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胸片与X 线摄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效果分析
2021-04-08宋凯
宋凯
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菏泽 27450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前人们出行时会选择多种形式的交通工具,但同时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进一步上升,因交通事故等意外损伤导致肋骨骨折的患者数不断增加。肋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类型,在所有胸廓骨折中,肋骨骨折发病率较高,致伤原因大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严重的会合并出现血气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若不及时诊断肋骨骨折患者很有可能会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传统X 线摄影与DR 胸片是临床诊断骨折常见检查方式,为了比较两者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选择该院骨科 2018 年4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2 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骨科收治的92 例肋骨骨折患者, 系统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为研究组,偶数为对照组,各组46 例。 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数比为26∶20;患者最小年龄为 22 岁, 最大年龄为 73 岁, 平均(42.68±2.09)岁;病程在 2~6 h 范围内,平均(3.20±0.35)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19 例,高处坠落 18 例,暴力打击9 例。 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数比为27:19;患者最小年龄为20 岁,最大年龄为74 岁,平均(43.04±2.11)岁;病程在 2~6 h 范围内,平均(3.10±0.41)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21 例,高处坠落 17 例,暴力打击8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①骨折时间不超过6 h 者;②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③意识良好可配合完成检查者;④患者与家属均对该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④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DR 胸片摄影,方法如下:使用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 根据诊断需求对参数进行设计,保管条件在65~75 kV 范围内。 患者检查时首先取正位摄片,患者深吸气后进行摄影,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骨折状况。 之后取左右前斜位摄片,应对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拍摄完成后,利用PACS 系统阅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单独阅片进行诊断。
对照组采用传统X 线摄影,方法如下: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使用EDR-750BX 线机进行摄影,保管条件设置为 65~85 kV,电流设置为 15~20 mA。 摄影时患者首先取立位,扫描患者胸部位置后更换为肋骨正位进行检查,再更换左右双斜位进行拍摄,患者深吸气后曝光。 将所得到的数据在观光灯下认真阅片,由两名医生单独阅片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检出率、漏诊率与误诊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检查,研究组检出率更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误诊率与漏诊率[n(%)]
3 讨论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逐渐趋于密集,国内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 胸部是人体常见易遭受外部创伤的部位,胸部在交通事故或者暴力打击中受到损伤的同时,往往会并发肋骨骨折。 有文献报道[2-3],本身患有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中老年胸外伤患者中,合并出现肋骨骨折的几率较大,且一旦发生多发性肋骨骨折,其并发症风险也较高,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人体肋骨总计24 根,其中最容易发生肋骨骨折的是第4~7 肋,主要是因为这部分肋骨半径长、 前后方分别连接胸椎与胸骨,且肌肉组织缓冲作用较小,因此当人体胸部遭受外部猛烈撞击时比较容易发生骨折。 第8~10 肋骨不直接与胸透的骨性结构相连, 且自身有弹性较大的肋弓,因此当人体特别是胸部遭受外力损伤时,因其自身缓冲性良好,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4-6]。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暴力击打损伤是临床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的致伤原因,当患者遭遇车祸、外力击打时,患者肋骨断端一般是向胸腔内部折断,因此部分肋骨骨折患者常伴有骨折断端周围脏器受损, 当断端碰触到胸壁软组织时,容易引发血肿、血气胸等并发症。为了让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需要尽早识别与诊断患者肋骨及周边组织情况。在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X 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方式。
X 射线在1895 年首次被人类发现, 这一技术使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无需采用以往有创检查方式, 当前传统X 线片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骨科临床诊断中。 传统X 线片技术借助摄影、干燥等技术帮助医生清楚地观察患者肋骨部位具体情况,而且可以进行床边摄片,操作难度较低。 但由于肋骨的特殊解剖结构,部分肋骨骨折患者在摄影过程中会出现胸腔内部结构与骨折部位重叠的情况。 同时,大部分肋骨骨折患者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导致的,往往存在休克症状或者其他严重损伤,难以较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摄片,加之患者呼吸、合并皮下气肿或其他损伤、传统X 线片图像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容易出现漏诊情况[7]。 此外,虽然传统X 线片技术对于危重症肋骨骨折患者可以进行床边摄片,但由于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其他严重损伤,且床边拍片机容量较小,所以床边摄片图像成像质量往往不高,难以清楚展示患者肋骨骨折断端及周围组织情况[8]。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46 例患者中共有12 例患者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其中5 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壁血肿,3 例患者合并皮下气肿,其他患者伴有其他损伤,这可能是对照组传统X 线片检查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 因此,寻求更为准确的检查方式尤为重要。
DR 是数字化胸片, 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 线摄影的一种新技术, 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具有较宽的曝光宽容度。 将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通过DR系统可以清楚地观察肺内不同部位细微结构,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胸腔骨骼系统, 其密度分辨率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更高。 而且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处理能力强、辐射低、临近组织对比度高,可以较好地发现隐匿性病情,使临床漏诊与误诊的情况进一步减少。 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是运用窗技术调节图像,进而调节影像的层次与对比度,例如边缘增强的调整可以提高图像边缘的锐度,使轮廓更为清晰;而调节组织密度高低区域与均衡的强度范围可以重新显示曝光过度或不足部分的图像,减少了临床摄影过程中图像信息缺失的现象。 与传统X 线摄影相比,医生在对内骨骨折患者进行DR 摄片时,可以借助转换曲线等技术显示所有灰阶分段,通过调整角度等可以细致地观察纵膈组织病变以及与肌隔重叠的肋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胸腔内部结构与骨折部位重叠的情况,进而降低漏诊率或误诊率[9-10]。 除此之外,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能够对数字图像进行存储、传输,方便医生随时调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DR 图像质量受设备性能、摄影条件、人为操作、伪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将DR 胸片用于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需要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摄影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诊断,需要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及后处理技术,应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该研究中,研究组共有3 例漏诊与误诊情况,这可能与曝光参数选择不合适以及操作人员技术因素有关。
该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X 线摄影与DR 胸片,结果显示研究组检出率93.48%高于对照组63.04%,漏诊率2.17%、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19.57%(P<0.05)。 这与姜国良[11]对 60 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X 线诊断与DR 胸片诊断, 结果发现:DR 胸片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33%高于传统X 线诊断的准确率仅 76.67%(P<0.05);和穆蕤[12]的对 50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运用传统X 线摄影与DR 胸片影像诊断的研究结果: 观察组误诊率4%、 漏诊率8%,都要低于对照组 20%、20%(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DR 胸片摄影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病情,其漏诊与误诊情况明显低于传统X 线摄片,成为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重要依据。