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化”对高三备考的启示

2021-04-13赖亦喜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备考情境化

赖亦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考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就语文学科而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具有情境化特点,情境类题目占比也越来越重。生活化的情境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文学化的情境考查学生的语文思想和审美性,学科本体情境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的掌握。高考试题发生变动,势必对高三备考产生影响,本文就情境化试题对高三备考启发做简要探究。

【关键词】高考语文  情境化  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138-02

所谓情境化试题是指通过考题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平日的学习成效能够呈现出来。情境化试题是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考查,既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也通过试题来体现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体现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考试题情境化的体现

1.创造生活情境,注重个人体验

新高考语文试题强调情境化,内容紧密联系考生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题目的设计注重设置情境,强化应用,题型灵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試题情境深入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及个人体验得出观点和结论。

如新高考全国Ⅱ卷现代文阅读Ⅰ第5题:“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这就是一道情境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当下热点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展现自己对社会事件的思考,体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Ⅰ卷作文题,作文材料以百年前毛泽东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这一情境,引导考生思考当代青年人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等一系列问题,十分注重考生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又如Ⅱ卷的漫画作文题,考生结合漫画中的“人”字谈人生启示。其中“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一任务指令,则导向学生的行文中必须有“我”,以体现当代青年的时代情怀。以上试题都具有情境化特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考查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能力。

2.丰富文学情境,体现语文审美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文学作品占据首要地位,主要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境的体会,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形式上看,古文、古诗词、散文、小说都是考查的内容,形式丰富。近两年小说、散文还以双文本的题型出现,试卷的文学性更加丰富,体现语文学科的审美情趣。试题的设置也引入情境化内容,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思想和审美能力。

以Ⅱ卷为例,试卷节选了两篇内容相关的散文,考查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设置第9题:“根据文本二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解答这一题,学生需要整体感知,整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梳理材料一中的“放猖”情景,通过作品中小孩子的视角,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及态度。又如名篇名句默写题,Ⅰ、Ⅱ卷均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并非唯一,令人耳目一新。Ⅰ卷题干先给出了“三秦”这样的内容情境,要求学生写出某一句包含有作为地理名词使用的“三秦”的古诗词名句。这题的答案丰富多彩,不胜枚举,热爱古诗词的学生由此有了无限广阔的答题空间,体现了丰富的审美情趣。

3.创设学科情境,注重语文基础

情境化试题也创设学科情境,以此来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术能力。学科情境类试题是以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作为情景材料,此类情景材料的阅读内容较为抽象,学术性强,生活程度较低,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高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源自朱光潜的学术专著《诗论》,材料二源自钱钟书的学术札记《读〈拉奥孔〉》,属于学术专著阅读。考题第5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对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和顾恺之论画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理解。考生对嵇康的诗句和顾恺之的画论都是陌生的,要正确回答这道题,首先得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相应的新观点、 新认知,再运用这些新观点、新认知去解决新问题——对嵇康诗与顾恺之画论的理解分析。这道试题营造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考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综合调动多方面知识、发挥多种能力要素,有所创新地进行思考、分析。又如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学生在复杂情境之下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又注重学生主观体验的表达。如Ⅰ卷第18题成语题,供选择的两个成语“热闹非凡”和“喧闹无比”都能表现直播间人多、气氛热烈的场面,但材料的话题是讲直播间学党史知识和闹元宵这一传统民俗知识,所以应该选择“热闹非凡”才符合情景。

二、高考试题情境化对高三备考的启示

1.培养整体意识,读懂大情境

“大情境”,即文段创设的情境,包含内容话题、写作意图、艺术风格等。试卷文字材料的词句不是单一的,情感也不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有完整的句篇逻辑,切忌以偏概全,只拎出个别词、句来解读全文。

