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3朱晋平
朱晋平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教育领域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并且形成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道德教育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运用生活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于生活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活教学法 小学教学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044-02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就更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理解起来也具有较高的难度。而融入生活教学法能够有效建立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并且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生活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受到年龄层次的影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够成熟,对一件事物很难有全面的认识,也意识不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兴趣的驱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如果不感兴趣,则会表现的兴趣缺缺[1]。而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适当融入实践性的内容,不仅能够点燃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理解的更深刻,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的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的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加上道德与法治中有很多理论性或者说是说教性质的内容,学生就更难产生兴趣,导致教师虽然讲了很多,但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实很少,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通过进行生活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为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同时,还能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当中,包括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得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与法治当中的内容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不仅非常枯燥,并且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小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难以产生兴趣,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是无法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熏陶作用的,这也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而通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把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教学内容,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掌握的程度也会更加深刻,并且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能够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基,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有积极的意义[2]。
二、生活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都在逐渐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方面不够稳定,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学生就会觉得无聊、枯燥,甚至在进行教学时,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抗拒或者厌倦等负面心理,不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3]。而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同时,还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此,教师首先就应当对于生活教学法有正确的认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生涩难懂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且还可以适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会更高,自然也就更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家中的安全和健康》这一部分内容时,家庭当中的内容本身就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能够有效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能够有效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引入:在家中时,爸爸妈妈都会要求我们按时吃饭,并且不能玩火、刀具等物品,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与生活情境结合,提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学会感恩父母,同时,还能够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在玩耍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去碰危险的物品,避免受伤。
(二)解读生活案例,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认知特点,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能够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有基本的认知,并且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道德品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当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阅历也相当有限,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接受程度较浅,因此,单纯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解读生活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和扩大,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想自己日常的生活,对于“家乡”的含义进行解读,让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家乡观念,学会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其达到更高的高度:热爱祖国。教师可以以家乡为中心进行拓展,并且通過问题的提出,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国家的认识。比如,谁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在哪个国家呢?这时候学生会积极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以学生的发言为基础,加上教师对于生活案例的解读,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国家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融入生活实践,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教学法,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可行性。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学习道德与法治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行动,应用于生活,通过进行生活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引入生活教学法,能够为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一定的趣味性,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适合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如果生活教学法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不仅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同时,还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适當融入生活实践,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并且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使得生活教学法的作用最大化,并且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班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融入一些实践性的内容,比如进行班级打扫、浇花,包括装扮我们的教室等,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好,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维护班级当中的环境,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自觉维护环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热爱自己的班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将生活化的实践融入到教学当中,联系现实生活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亲身感受,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体验,让学生真正形成热爱班级、自觉维护班级形象的良好习惯,这能够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打下基础,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学法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出生活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情境,解读生活案例,并且适当融入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潇.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21(18):44-45.
[2]徐培培.探析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5):25-26.
[3]于晓君.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对策探微[J].考试周刊,2020(7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