礼仪”为例[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63-64.

[3]肖丽珍.行动导向的商务礼仪课程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6):41-42.

[4]邓瑶.体验式教学在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50-51.

[5]周晓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互动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6(1):29-31+36.

作者简介:

尹秀珍(1990年7月-),女,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