如诗歌题,要教会学生把握诗题、诗人、诗句、注释,要把诗歌起承转合、词的上下片,要把诗歌的创作目的、遣 词造句、情感变化、手法运用等这些本来就无法分割的单位结合起来,真正看作一个整体来感受理解、综合分析。以Ⅰ卷诗歌鉴赏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寄江州白司马》,关注第二句对朋友的 “委婉劝告”,关注典故“一衣带水”,关注“病鹤”这一意象,关注尾联“莫谩”“依旧”传达出来的情感,以上的内容句句相扣,情感相连,把诗歌看作一个整体,才能读懂诗人寄诗关心友人贬谪境遇这个具体的情境。 如小说阅读,要教会学生依据三要素:人物、情境、环境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材料,才能读懂小说的主旨,如果只依据文中的只言片语,是不能读准文章主旨的。

2.联系上下文,分析小情境

“小情境”,即句与句之间构成的相应关系。学术性的文字材料,语言精练严谨,晦涩难懂,读起来不像文学性材料那么生动有趣。因为难读懂,也就难答题。针对这类型的材料,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分段、分层、分句的方法,把材料梳理成几个小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材料的中心。

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第 21 题考查语句衔接,我们先把材料分三层,第一层包括第一、二句,由照片中的“西瓜雪”引出雪衣藻的话题。括号内的语句属于文段的第二句,起过渡作用。A项以“雪变色”起笔, 以“雪衣藻”作结,与上下文的话题紧密衔接,并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准确表达,所以选择A项。第 22 题考查语句补写,先分析结构层次,再具体分析横线所在句子的结构层次。第一处补写的句子以“但是”为标志切分,前两个句子说明的是冬眠静止状态,后两个句子说明的是春季复苏状态。上一个句子突出的内容是“耐寒”“极端冰雪环境”,所以推出第一个补写的句子是必须满足进入冬眠静止状态的条件。得出答案:在寒冷的冬季。第二处补写的句子由三个分句构成。以“这”为标志切分。根据下文信息“从绿色到红色”“变为红色”,可知补写句需指出“绿色”,而该分句的主语是“雪衣藻”。所以得出答案: 生长期呈绿色。第三处补写的句子,由七个分句构成。以“而”为标志切分,补写处“从而”起句,表明这是前面的结果,“而”字又开启另外一个话题“融雪速度的加快”,遵循话题一致的原则。第三处的答案:加快融雪速度。所以,对于学术性材料,联系上下文,分析小情境,是准确答题的有效途径。

3.明确题目要求,完成情境任务

新高考試题在多个题型中都有体现情境化特点,阅读材料的情境化,带来的是学生结合语境来答题的能力要求。在这样的改革下,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教会学生审准题干要求,明确情境任务,准确完成任务,对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尤为重要。

Ⅰ卷文言文第14题:“司马光评价‘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情境任务简答题。答题时要明确情境对象:君者表也,臣者景也。情境任务是:回答这句话的道理,这样说的目的。学生抓住以上两点,回归文本作答,就能有效完成题干的任务。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型,多是“材料+主题+情境”的综合型。在写作时,要完成情境任务。具体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落在“情”字上,突出写作者置身于“写作情境”中时的真实经历、 真挚情感、独特思考等。二是落在“境”字上,要在文章中充分表现“写作情境”所对应的具体历史环境的特征,突出对时代精神、历史情怀的理解。三是落在“交流”上,要在行文中营造交流感、现场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化试题已经成为了高考语文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题型,也是当前教育对高中生测评的重要领域。情境化试题在高考语文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实践成果,具有较为成熟的考查体系,情境化试题启示高三语文学习需要摒弃机械记忆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提高语文学科认知水平;需要掌握读懂各类文本的技巧,完成不同情境中的阅读训练,基于理解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考能力和思维多样性以此作出有效作答。

参考文献:

[1]姚玉辉.浅谈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J].教育艺术,2021(5):15.

[2]董亚东.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0):54.

[3]文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情境化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备考情境化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