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实践
2021-04-13郑宝君
郑宝君
【摘要】随着时代政策的变革,教师要注意学生学科技能的培养,通过生动的课堂和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物理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物理 综合技能 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03-02
一、注重学生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物理的学习要能够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的情境中,中职物理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题海战术在物理的课堂上不一定有用,因为学生要先懂得物理的概念规律,甚至是原理和技能才能够真正学会物理。而如果学生不能够吃透物理概念原理等,比如牛顿力学与力的分析、电学、磁学、热学、光学等各个领域的计算公式和定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效率就会很慢,甚至是不会做。所以在物理的教学中,会背计算公式、理解概念规律以及定理比单纯的做题要好很多。而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就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自主的学习技能为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来完成对物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物理,爱上物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真理的欲望[1]。
二、中职物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去物理化”
中职很多物理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生活,比如从力学、电磁学、动力学等方面发现和从物理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而“去物理化”,则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延伸出来的教育方式,其本质是对物理答题技巧,以及对物理概念技巧死记硬背的过程的学习,学生不再以理解物理公式为主,而是以背诵为主,相应的就是物理课堂的题海战术,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反复做同一类型甚至同一道题,仍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而“去物理化”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缺少生活中的物理引入,不积极的引导学生做实验和讲实验,而是以记住实验流程为主,实验的计算方面也是主要以套公式为主。物理的学习回归不了生活,学生会做物理题但是却解释不出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而这已经成为很多物理课的常态。
(二)“去主体化”
目前,在很多物理课堂上,会出现“去主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去主体化”就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训练的对象,一味地通过机械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实现学生成为自我构建知识的主体。学生不清楚学习物理的目的,大部分都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的状态,内部的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物理学习效率低下。
三、中职物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
(一)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物理导学案的课业目标设计。导学案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能够有效驱动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从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基础概念梳理以及物理知识点的认知建立。所以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导学案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在设计原则方面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概念,使学生自主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目标达成。物理导学案首先体现在目标设计上,一方面需要有基础的概念填写,另一方面还要层层的拆分问题,化难为简,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概念填写及其基本的理解能力来逐步理解问题[2]。其次,物理导学案还要注意设计小组合作的题目。因为学生在完成导学案后,要么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对讲答案,要么就是进入到小组的讨论环节,同学之间相互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对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能力。最后,在导学案的设计方面可以有一部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趣味故事,建立学生对物理学的了解以及兴趣。并且如果学生能够更了解物理的历史,也会对物理的学习有信心,毕竟教材上过多的都是公式、概念的展示,很少涉及物理历史,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学生对物理的固有印象。
2.物理导学案的课上引导。物理导学案的使用与教师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導学案中的知识内容,对自己自主学习和已经理解的内容能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所以教师在物理导学案的课上引导过程中,注意在导学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另外对于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在之前可能已经和同学对过答案,教师重复的对答案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说出自己在预习中依旧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来减少不必要的对答案时间,提高课堂授课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控制好解题时长,因为学生遇到的问题的多少并不确定,教师要注意控制,尽可能在课堂上全部解决,最后再根据剩下的时间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共研物理学习概念和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分工策略。物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遇到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会更多,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被动的听课,只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而小组讨论作为近年来新的课堂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探讨中发现自己学习物理的问题,并且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学习物理的经验以及自己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课,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增进友谊,促进了解,当互相探讨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后,即便在下课或者其他时间遇到物理难题,学生也会第一时间想到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找同学探讨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内外实践相结合。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物理实验的探究,不仅有需要学校提供设备的考试类的物理实验,同时也有拓展的物理实验。所以组件固定的物理学习小组,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物理难点,还可以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参与到物理实验中,通过分工合作,进一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小组之间除了在课上探索物理实验,在课下也可以探索部分的拓展性物理实验,或者自己发现的物理实验,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物理[3]。还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每次节假日放假之前,老师可以基于课本的学习为学生推荐一些物理小实验,并鼓励学生在假期期间联系小组成员或者是班级同学,去完成物理小实验,并且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建立学习群,当学生在课下实验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地在群里与学生联系,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课下“生活物理”的探索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影响班风,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在课下、在生活中有更多的物理实验的探索和践行。
四、中职物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培养对策建议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物理学科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前提,要先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的做题和实验态度。这样不论是在小组合作中还是在自主填写导学案中,学生都能够承认自己物理学习方面的短处,从而通过集体更好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记笔记和总结分析的习惯。其实物理的学习并不难,但是由于教材的知识点的学习太过分散,以及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公式逐渐变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就失去了耐心。而教师鼓励学生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翻看笔记得到启发,而总结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讲课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建立物理模型,丰富物理思想
物理学作为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物理实际上是物理思维的形成,建立物理模型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课堂中渗透物理解题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以基本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为例,首先要審视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简化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这一步就要求学生要读懂生活中的物理题,这还要将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思考物理公式以及物理理论基础来转化为物理结论。在力和运动这一部分中,物理对象模型有质点、轻杆、轻绳等,例如在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问题时,由于月球的大小较地月之间距离小得多,所以把月球看作质点进行研究。物理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例如,子弹打木块我们按匀变速直线运动近似处理,从高楼抛出的物体,我们按平抛运动近似处理。理想化实验模型: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我们无法模拟实验过程,但是他是在合理的推理和猜想、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将物理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寻找和总结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三)加强数学在物理学学习中的应用
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的支撑。而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物理陌生以及物理难学,首先是因为没有将数学的思维很好地迁移到物理的教学课堂中。物理是在每个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开始接触,而数学则是在小学就有了接触,并且在小学以及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物理的压力。其次,数学上的一些解题方法也同样可以应用在物理学中。只不过相较于数学的综合性考查,物理学的公式考查则更倾向于公式的化简以及变形。教师要加强数学在物理学学习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展开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五、结语
中职物理的教学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清华.谈谈高中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J].今天,2020(12):17
[2]刘文盛.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模式[J].探索科学(学术版),2020(6)
[3]王海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魅力中国,2021(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