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护理》融入Watson关怀理论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1-04-13周菊胡高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学设计

周菊 胡高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护理》授课中融入Watson关怀理论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级某护理大专班学生(58人)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2018级某护理大专班学生(58人)为实验组,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各项关怀要素。结果:实验组在授课中融入Watson关怀理论,其关怀的意识、勇气、耐心得分显著提升(P <0.01)。结论:Watson关怀理论在老年护理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Watson关怀理论  护理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岗位胜任力视角下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培训知识需求调查研究(2021ZRY0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189-02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强调人文关怀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希望得到高质量医疗质量的同时,也需求高质量的关怀照护。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学生,以适应临床护理发展需求,将成为护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起步较晚,但正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目前,护理人文关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和培养策略的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难以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1]。华生的人文关怀理论认为护理的核心是关怀,为护理实践中如何开展人文关怀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护理教育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老年护理》是一门培养护生老年专科知识和技能、综合素养,尤其是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课程[2]。鉴于以上因素,本研究探索将华生人文关怀理论融入《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能力,为今后护理教育工作积极实施人文关怀提供支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18级护理专科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8名,男12名,女46名;对照组:58名,男14名,女44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解-示教-练习”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在《老年护理》授课中融入Watson关怀理论的十个要素。具体如下:

1.2.1教学内容

本研究将华生人文关怀理论的十大要素融入《老年护理》教学中,强调对学生人文关怀理念、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1.2.2教学策略

1.2.2.1营造人文关怀环境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被关怀的师生关系中,更深刻领悟人文关怀带给个体的鼓舞与价值,学生才能从心底认同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互动与示教中尽量用关怀性用语,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多给予正面引导和激励,而不是训斥, 成为被关怀的受益者和实施关怀的传递者。

1.2.2.2教学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期的循证检索和专家咨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生动的医学纪实节目为载体,实验组学生观看后,立足患者和医护角色展开小组讨论并写观后感,并完成相似临床情境任務。(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临床案例,引导学生置身案例情境,分析并思考如何开展互利工作,训练护生的共情意识和共情能力,实现护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3)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老年护理》培养目标,深入临床一线收集典型案例,创设关怀照护需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实施关怀。(4)角色扮演。实训操作中,教师要求护生进行双向角色扮演,通过扮演患者,体验患者内心活动、情绪状态、心理需求,再反思实训操作中如何优化行为和语言,达到理解患者,建立关怀型护患关系的目的。角色扮演既让护生实现了护患角色置换,又让护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发优化行为和语言,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5)关怀演示法。教师在授课中,尤其是实训演练时,为学生躬亲示范人文关怀细节,提升学生对关怀实施的感悟力,将关怀照护落地落细落实。

1.3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前后采用黄弋冰[3]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每组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若P <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前,两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后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课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课程前后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3.1人文关怀理论融入《老年护理》教学中切实可行

本课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境优化”将Wstson关怀理论十大核心要素全方位融入教学实施,既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实施关怀者的人格魅力和作为被关怀者的心理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护理实践中主动实施关怀护理。本研究可为医护院校开展基于人文关怀的教学改革、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

3.2人文关怀理论融入《老年护理》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本研究在《老年护理》授课中融入Watson关怀理论,经过一学期课程教学后,发现可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这与南亚星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伍冬梅等[5]研究表明,通过改革人文关怀教育实施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关怀行为,从而提升关怀能力。徐志平等[6]研究显示,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创新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实施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将有效提升护生的关怀能力。此外,相关研究[7]结果表明,营造人文关怀环境与氛围并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照护关怀能力十分重要。本研究将人文关怀理论的十个要素融入《老年护理》教学中,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并将人文关怀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本研究可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4.结论

在《老年护理》授课中融入Wstson关怀理论十大核心要素,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改良教学方法和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關怀意识、勇气和耐心。本研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和护理工作可进一步将关怀理论融入教学和临床工作,让学生成为关怀的受益者,更成为关怀的传递者,提升其关怀意识及关怀技巧,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晓玲,陈红.从文献分析看我国护生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 3233-3236.

[2]姜安丽,钱晓路.新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2007:6

[4]南亚星,王向荣,乔桂圆,王凌.基于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课堂在老年护理实训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7):66-69.

[5]伍冬梅,陈红.护理本科生不同学习阶段关怀能力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5):33-35

[6]徐志平,夏立平,朱蓓,吕颖.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和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5):1846-1849.

[7]田静波.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创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9):2299-2301.

猜你喜欢

老年护理教学设计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
基于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医内容整合和优化对策探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